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金色年華554 2019-06-25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何進(劇照)

漢魏之際的舞臺上活躍著一股特殊的軍事集團,其主要領(lǐng)導(dǎo)人物基本上都是涼州籍,具有明顯的地域特性,其組織體系是以董卓為首腦,以董卓部曲為骨架,以一部分依附勢力為附庸,具有一定的集團性。涼州兵團在漢魏之際興風(fēng)作浪,是不能以“董卓之亂”簡而概之的。地處邊鄙的涼州兵團是如何發(fā)展壯大的?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而造就其超群的作戰(zhàn)能力?何以能繞開強大的東漢勢力而進入洛陽掌控東漢?何以在關(guān)東盟軍討伐董卓的背景之下,涼州兵團依然能控制朝政呢?涼州兵團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并不是單純的歷史偶然現(xiàn)象,它是自先秦以來西北少數(shù)民族,尤其是羌族與中原王朝不斷斗爭延續(xù)的產(chǎn)物。當(dāng)然也不排除一些不為人所左右的偶然因素,正是由于這些特定的歷史原因和現(xiàn)實條件的合力,才促成了涼州兵團的迅速興起。

一、涼州兵團的興起

一個群體或團體的崛起是一個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在這個發(fā)展過程中,該群體首腦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關(guān)鍵的。因為,他往往決定了這個群體發(fā)展的命運,其個人的智慧直接影響這個群體的成敗。一個優(yōu)秀的首腦能夠很好的激發(fā)身邊的每一個成員,為這個群體貢獻出最高的價值,他還能通過一定的手段加強成員的群體意識,鞏固群體的緊密性。

(1)個人的雄才武略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隴西屬于涼州,董卓家族是名副其實的涼州人。范曄對董卓的評價是“性粗猛有謀”,而陳壽說他“有才武,少好俠”。盡管董卓在二人的史書之中的地位是不太光明的,但是這也更加說明董卓應(yīng)該確實是有些謀略的。董卓年輕的時候曾游歷羌族生活區(qū)域,在這段期間他結(jié)識了不少的羌族“豪帥”。后來董卓返鄉(xiāng)耕地過日子,有羌族“豪帥”來投奔他,董卓居然把自家唯一的耕牛殺了來款待他們,讓這些“豪帥”們?yōu)橹袆?。因為耕牛對于莊稼人來說就等于一切。待這些“豪帥”回去后,收羅了各種牲畜千余頭來贈送他,從此,董卓“以健俠知名”?!逗鬂h書·董卓列傳》載:

“董卓從中郎將張奐為軍司馬。共擊漢陽叛羌,破之,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曰:為者則己,有者則士。乃悉分與兵,無所留?!?/p>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袁紹

董卓將賞賜的財物毫無保留地分給下面的官吏,這也充分說明董卓在對自己身邊的人是不計較錢財?shù)?。如果分析這種行為的動機到底為何,有兩種可能:一是董卓確實是重義輕財;一是董卓是以錢財收買人心。在他還在家耕地的時候,就能以耕牛貢獻給羌族朋友,而當(dāng)時的董卓應(yīng)該說根本想不到以后要怎么利用他們。當(dāng)時眾“豪帥”雖以千倍的代價來回贈董卓的盛情款待,但這也是董卓始料不及的。而且他能說出“為者則己,有者則士”的話來,,以看出他并非攬功自傲之輩。再加上“董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鞭,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strong>這也是為何眾羌胡樂于跟隨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董卓雖然性情粗猛,但不是單純的粗野匹夫,而內(nèi)含機智謀略,其謀略的展現(xiàn)尤其體現(xiàn)在用兵上。董卓慣用的也是最擅長于疑兵之計,據(jù)史書所載他多次實施此計而以少勝多。漢獻帝中平二年公元年,時任破虜將軍的董卓與蕩寇將軍周慎并統(tǒng)于張溫以征討邊章、韓遂。邊章、韓遂敗走榆中,張溫遣周慎追擊之,董卓欲將兵作周慎后援,張溫不納其言,派董卓領(lǐng)兵三萬討伐漢陽先零羌。后周慎不聽孫堅之計,反被邊章、韓遂打敗。董卓所部亦不利,于天水郡望垣北被羌胡包圍,糧食斷絕,進退兩難。

