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最大的愛好就是做木匠,所以他最經(jīng)常說的是,有個愛好會死啊,會死啊,你們這群文官就是多管閑事,嫖娼賭博無所不能我做個木工都管。
以上開個玩笑而已,其實天啟皇帝雖然在史書上被成為反面典型。'
但是他真的是很有水平的一個皇帝,比爺爺?shù)臓敔敿尉覆钜淮蠼啬鞘强隙ǖ?,但是和自己弟弟崇禎比,那水平高的不是一星二點。

(天啟不算個壞皇帝)
完全是天壤之別,要是他不是早死,明朝那會這么快完蛋。
天啟皇帝朱由校,登基的時候不過是個高二少年,年僅17歲的他一上位就顯示出自己不凡的實力,用短短六年時間,將一個被自己糊涂爹泰昌帝弄的四分五裂,的爛攤子收拾的僅僅有條。
光這份能力完全就沒得黑好不!
做皇帝無非做三件事
第一,看人準(zhǔn)
第二,有主見
第三,解決內(nèi)外問題有手腕。
那么他這幾件事情做的怎么樣我們繼續(xù)看。

(小小年紀(jì)做的很好)
其實《熹宗實錄》認真看下來
你會發(fā)現(xiàn)他和他爺爺一樣,做事抓大放小舉重若輕,對政治斗爭也深諳拉一派打一派權(quán)利制衡的道理。
具體到他短短幾年的執(zhí)政期也要分二個階段評價。
第一階段:
剛登基時天啟朝號稱,東林眾正盈朝,年輕的天啟就被忽悠瘸了,先是殺了遼東大將熊廷弼,之后又用東林草包袁應(yīng)泰上任遼東。這個草包不負草包之名,直接丟了遼東大半地方,直到東林大佬葉向高得意弟子王化貞丟失遼東最后重鎮(zhèn)廣寧,明朝徹底失去遼東,天真的木匠皇帝才明白。
尼瑪?shù)?,滿口仁義道德,都是一群廢材,什么玩意。
當(dāng)時的情勢可以說是糜爛不堪,危機四伏。
而天啟皇帝對此做了那些步奏?
他開始自己真實的政治之路,對內(nèi)洗內(nèi)政,將東林黨人該撤職的撤職,哎流放的流放,之后就是放狗管群臣,重用帝師重鑄防線!
這個狗就是魏忠賢,這個帝師就是孫承宗。
在魏忠賢支持下,朝局開始平衡,在孫承宗支持下,關(guān)寧錦防線建立。

(魏忠賢的作用還是有的)
對外,在充分分析戰(zhàn)略環(huán)境之后,他明白了后金的軟肋。
原來在寧錦之戰(zhàn)后明朝在遼西也開始了收縮,后金雖拿下了廣寧,但后勤和兵力的短板使其一時間無力深入遼西走廊長期作戰(zhàn),追擊廣寧潰軍時便因。
“大清兵追逐化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還?!?/p>
這證明了后金軍如沿途無可搶之糧用于補給,很難支撐幾萬人長距離行軍作戰(zhàn),在后勤距離上有著致命的短板。
于是,明朝開始重回熊廷弼正面收縮,拉長后金補給線,兩翼鉗制壓縮后金戰(zhàn)略空間,后方利用覺華島,毛文龍做襲擾破壞后金統(tǒng)治秩序的正確策略。

(天啟時遼東局勢)
寧遠之戰(zhàn)時高第要求前線明軍將錦右的人和糧全部“歸并寧遠”的命令正是這一策略在正面的體現(xiàn),那就是堅壁清野!
不了解這套策略的背景和后金作戰(zhàn)特點,是很難明白為什么王在晉、高第甚至后期的孫承宗都主張放棄遼東錦右地區(qū),因為這是用慘重代價換來的教訓(xùn),因此天啟在寧錦之戰(zhàn)后充分認識這一策略正確性,把“兵法有進無退”的文官傻逼趕回家。
如果說天啟皇帝有錯誤,那就是魏忠賢太厲害,他讓魏忠賢失控而已。
話說為了應(yīng)對東林黨和文官集團,天啟皇帝扶持自己的勢力魏忠賢,然后魏忠賢有點收不住手,手段殘酷同時也牽連過廣。
比如楊漣,就是如此,他彈劾魏忠賢奏疏雖然顯得心胸狹隘在政治上極不成熟,但是作為泰昌帝托孤之臣,他的忠誠和清廉毋庸置疑
因此他既是東林之人,同時也是堅定的帝黨,后后來上位的左光斗不知道好多少,所以罷官流放或關(guān)幾年都行,無論如何不該殺啊。

(他也有錯誤,那就是斗爭激化后黨爭激化)
這在政治上叫做,斗爭擴大化。
因因此,和她爺爺萬歷比起來,天啟還是有點稚嫩。
不過他做的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如果說萬歷死得太不是時候,那么天啟就是死得太早。
這爺孫隨便那個晚死五年,后金都成不了事。
因為他倆死的那一年,后金都在明朝幾經(jīng)折騰才形成的正確戰(zhàn)略的壓制下,開始陷入極大的困境萬歷末年,熊廷弼穩(wěn)住了局勢,沈陽固若金湯,正面防守側(cè)翼襲擾,還漸次擠壓后金生存空間。
逐步集結(jié)關(guān)內(nèi)精銳客軍伺機進逼,努爾哈赤是一點機會沒有
結(jié)果萬歷一死熊廷弼就因此黨政被搞下去,不但兩陽丟了,幾萬精銳也損失殆盡,明朝喪失解決后金最好的機會。
而天啟末年,明朝收縮至寧遠在遼西堅壁清野實施三方布置,后金無糧陷入饑荒,史載“國中大饑,斗米價銀八兩,人有相食”。
這種局面持續(xù)下去不出三年,后金必內(nèi)亂。
可惜,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天啟死了,然后崇禎上臺,就此開始胡亂操作。
其實在萬歷末年還有天啟末年,明朝都恢復(fù)和保持了對后金的戰(zhàn)略攻勢。
但這兩位一死,就人亡政息。
(崇禎皇帝說我思故我在)
后金在崇禎二年利用崇禎的用人失誤,成功打破明朝兩翼還有后方的牽制力量,就此雙方戰(zhàn)略事態(tài)徹底逆轉(zhuǎn),毛文龍被殺真實影響深遠。從此以后,毫無后顧之憂的后金開始成為完全的進攻方,他們可以毫無顧忌的收拾蒙古、朝鮮、甚至破關(guān)劫掠。
最后明朝就這樣被滅亡。
由此可見,和崇禎這個末代皇帝比起來,天啟真的是強多了,至少他明白權(quán)術(shù)牽制的道理,也明白用人不疑的道理,還知道如何制定正確的政策。
而崇禎就是個腦袋瓦塌的倔強鬼,剛愎自用不說,還自廢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