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人類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利用工具提高效率的革命歷史;“追求快樂,逃離痛苦”是人類的本能,工具的發(fā)展過程也是人在“追求快樂,逃離痛苦”驅動下的發(fā)展過程,這也注定了各個階段和時期工具創(chuàng)造與革新的精彩紛呈,循環(huán)漸進,給生活帶來了效率和樂趣。 兩三百萬年前的原始社會石器時代,石器——以巖石為原料制作的工具,是人類最初的主要生產工具。舊石器時代,如果說找在河灘找到一塊有一定韌性和硬度,通過打砸,能借助其銳角來砍砸或刮削的工具,可以用來狩獵和加工獵物,就是一把好工具。新石器時代,人類通過磨制,則出現石斧、石鐮、石錛等較進步的工具,向農耕文化發(fā)展。 農業(yè)發(fā)展階段的工具,已然是進步的手動工具。冶煉術的發(fā)明,從青銅到鐵器,工具的鋒利程度和耐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犁作為農業(yè)生產中傳統(tǒng)的翻耕農具,穿過了整個時代,從木犁到鐵犁,犁耕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與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制度的更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遠古燧人氏鉆木取火,結束了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華夏文明,其用的手工鉆,可以當作是電鉆的雛形,在現代電鉆發(fā)明前,手工鉆打孔用了幾千年。春秋時期魯班通過鋸齒葉劃破手的研究發(fā)明了手工鋸子,至今兩千多年來還發(fā)揮著作用。據古籍記載,魯班還發(fā)明了鉆子、刨子、墨斗、矩尺這些木工工具,這都是他多年實踐經驗的結晶,所以被尊稱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工業(yè)革命了到來,使工具的發(fā)展產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發(fā)電機和電動機的發(fā)明將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和無與倫比的活力,現代人類生活已然離不開電和與電相關的工具。世界電動工具的誕生就是從電鉆產品開始的。1895年,德國Fein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鉆,直流供電,重量14公斤,外殼用鑄鐵制成,所以這么重,也只能在鋼板上鉆4毫米的孔。1914年,出現了單相串激電動機驅動的電鉆,電機轉速突破每分鐘10000轉,鉆孔效率大大提高。1927年Bosch工程師創(chuàng)造了第一款沖擊鉆,開啟了電動工具的新紀元。 全金屬外殼的電動工具也帶來了觸電風險的增加,為了提高電動工具的安全,1946年美國出現了采用熱固性酚醛塑料外殼的電鉆,隨后歐洲電動工具制造商開發(fā)制造了雙重絕緣電動工具,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時由于自動旋轉,機械危險增加,各種防護也相應增加。隨電子技術的發(fā)展,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了電子調速電動工具,以及隨著電池技術的發(fā)展,無繩電池驅動工具越來越獲得消費者青睞。Stanely B&D、TTI在無繩產品上獲得高速發(fā)展。每一次都是技術的創(chuàng)新,大步的跨越。 歷史總會留下經典,Bosch的電錘、Makita的電刨、Stihl的鏈鋸、Husvarna的智能割草機等,不一一列舉。針對用戶不同的消費體驗,有的它們最先發(fā)明制造者,有的是設計好制造可靠,總之是它們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從可靠性、人機工程等方面得到了認可。 電動工具自四五十年代進入中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電動工具制造大國和出口基地。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從OEM到自主品牌,至今已經走到自我發(fā)展的道路,其中不乏一些設計新穎、符合乃至超出用戶需求的產品,或令人耳目一新,或成為一時的爆品,也有的已然被消費者認可和接受,正在經受時間檢驗,正成為經典。 