董卓讓軍士在渡過的河水上筑起一道堰,假裝以捕魚解饑,卻悄悄地從堰北后撤回軍隊。“比賊追之,決水已深,不得度?!?/strong>羌胡軍欲截斷董卓軍后路,被董卓輕易擊退。原來,先前董卓已命令別部司馬劉靖率領(lǐng)步騎四千屯駐安定以為聲援,而羌胡“謂安定當(dāng)數(shù)萬人,不知但靖也”。董卓軍才得以順利撤兵。“時六軍上隴西,五軍敗績,卓獨全眾而還,屯住扶風(fēng)”

董卓率領(lǐng)涼州兵團進入洛陽的時候,步騎不過三千。而在京城與之相抗衡的力量合起來十倍于董卓所部而有余。董卓也知道自己的薄弱之處:

“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jié)摮鲕娊鼱I,明旦乃大陳族鼓而還,以為西兵復(fù)至,洛中無知者”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曹操

董卓這招疑兵之計居然糊弄住了以人杰自居的袁紹、袁術(shù)、曹操等人,他們紛紛逃出洛陽,欲從外借兵攻打涼州兵團。而禁軍和何氏兄弟的部曲盡歸董卓所有。隨后董卓又誘使呂布殺丁原,從而獲得了并州兵的指揮權(quán)。自此董卓勢力大盛。關(guān)東兵起,河內(nèi)太守王匡派遣泰山兵屯駐在河陽津,準備討伐董卓。董卓派遣疑兵好像要在平陰渡河,而暗地里卻派遣精銳軍隊從小平津渡河到北岸,繞到泰山兵的后方進行攻擊,在河陽津北面把他們打得打敗,泰山兵幾乎死光了。董卓善于用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自己的對手能知己知彼,不隨意褒貶對手。面對孫堅的強勢進攻,董卓對長史劉艾說:

“關(guān)東軍敗數(shù)矣,皆畏孤,無能為也。惟孫堅頗能用人,當(dāng)語諸將,使知忌之?!?/p>

接著他贊賞孫堅在與邊章、韓遂之戰(zhàn)中的出色表現(xiàn),那種惺惺相惜的氣息溢于言表。而劉艾則不同意董卓的觀點說:

“堅雖時見計,故自不如李催、郭汜,聞在美陽亭北,將千騎步與虜合,殆死,亡失印綬,此不為能也。”

顯然劉艾是瞧不起孫堅的,認為他連董卓手下的一名校尉都不如。但是董卓又解釋道:

“堅時烏合義從,兵不如虜精,且戰(zhàn)有利鈍。但當(dāng)論山東大勢,終無所至耳?!?/p>

董卓將孫堅先前的失敗歸咎于所領(lǐng)部隊的不夠精銳,而并非是孫堅的無能。再說董卓雖手握重兵,連“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摧強易于折枯,消堅甚于湯雪”的東漢大將皇甫嵩都忌他三分,董卓何須去褒揚孫堅而滅自己的威風(fēng)呢?這也正是董卓得以在征戰(zhàn)生涯中往往立于不敗之地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客觀公正的評價對手,然后有針對性地實施謀略,此乃兵法上策。同時,也讓我們透過董卓殘暴嘴臉,看到了他又一個有魅力的地方。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漢獻帝

董卓用兵自是有他的一套,而他的政治謀略表現(xiàn)的也有一定的過人之處。在他率領(lǐng)涼州兵團進入洛陽之時,他就發(fā)布清君側(cè)誅討宦官的表章,以爭取天下人的輿論。而未等他到達洛陽,袁氏兄弟就已誅除了宦官集團。當(dāng)?shù)弥俚鄣娜ハ蚝?,他又連忙趕去迎接,好似大功非他一人莫屬。而少帝遣大臣讓董卓退兵,董卓卻說“公諸人為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播蕩,何卻兵之有” 少帝與大臣無奈,只得與董卓一道進入洛陽城。

董卓進入洛陽之后,立馬控制了政權(quán)。他的手段有些過激,乃以“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遂脅太后,策廢少帝,更立陳留王劉協(xié),是為獻帝?!?/strong>緊接著,“又議太后蹙迫永樂太后(靈帝母董太后)至令憂死,逆婦姑之禮,無孝順之節(jié),遷于永安宮,遂以就崩”。如此一來,曾經(jīng)盤根錯節(jié)的外戚勢力也就徹底失去了依靠,能夠阻礙他掌控朝政的巨大阻礙也就沒有了。盡管董卓的這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行為,有很多的負面影響,但是單從他以達到掌控朝政的目的來看,其政治手腕還是不錯的。

