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居易齊名(并稱"元白")的唐朝大詩人元稹,北魏孝文帝后裔,出生于官宦家庭,15歲時就參加科考及弟,才華橫溢,曾任過校書郎、通州司馬、越州刺史、監(jiān)察御史、尚書左丞等職,但人品卻很差,甩初戀、攀高枝,娶妻生子后,轉(zhuǎn)身就忘了"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這般信誓旦旦的山盟海誓。 一、第一次婚姻:為前程拋棄初戀 20歲的元稹到蒲州看望遠房親戚,偶遇才貌雙全、年方十七的表妹崔雙文。兩人一見傾心,互生情愫。 元稹親筆為表妹崔雙文寫下有名的《春詞》: 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 等閑弄水流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 有才氣的崔雙文感動之余,立馬回詩相贈: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墻花影動,疑似玉人來。 就這樣,在相互好感中,元稹與表妹崔雙文談起初戀,有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如若沒有后來的情節(jié),這原本是"天作之合"很美的世間戀情。 可惜,好景不長。命運一個轉(zhuǎn)彎,就背道而弛。 次年,21歲的元稹回京復考,被太子少保京兆尹韋夏卿看中,有意把年方二十的小女兒韋叢許配給元稹。攀高枝的元稹求官心切,當即拋棄了表妹崔雙文,與韋叢相戀。 24歲時,元稹與韋叢結(jié)婚。這是元稹的第一次婚姻。 端莊賢惠的原配夫人韋叢是一個很難得的溫柔女子、體貼嬌妻。她嫁給元稹時,元稹的生活那時并不怎么好。但韋叢不慕虛榮,甘守清貧,與元稹感情很好,夫妻二人也恩愛有加,生育五個孩子。 這原本是元稹幾世修得的福分。遺憾的是,這樣的幸福時光太短暫。31歲的元稹在左遷監(jiān)察御史的任上,韋叢病世,年僅27歲。 為此,元稹寫下情詞痛切的祭文,并作《離思》五首和《遣悲懷》三首,其中《離思》其四中的"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和悼亡詩第二首中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二、原配夫人尸骨未寒,轉(zhuǎn)身與薛濤頻繁往來 韋叢死后,31歲的元稹正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蜀地。他沒有奔喪,卻一個轉(zhuǎn)身,開始勾引蜀中女詩人薛濤。 元稹一到梓州,即約薛濤見面。盡管薛濤年長11歲,但薛濤待字閨中,風韻綽約。兩人一見,相互傾心,一起議詩論證,漸增好感。 薛濤為元稹寫下有名的《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只是好景不長,三個多月后,元稹被權(quán)貴打壓調(diào)離蜀地,貶到洛陽。兩人勞燕分飛,只好托書信以寄相思之苦。 薛濤為更好地與元稹書信往來,獨創(chuàng)了"薛濤箋",也就是把當?shù)氐募堖M行改造,染成桃紅色,裁成小巧精致的窄箋。 薛濤用它給元稹寫下了多首詩,最有名的就是《春望詞》四首。元稹收到后,當即回復薛濤,寫下動情的《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fā)五云高。 元稹與薛濤的"異地戀"并沒有維持幾個月,后兩人疏遠,不久就沒了聯(lián)系。 洞悉元稹的無情后,薛濤終身未嫁,換上一襲灰色道袍,從此隱居成都浣花溪畔,為元稹寫下最后一首詩《柳絮詠》: 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蕩漾惹人衣。 他家才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 三、第二次婚姻:拋棄薛濤,再婚安仙嬪 33歲的元稹從洛陽被貶任江陵府(今湖北荊州)士曹參軍后,生活困頓,顯得很是窘迫。 好友李景儉見此,甚為關(guān)心,引薦表妹安仙嬪與元稹相識。 元稹一見傾心,于是放棄與薛濤的"異地戀",開始與安仙嬪交往,不久結(jié)為夫妻。這是元稹的第二次婚姻。 只是天意作弄,這段婚姻只有3年,安仙嬪育下孩子元荊后,病逝。哀痛不已的元稹為之寫下《葬安氏志》。 四、第三次婚姻:安仙嬪過逝后,轉(zhuǎn)身與裴淑結(jié)婚 安仙嬪過逝不久,36歲的元稹再次被貶任通州司馬。 在上司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權(quán)德輿為他組織的歡迎宴會上,元稹遇見刺史裴鄖的女兒裴淑,兩人一見鐘情,頃刻傾心。 在權(quán)德輿促合下,元稹續(xù)娶了大家閨秀也有才氣的裴淑,這是元稹的第三次婚姻,育下孩子元樊。 期間,元稹的仕途生涯也幾經(jīng)沉浮,調(diào)任越州刺史,返京一度為相,貶任同州刺史。 51歲時元稹再次被貶到武昌(任武昌軍節(jié)度使)。這時,妻子裴淑一路相伴,元稹為之動情地寫下《贈柔之》。 五、婚姻期間,一邊安撫妻子裴淑,一邊"撩妹"劉采春 元稹44歲時調(diào)任越州時,元稹安撫依依不舍的妻子裴淑,說: 嫁時五月歸巴地,今日雙旌上越州。 興慶首行千命婦,會稽旁帶六諸候。 海樓翡翠閑相逐,鏡水鴛鴦暖共游。 我有主恩羞未報,君于此外更何求。 元稹到越州后,轉(zhuǎn)身就忘了自己說的話。 在一次演唱會上,他認識了25歲的女詩人、天后級歌手劉采春。劉采春夜鶯般的歌聲,風姿妙曼的身材一下吸引了元稹,元稹當即為她寫下《贈劉采春》: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裹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娟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詩能唱望夫歌。 劉采春見元稹深情款款,也動了心,甘愿為他當"小三",兩人在越州一起生活了七年。 然而與"無情"的元稹生活七年后,他奉召回京時,與劉采春不告而別,獨自離去。據(jù)傳,傷心的劉采春為此寫下絕命詩后投河自盡。 作者:李大奎,本文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