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33 中國文化有時候并不是因為一首歌曲的節(jié)奏或是演唱者而喜歡,單是因為那首歌的歌詞寫的像自己,所以就這樣的喜歡了,就是這么簡單。 “像我這樣碌碌無為的人,你還見過多少人,像我這樣孤單的人,像我這樣傻的人,像我這樣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像我這樣莫名其妙的人,會不會有人心疼……” 聽著毛不易的《像我這樣的人》,不禁對號入座。初次聽毛不易的歌是《消愁》,看著朋友圈刷屏式的“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和“一杯敬故鄉(xiāng),一杯敬遠方”這種句式的各種句子去搜索他,聽到了像我這樣的人,聽一遍沒什么感覺,再聽就這么喜歡上了。 “像我這樣優(yōu)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失落無措的時候聽到這首歌,腦中映入的是未來的自己,二十多年到頭,日復(fù)一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過每天就是在復(fù)制粘貼自己前一天,猶如機械般在人海生存,安于現(xiàn)狀。 多的是什么,多的是一眼望到頭的日子,無趣又乏味。但這樣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呀,我的腦中出現(xiàn)了另一個畫面,那是我想要的生活。 也許這時候迷茫,也許這時候的自己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去改變,但是現(xiàn)在的這種狀態(tài)只是暫時的,因為我們終究是優(yōu)秀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會沖破牢籠去努力去改變。 “像我這樣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有人說,平凡很可貴,平凡的人就應(yīng)該平凡普通的活著。我想說,平凡可貴只有那些成功不平凡的才可以感慨平凡很可貴,想去過平凡的生活。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我們年輕人不應(yīng)該要平凡,就是要有去闖的勇氣,因為年輕,所以不怕失敗,即使失敗,我們還有重頭再來的勇氣與資本。因為最后我們不用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多精彩,而是享受自己的生活多美好。 前段時間,我一朋友微我,跟我說要換工作了。我問她干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要換工作了。她說現(xiàn)在的工作沒什么價值,而且工資還低。我說那你想好要干什么了嗎。 她說她換個城市簡歷已經(jīng)投了過幾天就去面試。最終她去了那個大城市,我其實是很佩服她的,在那個城市她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孤身一人去打拼。 以前的我覺得去大城市得要考慮消費高上班還得租房子等等各種問題,是她跟我說其實一個人在外這些都是硬傷,但是如果你一直想到這種問題,那就根本動不起來,但是一旦動了,其實硬著頭皮也是能過的,大不了這個城市不行就換個。是啊,如果怕這怕那那就原地轉(zhuǎn)圈圈了。這個世界這么大,總有一處是適合自己容身的。 人生很長,為什么不去拼一把,把日子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向往詩和遠方。一首像我這樣的人與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