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對于家長們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在追求培養(yǎng)出一個高智商孩子的同時,家長們同樣想提高孩子的情商。望子成龍乃人之常情,可情商的培養(yǎng)遠比智商的培養(yǎng)難得多。 與其為孩子的情商殫精竭慮,不如多觀察一下孩子的言行,心理學家認為,這兩大跡象,說明你擁有了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懂得察言觀色 有的孩子在大人面前很會看臉色。在家庭的熏陶之下,孩子往往會學習父母對對待他人的方法,一顆八面玲瓏之心總出自原生家庭的教育。 具體而言,孩子會根據(jù)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開心時,他們會在其旁逗得大人開懷大笑,大人不高興時,他們則不做打擾。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孩子高超的模仿力,是高情商的體現(xiàn)。 不過,有些家長會覺得這樣顯得過于精明,會給予批評,其實無太大必要。在正確的、正直的價值觀引導下,所謂“精明”也會在日后的知識積淀中演變成知人辨事、體察人心。 而若想讓孩子懂得察言觀色,可以通過日常小事逐漸滲透。心理學研究表明,非批評式的教育最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并且要具有哲理性的口吻。 于此同時,要隨時提醒,不可以一味求全責備,讓孩子學會替他人著想也同樣重要。為他人思考是察言觀色的前提,是一個人素質(zhì)的體現(xiàn),譬如扶起倒下的公共自行車,便可能是換位思考的表現(xiàn)。 如果家長為孩子樹立時時為他人著想的形象,孩子的情商亦不會過低,換位思考是最好的教養(yǎng)。正如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于管理情緒 情緒是人在對客觀事件是否滿足自身需要作出認知評價時,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和行為上的反應。也就是說,源于生理的情緒難以讓人主動管理。 生活中,很多成年人都難以做到妥善管理好情緒,在不同場合扮演好自己角色,更別說孩子了。由于沒有深厚的知識與社會經(jīng)驗,孩子的情緒變化往往很大。 那些在沮喪時不感染他人的孩子,真的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了。克服生理反應,是心理強大的證明,正如拿破侖所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同樣,若想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家長的情緒釋放也需要張弛有度。特別是父母的爭吵,最容易導致孩子脾氣大,形成自卑的心理。 察言觀色、管理情緒都是社會對成年人的要求,孩子擁有這方面的能力并非越早越好。教育講究循序漸進,不必強求,重點是通過家庭的影響潛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笑聲,有如一股淙淙流動的泉水,把那陶醉于生活魅力的動人的歡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壇。”高爾基在《老人》一書中已經(jīng)告訴我們,無論孩子當下情商如何,其天性陽光才最為重要。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硅谷最受歡迎的情商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