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的山水、婁底的歷史文化、婁底的文物古跡、婁底的民俗民風,構成了富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婁底文化旅游資源。小編通過文旅融合,系統(tǒng)為您挖掘那些山水或文物古跡背后的故事,還原與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文化婁底。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砹?/p> 【文旅探秘】雙峰篇之 曾國藩家族的九處十堂 ↓↓ 曾氏九處十堂,是指雙峰縣曾國藩故里旅游景區(qū)內(nèi)的各旅游景點,包括:富厚堂、白玉堂、黃金堂、大夫第(敦德堂、獎善堂)、萬宜堂、修善堂、有恒堂、華祝堂、文吉堂等。 曾國藩兄弟五人的發(fā)達及其后世子孫的有為,在其家鄉(xiāng)荷葉影響深遠,曾氏可以說是名門望族,對其莊園有順口溜曰:“修善獎善,敦德有恒,黃金白玉,富厚萬宜”,其意是指曾府莊園氣派。而華祝堂為曾國藩修建萬年堂時的臨時住處,文吉堂只是曾氏家族的管莊,故未編入順口溜。 來曾國藩故居參觀的游客基本上就是看富厚堂,后來推出了白玉堂大大豐富了游客的眼光,但曾國藩家族的九處十堂神秘的面紗沒有完全揭開。小婁因為工作關系,去過一些地方,卻也沒全部去過,借此文整理展示出來,當一種心靈之旅吧。 富厚堂 富厚堂被稱為中國“鄉(xiāng)間第一侯府”,坐落于雙峰荷葉鎮(zhèn)富托村鰲魚山下,是曾國藩的第三故居,也是曾國藩三座故居中最大的一座。 富厚堂坐落于雙峰縣荷葉鎮(zhèn)富托村鰲魚山下,這里原是曾府的一處莊屋,早在咸豐七年,曾國藩因父親去世“丁艱”在家,在此建有思云館,在其后所建的富厚堂圍墻之內(nèi),一棟獨立的二層樓房,建筑面積500余平方米,富托曾府分家時分給了曾國荃。同治四年(1865年)秋,素無終身官場打算的曾國藩,準備先動員家眷回籍“立家作業(yè)”,自己以后再作引退,因其妻歐陽夫人對舊居黃金堂“素不以為安”,即令其子曾紀澤“回湘稟商兩叔”,移兌富托莊屋,由曾國藩潢、曾國荃、曾紀澤經(jīng)手主持,依照候府規(guī)模,花十年功夫營造了富厚堂。 富厚堂占地四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近萬平方米,為土石磚木結(jié)構,是典型的沿中線對稱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內(nèi)有八本堂、求厥齋、歸樸齋、世芳館、思云館、八寶臺、輯園、鳧藻、棋亭、藏書樓各種建筑。富厚堂主樓也叫八本堂于同治五年七月修整完工,八本堂的修建是按曾國藩的“屋宇不尚華美,卻須多種竹柏,多留菜園,即占去田畝,亦自無妨”之意,堂前屋后,有山有水,場地寬闊,為其后修建藏書樓、書齋等設施留足了地盤,故用錢七千串,花費較大,因此其子曾紀澤受到父親的嚴厲指責。同治五年(1866年),曾府除曾國藩外,全眷住進了富厚堂新屋。 曾國藩有生之年未在富厚堂居住過,對富厚堂界定為故居頗有爭議,但文物部門認為富厚堂作為清代一幢規(guī)模巨大的仿宋、明四廊風格的建筑群體,保護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富厚堂現(xiàn)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玉堂 白玉堂原名白楊坪,是曾國藩的第一故居,曾家于道光28年(1848年)對老屋改建,其時曾國藩升任內(nèi)閣子士兼禮部侍郎,道光29年升授禮部右侍郎,后又署兵部右侍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為適合于改建后白楊坪的氣派,又顯示家庭的榮耀,也有對兒子曾國藩仕途輝煌騰達的紀念,咸豐元年,曾國藩之父曾麟書將原白楊坪更名為“白玉堂”,取“白玉為君堂”之意,(《樂府詩集·相逢行古辭》有詩云:“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講的是富貴之宅)。曾府分家后白玉堂為其六弟曾國華的莊園,曾國藩的叔父高軒公無后,輔曾國華為嗣。 大夫第 敦德堂、獎善堂和竹亭公祠合稱大夫第,坐落于荷葉鎮(zhèn)大坪村,大夫第是曾氏莊園中規(guī)模最氣派,建筑最華麗的,宅地總長600多米,寬約230米,總面積13萬多平方米,三處建筑結(jié)構相似,每處都是三正六橫,故有“九正十八廳”之說,敦德堂、獎善堂各有房子一百零八間,竹亭公祠有房48間,三處建筑共有天井24個。敦德堂、獎善堂均是右邊第三進為書房,書房前是一塊大空坪。 