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億萬年來照耀著天地萬物,深深印入所有人的心間。 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币磺€人眼中也有一千個月亮。 快樂的人看到月亮是快樂的,憂傷的人看到月亮是憂傷的,月亮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每個人的心境。 在紫砂匠人的心中,月亮是這么樣子的呢?他們?nèi)√焐系脑铝?,做成了紫砂壺,照亮了愛壺人的心頭。 陳曼生,“西泠八家”之一,是名噪一時的錢塘才子。嘉慶年間,他在溧陽做縣令。 此時的他早已進入了人生的不惑之年,心中更多的是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對親人的思念,對團圓的渴望,名利皆是過眼云煙。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曼生頓覺悲傷,提筆起稿,以夜空中明月為原型,設(shè)計出了半月壺,一把壺包含的是親人,是故鄉(xiāng)。 壺身呈倒扣的碗形,或半球形,其剖面是半月狀。 壺把也極簡單,嵌蓋頂端配一小圓球紐或橋紐,簡約而穩(wěn)重,嚴謹而古樸,具有一種獨特的美。 卻月壺顧名思義,是取缺月為型,底部呈弧形凹陷,兩側(cè)以兩平行平面削之。 具體到每把壺,則是缺少的部分面積不同。常見的有“滿月微缺”和“半月缺”、“平底半月缺”。 壺身弧形扁體卻又是直壁身,如一輪滿月下底有缺,恰好形成底足。長三彎流搭配圈把,比例合度。 壺蓋作嵌蓋式,小半弧形蓋鈕,正面沿平整,蓋面亦呈弧形與身筒形成一體。 壺身似尚缺一半的圓月,功能上置以平穩(wěn),橋鈕起弧,口蓋平整,與整體融切,圓潤秀逸。 和半月缺一樣,是取圓月的一半為型,只不過把壺底做成了一個平整的面,可完全接觸桌面。 卻月壺與半月壺名稱很接近,不小心便以為是一種壺型,但其實不是。不過卻月壺和半月壺一樣,都是望月感懷之作。 “彩云追月”歷來被民間視作向往美好事物的象征。追月壺為高海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此為主題設(shè)計制作之經(jīng)典壺型之一。 高海庚以此題設(shè)計成壺,用簡練的幾何線條,勾勒出“半輪皓月”,下圓向上翹起,肩部兩條充滿生命力的弧線,似彎彎的月亮。 整壺一氣呵成,以彩云為鈕,畫龍點睛,如夢如幻的效果。 古人以月寄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是孤獨;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月是憂傷; 月還可以是美好、是愛人、是告別…… 而取月做壺, 也正如那天上的明月, 倒映在每一位愛壺的人心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