現(xiàn)在他所要面對的就是來自天下士人的壓力了。為了獲得天下士人的擁護,董卓為已被殺的黨人首領(lǐng)陳蕃、竇武等平反訟冤,提拔了大批的黨人名士為官,這些人之前大都受到宦官的迫害,應(yīng)該說董卓的這一做法是大得人心的。可是后來這些被董卓提拔起來的士大夫大多與他背道而馳,基本上沒有真心效勞于董卓的,這是董卓由始至終難以弄明白的事情。隨著關(guān)東兵起,董卓的這一政治謀略宣告破產(chǎn)。由于關(guān)東盟軍對洛陽涼州兵團的壓力不斷升級,董卓決定挾少帝與朝中大臣一起遷都長安。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董卓

(2)宦官外戚爭權(quán)

東漢自章、和帝之后,帝王繼位大都年幼,這樣就給輔佐他們的外戚以掌控朝政的機會。和帝時的竇氏外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待皇帝年長一些后,也就不能容忍他們的所作所為。后來,和帝借宦官除掉了竇氏外戚,鄭眾等人開始登上宮卿之位。自此,“中官始盛”?;傅垡彩且揽炕鹿僦ΓP除了梁氏外戚。單超等宦官因功封侯,權(quán)傾朝野,漢之綱紀大亂。

宦官亂政的局面成為東漢衰亡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宦官大肆揮霍,貪贓枉法,官宦親人黨羽“過半于州國”,桓靈時期的黨錮之禍,更嚴重破壞了東漢王朝正常的運行秩序。靈帝時期,自黨錮之禍之后,實際上形成了竇氏外戚、士大夫、宦官集團三種勢力的并存局面。由于宦官集團的惡劣行為,導(dǎo)致了竇氏外戚與士大夫的聯(lián)合。然而,宦官集團權(quán)勢過于強大,最終以竇氏外戚與士大夫的失敗而告終。靈帝后期,何氏外戚在宦官的幫助下得以走上政治舞臺,隨著何氏外戚的興起,外戚與宦官的矛盾又開始蔓延開來。據(jù)《后漢書·何進列傳》載:

“蹇碩雖擅兵于中,而猶畏忌于何進,乃與諸常侍共說帝遣進西擊邊章、韓遂?!?/p>

蹇碩欲借邊章、韓遂之手除掉何進,至少能對何進在氣勢上給以打擊。在靈帝駕崩后,矛盾開始火熱化,一場外戚與宦官勢力的較量開始爆發(fā)。這一矛盾的核心問題,在于究竟是立何皇后之子劉辨,還是立由靈帝母董太后養(yǎng)大的劉協(xié)為帝。靈帝生前本來一直想立劉協(xié)的,可是,“何皇后有寵,且何進又居重權(quán),故久不決。”待臨終前才不得不決定繼嗣問題,他用最后的一口氣交代宦官蹇碩,要他輔佐劉辨繼位。以何進為首的何氏外戚,自然不會同意這個極不利于他們的遺詔了。于是,在圍繞皇帝繼位的問題上,外戚與宦官的較量也就真正開始了。

在靈帝駕崩的當(dāng)天,蹇碩欲立即除掉何進,可是被他僥幸逃掉了。這樣,蹇碩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劉辨即位,而何太后則臨朝聽政。何進在袁紹的鼓動之下,便想馬上誅殺宦官,何進數(shù)次向何太后請旨,卻都被何太后拒絕。原因是何太后新臨朝,不便直接與朝臣接觸,而只能以宦官作為太后與朝臣交流的中介。當(dāng)然,何太后也同意何進誅殺少數(shù)幾個放縱者。這樣誅殺宦官之事“久不決”。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呂布與貂蟬

這時,袁紹又給何進出謀劃策了,何進從袁紹計:

“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guān)中上林苑,又使府椽太山王匡東發(fā)其郡強弩,并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