大夫第是由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設計,在曾國藩關心下,曾國荃出資并親自組織新建的,歷時八年耗資巨大。富麗堂皇,曾遭曾國藩多次寫信規(guī)勸與批評,大夫第是曾國荃的莊園,其規(guī)模大有光宗耀祖的氣派,曾國荃咸豐九年十二月移居新宅大夫第。曾國藩在咸豐十年二月二十四日的家書中贈聯(lián)曰:“入孝出忠,光大門第;親師取友,教育后昆?!倍氐绿谩ⅹ勆铺萌∶馐欠e德行善,將來子孫后代有個好報應?!岸氐隆闭Z出《禮·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講的是“敦厚積德”,光宗耀祖,封妻蔭子。而享譽鄉(xiāng)里是曾國荃的真實目的。大夫弟主體工程于咸豐九年完工,大夫第完工后,在曾國藩的催促下,曾國荃趕赴軍營,敦德堂交長子曾紀瑞管理,獎善堂交沖次子曾紀官管理。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攻破南京后,曾國荃告假回家,住大夫弟。 修善堂 修善堂是曾氏所建八堂中規(guī)模最小的,花資也不多,深得曾國藩的贊許,修善堂房屋布局新穎別致,不同于鎖形的白玉堂、黃金堂,也不同于四合院式的富厚堂,它像兩把以正廳為對稱軸連接起來的“F”形古式銅鎖鑰匙!曾國藩四弟曾國潢于咸豐九年(1859年)冬從黃金堂移居修善堂。曾國藩于咸豐十年二月二十四日的家書中贈聯(lián)曰:“儉以養(yǎng)廉,譽洽鄉(xiāng)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毙奚铺萌 胺e德行善之意”命其堂名。曾國潢一生未外出做官,也未隨曾國藩外出征戰(zhàn),只在鄉(xiāng)間協(xié)辦團練,長期居鄉(xiāng)理家,白玉堂、黃金堂、修善堂、萬年堂、有恒堂、富厚堂都是由他為主進行修建的。 有恒堂 有恒堂坐落于荷葉鎮(zhèn)新建村,為曾國藩的季弟曾國葆的莊園,曾國葆無子,撫曾國潢的次子曾紀渠為嗣,有恒堂是曾國藩資助,曾國潢代曾國葆在家建造的,曾國葆于同治元年(1862年)病死于南京軍營中,他在安徽戰(zhàn)爭中多次立功,在攻克安慶中也立過大功,一直未得到封賞,死后追封二品,其撫子曾紀渠也因父受到誥封。有恒堂房屋布局比較講究,由一正四橫共72間房屋及空坪、旗座、池塘、外加圍墻組成。有恒堂的命名,是根據(jù)曾國藩的“立志貴有恒”的教導而取意的,曾國藩期望子侄輩立志成才,“積苦能學”,他常以“子侄讀書有恒為慰”。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曾國藩在信中教導侄兒紀瑞說:“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庇泻闾媒ǔ捎谕味?。 黃金堂 黃金堂原名腰里,因與修善堂進行區(qū)別又叫下腰里,修善堂叫上腰里,道光28年(1849年)改建,咸豐元年十一月曾國潢過火居住,取名“黃金堂”,意為“黃金為君門”,同白玉堂指“富貴之宅”,也寓意家庭興旺,地位顯赫。曾府分家曾國藩分得黃金堂,這是曾國藩在其父輩那里繼承的家業(yè)。 萬宜堂 萬宜堂坐落于雙峰縣荷葉鎮(zhèn)峽石村,占地5000平方米,是一棟至今保存較完整的具有典型明代風格的曾府莊園,它歷經(jīng)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卻風姿依舊。萬宜堂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曾國藩四弟繼黃金堂,修善堂后修建的最為氣派的住宅。萬宜堂命名之意,據(jù)曾國藩家教訓示:“耕讀傳家”就能“綿延世澤”。曾國潢由此取“萬代千秋”、“宜室之典”。意為夫妻和睦,家庭和順,代代相傳。 華祝堂 華祝堂是曾國潢修建萬宜堂的臨時住處和管莊,后出售,在萬宜堂對面100米處,華祝堂堂名典出成語“華封三?!保馑际侨A祝堂主人愿自己長壽,富貴,多子孫。 ![]() 文吉堂 文吉堂是曾府的莊屋,坐落于雙峰縣荷葉鎮(zhèn)星球村,古時“文”是一種禮樂制度;“吉”即善、利,文吉堂主人以順從禮義,求幸福吉利而名其堂曰“文吉”。 縱觀曾氏修建的八堂和兩處管莊,共“十堂”的改名命名,其來源分兩類,一類出自古書、典籍,如:白玉堂、黃金堂、修善堂、敦德堂、獎善堂、富厚堂、華祝堂、文吉堂。一類出自曾國藩家書,如:有恒堂、萬宜堂。無論出自哪里都含意深遠,富含文化底蘊,體現(xiàn)出是官宦之家,讀書世家,富貴人家,也不失激勵居家之人及其后世子孫奮發(fā)向上,有所作為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