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若琳 來源:爸媽研究所(ID: mama_cn) 父母的情緒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簡寧朗讀音頻 一直以憨厚形象出現(xiàn)在熒屏的包貝爾,前段時間在節(jié)目《你好爸爸》中,坦言自己曾打過女兒餃子。 有一次,他帶餃子去動物園玩,等動物園快關門時,餃子不想走。 阿姨勸說無果,想要直接抱餃子走,結果餃子不高興,打了阿姨一巴掌。 包貝爾見狀,火就上來了,反手也甩了餃子一巴掌,餃子哇地哭了起來。 然而,包貝爾也并沒有平復情緒,反而是讓其他人都不許安慰孩子。 餃子打人確實是她的不對,但當孩子犯錯,他首先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可能只會把孩子嚇得哇哇大哭,未必能起到太好的教育作用。 作為爸爸,糾正孩子的錯誤固然重要,但是,在孩子面前學會管理情緒,更重要。 家長的情緒帶給孩子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受傷,那這種傷害對他來說是一輩子的。 前段時間,有一個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發(fā)表的言論,引來了不少的關注。 他說:“如果傷害自己能換取他們的和平,我真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原來,他的母親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會因一些小事大發(fā)雷霆。 有時候因為父親晚回來幾分鐘,母親都會吵個沒完,他和弟弟經(jīng)常在父母吵架時,躲在廁所,瑟瑟發(fā)抖。 有一次,他實在忍無可忍,拿起水果刀想要自殺,可即便這樣,也沒能解決媽媽發(fā)脾氣、父母吵架的問題。 父母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帶給這個家庭無休止的“戰(zhàn)爭”,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早已傷痕累累。 壞情緒就像一張結繭的蠶,將每個家庭成員都束縛在里面,無法掙脫。 家長的情緒不僅影響著孩子的情緒,更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情緒穩(wěn)定的家庭中,孩子的童年是五彩斑斕的;情緒不穩(wěn)定的家庭中,孩子的童年只有黑白灰。 01
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媽媽是留美回來的博士,媽媽會因為姐姐沒考第一名而大發(fā)雷霆,也會因為姐姐看了小說而勃然大怒。 妹妹沒有考好,媽媽很生氣,但她卻對著姐姐罵了半天,然后拿起一個細細的棒子,讓姐姐把手伸出來,向著姐姐的手狠狠抽去。 而一邊的妹妹,看見媽媽這一系列的操作也愣住了。 最終,姐姐在母親長期負面情緒的影響下選擇了跳樓。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媽媽把因不甘引起的情緒發(fā)泄在了姐姐身上,姐姐不敢反抗只能默默承受,當她無力繼續(xù)承受時選擇結束生命。 拿破侖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span> 越是親密的人越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在乎,才會在意每一次受到的傷害,才會無法承受。 02
綜藝節(jié)目《超人回來了》中,韓國足球運動員樸柱昊的女兒娜恩在地上畫出一幅幅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娜恩的爸爸看到娜恩把地板畫得亂七八糟后很生氣,但他并沒有訓斥娜恩,而是閉眼深呼吸。 等他睜開眼睛后,請求加入“創(chuàng)作”隊伍中,于是爸爸和弟弟也變成了娜恩的“畫板”。 事后,娜恩的爸爸讓娜恩擦拭地面,娜恩欣然接受,沒有一絲不快。 還有一次,娜恩想給弟弟做牛奶燕麥,她沒有抱住袋子撒了一地燕麥,她便在地上用碗給弟弟沖燕麥,將地板弄得一團糟,娜恩的爸爸看到后很崩潰。 但他壓抑住了自己的脾氣,問娜恩為什么會給弟弟做牛奶燕麥。 娜恩說“因為弟弟哭了”,爸爸聽后理解了娜恩的做法,和她一起坐在地上品嘗娜恩的作品,最后,娜恩主動幫爸爸整理了地面。 爸爸用很溫和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讓娜恩知道了自己弄臟的地板要自己收拾,她在收拾地板時很積極也很開心。 顧修全說:“真正的管理人是去管理人的情緒?!?/span> 面對淘氣的孩子,發(fā)脾氣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可以忍住心中的怒火,心平氣和與孩子溝通,弄清楚孩子的想法,那解決問題就不再會很困難了。 03