創(chuàng)新設計是為了解決用戶需求,著眼于用戶消費痛點,乃至超出用戶基本預期,達到興奮的需求,不是為了獲獎,獲獎只是隨之而來的附屬品。精確掌握用戶的需求和痛點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充分的市場調研,隨著先進技術的越來越成熟,也因為技術發(fā)展的限制,這種技術突破難度變得越來越高,創(chuàng)新也來得越來越難能可貴。大的跨域發(fā)生時總會有小的踏步,不一定是技術的革新,要有的是固有結構的突破、現有功能的創(chuàng)新。只要需求在,只要痛點在,創(chuàng)新就在。 電動工具由于其身的工具特性,大都存在固有的機械危險,所以電動工具的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如果說電鏈鋸的發(fā)明,使得伐木的效率得到大力的提升的話,由于其存在一定角度的反踢,反踢傷害風險也大大增加,有的還需專業(yè)人員才能使用,歐洲還專門把鏈鋸列為機械指令附錄IV危險產品,需要通過特別EC型式檢驗程序才能銷售。寶時得發(fā)明了一種叫做JAWSAW的鏈鋸,將鏈條導板包在固定護罩中,工作時通過推動推桿,鏈條導板通過角度運動將圓木切割斷,切割動作都在護罩下進行,沒有反踢風險,解決了家用切割圓木需求,大大減低了對操作者的要求。電動工具由于其電動產生的振動屬性,振動越大,能夠使用的進間就越短,若超期使用對消費者身體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出現白指病。普通的手持式砂光機,由于采用偏心設計,振動很難避免。寶時得發(fā)明了一種叫做VIBRAFREE技術,在手持式圓砂機上,通過兩塊底板的相對運動,不只抵消了部分振動,還將振動用來提高磨砂效率。 解決用戶痛點,超出用戶預期,也許是創(chuàng)新設計的源泉。用過電動螺絲批的人都知道,螺絲批頭經常不知所蹤,針對不同花紋形狀的螺釘頭,還更換麻煩。寶時得自動切換螺絲批(SD),采用左輪手槍式設計,與手槍的結構相似,產品的上半部分滑開后里面是一個左輪手槍式的轉輪,可以裝載不同類型的鉆頭。轉輪完全能像子彈盒一樣被更換,方便使用且不易丟失。該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消費者歡迎,類電子消費品的包裝設計,也成了好多消費者饋贈佳品。此產品也獲得了德國紅點最佳設計獎和中國設計紅星獎金獎。有的產品外形不一定新穎,抓住一點卻能解決大問題。普通角向磨光機電機外殼比較大,握持不舒適,一直是用戶的痛病。根據這一痛點,寶時得設計出了細機身角向磨光機,在當時同等功率下機身最細,握持穩(wěn)定舒適,成為業(yè)內標桿,被業(yè)內稱為“小蠻腰”,聯想到廣州電視塔,非常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技術之美,是由內而外的美。如果不但從功能上達到,而且在造型設計上做到,這才是技術之美和藝術之美的結合。這種審美也由外而內,從外在審美到內心感覺?;騽倛浴⒒蚓?、或雄渾、或簡約,有流行時尚,有古樸淳厚,結合品牌的印象和元素,獨樹一幟。從一見鐘情,到耐人回味;從大眾悅納到贏得發(fā)燒友的垂青。百家爭鳴,各領風情,大有文章有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每個電動工具制造者和使用者都會想到的經典用語。如果說在此之前,工具還是冰冷的器具,而AI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再一次給工具創(chuàng)新插上翅膀。工具已不僅僅是身外之物,它可能將成為身體的延伸。你的心會飛,你的心想感到暖。在你窗臺前喝咖啡的時候,割草機已經將你花園里想割的草修剪完,不用你穿戴工作服,頂著炎炎烈日或凜凜西風去前推后拉,傷筋勞累,這一點,WORX LANDROID已經可以勝任。然而,遠不于此,痛楚依然存在,需求永不停歇。電動工具依然有那么多煩人噪音,將它調成動聽的《梁?!范嗪茫换覊m、切屑還不那么聽話,如果能百分百收集,或者根本不會產生多棒;手持工具還那么重,電源線還那么礙事,電池工具還只能用那么短時間,用工具還需要花費那么多吹灰之力…… 心之所想,功之所至。也許,心想事成,才是人類的終極目標。心有靈犀,人機合一,上帝想在墻上打個洞,想一下,它便可以完成了,人類也想做到。人類剛剛有能力發(fā)布黑洞的照片,猶如天眼,異想天開地存在。無窮的宇宙,還有許多未知的事物去探索,去腦補;還有多少未知的腦洞,留我們去開,一代一代。 電動工具,心動工具。 |
|
來自: 工業(yè)設計abc >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