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輕的時候多喜歡李白的詩, 到中年就開始喜歡杜甫的詩了。 彼時的郁林, 正為詩仙著迷, 沉醉于李白的豪放飄逸。 身處逆境時喊出一句:
或者吼一句:
心中的悶氣也疏散了不少, 實在大快人心。 正如老師所說, 當時十分不喜杜老夫子。 杜夫子太沉重,太抑郁, 讓人喘不過氣來。 如今,靜下心來, 細細品讀杜甫的詩, 似乎可以從字里行間 看到一個青衣素服的文人, 他背著雙手,愁眉深鎖, 低首沉吟。 偶爾抬起頭, 人們便可以看到 他悲愴憂慮的表情。 杜甫留給讀者最深刻的印象 大概可以概括為四個字: 憂國憂民。 經(jīng)歷些世事后再讀杜詩, 開始慢慢體會到詩圣的情懷, 盡管有些沉重, 但是博大無邊, 其中裝著社稷蒼生, 戰(zhàn)亂的國家, 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 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風(fēng)卷了, 還心系天下寒士,說出:
自己搬家走了, 還關(guān)心著無食無兒的舊時鄰居, 囑咐自己的吳姓親戚:
隔了一千多年讀來, 仍然為這種博大的人文情懷 感動無比。 而這樣的情懷和胸襟, 在李白的詩中是很難找到的。 李詩盡管豪放飄逸, 卻總是繞不開個人的經(jīng)歷與情感, 相比之下, 境界到底還是小了一些。 杜詩的風(fēng)格是沉郁頓挫。
這些名句都是杜詩中的經(jīng)典。 杜詩中為自己哀嘆的詩句極少, 只有
等幾句。 如果總是這樣沉郁頓挫下去, 杜甫的一生和他的詩歌 就都是灰色調(diào)的, 總是少了點什么。 而且,總是這樣沉重下去, 多累啊。 幸虧,到公元759年, 杜甫來到了成都。 次年春天, 在友人嚴武的幫助下, 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 在這里,詩圣終于過了一段 較為舒心的日子。 于是,流傳下來一些 風(fēng)格明快色調(diào)明朗的詩歌, 成為杜詩中一抹輕快閃亮的色彩。 上元元年(760), 飽經(jīng)離亂的杜甫 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 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 一連寫成七首《江畔獨步尋花》。 最有名的是第六首: 黃四娘家的鮮花遮往了庭前小路, 花兒千朵萬朵,沉甸甸地, 把枝條都壓彎壓低了。 “壓”“低”二字見出 爭相怒放的花朵重重疊壓的盛況。 流連不舍的蝴蝶 在百花叢中時時游戲飛舞, 安閑自得的黃鶯 似為詩人的來到而傳出一串嬌啼。 這兩句細微的刻畫, 寫出了蝴蝶輕捷的舞姿 和黃鶯動聽的歌聲, 顯示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賞景題材的絕句 既像一首美妙絕倫的樂曲, 又像一幅醉人的春光畫。 全詩無一句抒情,都是寫景, 但景中又無不寓情, 詩人欣賞著春花滿枝的美景, 傾聽著黃鶯啼叫的動人歌聲, 那種心曠神怡、輕松愉快的心境, 洋溢著一種健康愉悅的興致, 清新優(yōu)美。 大約是上元二年(761), 杜甫在草堂已經(jīng)過了一段 近似隱居的寂寞生活。 有一天,好友崔縣令來前來拜訪。 詩人非常高興, 打開了蓬門,清掃了花徑, 把家中最好的酒菜 拿出來招待好友。 于是,一首《客至》流傳至今, 還走進了高中語文課本: 客 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花徑不曾緣客掃, 盤飧市遠無兼味, 肯與鄰翁相對飲, 詩人說, 遠離街市買東西真不方便, 菜肴很簡單, 買不起昂貴的酒, 只好用家釀的陳酒, 請隨便進用吧! 我們聽出了詩人 竭誠盡意的盛情 和力不從心的歉疚, 體會到了賓主之間 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 更感受到了字里行間 款曲相通的融洽氣氛。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孟浩然去拜訪隱居的朋友, 享受美酒美食, 更享受到了清新恬淡的田園美景, 讀來令人神往。
看,如果賓主互換一下, 《客至》就成了《過故人莊》。 原來杜甫寫起田園詩來 也是一流的。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燭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這個春天, 杜甫還寫了《春夜喜雨》, 詩中處處流露出 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成了千古名句。 寶應(yīng)元年(762)冬季, 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 打了一個大勝仗。 第二年,即廣德元年正月, 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 其部將相繼投降。 杜甫聽到這個消息, 以飽含激情的筆墨, 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在這首詩中, 詩圣表現(xiàn)出了少有的豪放,
一聯(lián)堪與詩仙媲美。 看,杜甫豪放起來也毫不遜色。 此詩被后人稱為杜甫 “生平第一快詩”。 代宗寶應(yīng)二年(763), 安史之亂平定了, 杜甫回到成都草堂。 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 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 不禁欣然命筆, 四首絕句一揮而就。 第三首最有名,流傳最廣, 我們孩提時就背過: 只是, 幼時不懂這首詩好在哪里。 “黃鸝”和“白鷺”, “翠柳”和“青天”, 還有白雪,色彩明麗, 是一幅十分動人的圖畫。 “含”字用得十分巧妙, 寫出了透過窗戶看到的景致, 如今人們照相時取景 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有詩論家說,最后一句 以成都、東吳間相距之遠, 路徑之難暗示 詩人抱負得展之不易。 還有詩論家說, 社會安定了 東吳的大船才能出現(xiàn)在這里, 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 對安定和平的期盼和向往。 郁林愚陋地認為, 不妨就把這一句 解讀為寫景的句子, 詩人看到了這艘東吳來的船, 就把他寫進詩里, 剛好是一幅和諧的畫。 這些明朗輕快的詩 讓我們看到了 詩圣沉郁頓挫之外的一面, 看到了杜甫的笑容和豪放。 感謝嚴武,感謝浣花溪畔的草堂, 寬慰了詩圣那顆 憂國傷時千瘡百孔的心; 感謝杜甫, 留下了這些寶貴的詩篇, 滋養(yǎng)著我們的心靈, 陶冶著我們的情操。 郁林,ID: yulin13477709926,有書公眾號領(lǐng)讀達人,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多個自媒體平臺特邀作者,教師,用生命熱愛文字的人,愿和你一起折騰美麗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