《情商》的作者在書中寫道:“情緒能力比單純的認知能力重要兩倍。” 情緒的重要性,遠遠高于一切,家長情緒的穩(wěn)定不僅關乎著家庭的和睦,更關乎著孩子的成長。 管理好情緒、拉近家庭成員的心,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強化同理心,把壞情緒扼殺在搖籃里。 在綜藝節(jié)目《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在玩玩具時,不小心踩到了尖銳的玩具。 嗯哼疼得大哭,霍思燕聽到他哭后,到他的身邊安慰他,嗯哼發(fā)現(xiàn)媽媽來了以后哭得更大聲,并把玩具扔得很遠。 霍思燕看到兒子的舉動后,對嗯哼說:“太尖了,踩上肯定會疼的”,被媽媽這么安慰的嗯哼,很快就從傷痛中緩了過來,不再哭了。 《同理心》這本書里有句話是這樣的:“同理心是想象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借此了解對方的感受與看法,然后在再思考自己要怎么做。” 孩子犯錯或者哭鬧,確實很讓人抓狂。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多換位思考一下,試著考慮孩子當時的感受,那可能就會理智占據(jù)上風,把壞情緒拋在腦后,給孩子更多的理解與幫助。 2. 懂得認錯的父母才是好的父母。 朋友下班后回到家,看見客廳到處都是玩具,地上還有水彩筆和蠟筆的痕跡。 他把包扔到了地上,沖著兒子大吼道:“你知不知道為了你我每天多累,你不去看書學習坐在這兒玩玩具,你這樣我憑什么養(yǎng)你?!” 兒子聽到他的責罵后嚎啕大哭,但是他沒有理會兒子的眼淚,獨自走進了臥室。 從此以后,他的兒子不僅不在客廳玩玩具了,也不和他玩了。 黛麗赫本說:“人的優(yōu)雅,關鍵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言語間的魯莽傷害人,是最不可取的一種行為。” 在生存和生活的重壓之下,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在向孩子發(fā)脾氣后,要向孩子道歉,不要當這件事沒有發(fā)生過。 只要和孩子講清楚了你為什發(fā)脾氣,以及他存在的問題,他就會理解你,也會知道自己錯了。 如果當做什么都沒發(fā)生,不僅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也會影響親子關系。 3. 允許孩子犯錯,讓負面情緒遠離孩子。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寫道:“允許孩子犯錯誤,給孩子自由,本質上就是在教會孩子寬容。” 尹建莉的女兒圓圓在四五歲的時候,被她帶回了奶奶家,奶奶家在牧區(qū),沒有自來水,日常用水都是從井里打出,提回家中倒入水缸,水缸旁邊有專門舀水的長把小瓢。 圓圓直接把臉盆伸進水缸中,一大缸水都被污染了,奶奶和媽媽看到后都驚呼了一聲。 圓圓聽到后有些害怕,媽媽和奶奶發(fā)現(xiàn)她害怕后,趕緊告訴圓圓沒關系,用圓圓沒有經(jīng)驗這個理由,讓圓圓忘掉了自己的錯誤。 孩子喜歡探索,見到?jīng)]見過的事物會想去嘗試。 看到孩子犯錯誤后出現(xiàn)無助的眼神時,請給他個擁抱,讓他知道犯錯誤沒關系。 等到他放松下來后,再和他分享為什么,這樣會比在他無助時責罵他的效果更好。 04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里這句話:
孩子是敏感的學習者,家庭是培養(yǎng)孩子情緒最早、也是效果最好的場所。 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都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傳遞給孩子正面的力量,讓孩子可以快樂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他們只需要展現(xiàn)自我,不需要和別人去做比較,給他們充分的肯定和愛,他們就會還你一個美好的天使。 |
|
來自: 夜話聊齋 > 《人間真情(親情 友情 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