這樣一來,董卓等人得以名正言順地帶兵進城。如此來看,董卓能夠率領(lǐng)涼州兵團進洛陽,確實是出于歷史的偶然。因為如果不是何進的一封詔書,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縱然董卓有再大的異志,涼州兵團勢力再強,也不敢冒然率兵入京。就算京城無力阻擋,周邊的各路人馬也不會允許董卓這般放肆。所以說外戚宦官爭權(quán)為涼州兵團在歷史地位上的升華提供了契機。對袁紹的計策,當(dāng)時就有人反對。主簿陳琳對何進說:

“ 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發(fā)耳。夫違經(jīng)合道,天人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抵為亂階。”

然而,何進對陳琳的勸告全然不顧。在何進看來,借“西方猛將”之聲威來逼迫太后下詔誅殺宦官,此乃上策。因為何太后是反對誅殺所有宦官的,而何進雖“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領(lǐng)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但他也不敢冒太后之大不韙而行誅殺宦官之事。之前竇氏外戚的失敗也正在于此,一旦受制于太后的威嚴,舉棋不定,最后宦官勢力先下手為強,竇氏外戚也就失敗了。其實,以何進當(dāng)時的權(quán)勢與地位,就算來硬的也可輕而易舉消滅宦官勢力。何進被害之后,袁氏兄弟帶兵入宮誅殺宦官就完全驗證了這點。何進與袁紹疏忽了董卓早就是個不安好心的種子?,F(xiàn)在這顆種子有了破土而出的機會,后果自然像陳琳說的那樣一發(fā)不可收拾。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曰:

“太祖聞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dāng)假之權(quán)寵,使至于此。既治其罪,當(dāng)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p>

曹操就嘲笑袁紹的計劃,在他看來,誅殺宦官就是“一獄吏”也可以解決的事情。相反,大肆調(diào)動京外之兵,自然會引起宦官的防備,而打草驚蛇。所以曹操就斷定何氏外戚一定會失敗。當(dāng)外兵來京,何太后才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眼看這場斗爭的勝利終歸于何氏外戚之時,何進卻走進了宦官布置的陷阱丟了性命。接下來,袁紹帶兵入宮大殺宦官為何進報仇。從此東漢統(tǒng)治階級的內(nèi)部矛盾,由宦官與外戚的矛盾變?yōu)楹雷迮c豪族之間的矛盾。而董卓率領(lǐng)涼州兵團火速趕往洛陽,然后趁亂挾帝而歸。自此,董卓率領(lǐng)涼州兵團走上了擾亂東漢朝政的道路。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李肅

(3)關(guān)東盟軍各懷異志

中平六年九月,董卓廢帝亂政激起了中原士人的憤慨,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反對之聲響遍全國。同年十二月,曹操號召天下各諸侯共起兵討伐董卓。次年袁紹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也起兵討董卓,而后將軍袁術(shù)、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充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河內(nèi)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等同時俱起。自此天下群雄“莫不以袁氏為名”起兵討董卓。原因很簡單,袁氏四世三公的高門,門生故吏遍天下。且袁氏兄弟在誅殺宦官集團事件中立下大功,再說袁紹當(dāng)著董卓的面“橫刀長揖徑出”也頗有些英雄氣概,所以大得人心。

按理說,有了如此氣勢磅礴之討伐大軍,大事必然可成。面對盟軍的架勢,董卓倒吸一口涼氣,馬上讓大部隊挾洛陽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傾城遷往長安,而自己帶了少數(shù)兵力留在洛陽,董卓倒是沒有自己先跑,他還是想會會這幫群雄,再說也是為了保障遷都行動的完成。可是令人心寒的是,身為盟主的袁紹居然擁兵與諸侯日夜“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完全看不出還有絲毫討伐董卓之意。這令曹操特別生氣,心里更本瞧不起袁紹等人,于是帶領(lǐng)自己的隊伍與張邈派遣來的隊伍,在滎陽縣與董卓的大將徐豐打了一仗,可惜被打的大敗,曹操本人也為流矢所傷,帶領(lǐng)少數(shù)幸存者回到酸棗見袁紹。此時袁紹等人正推杯談笑風(fēng)生,見曹操落敗歸來,心里暗自高興。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董卓之死

曹操先是責(zé)問了眾人,然后向袁紹獻策道:

“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nèi)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jù)敖倉、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guān),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zhàn),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可是袁紹對曹操的計策置之不理,這讓曹操更加看透了盟軍的實質(zhì),知道這幫家伙是靠不住的,還不如自己另起爐灶再行大事。于是曹操憤而帶兵出走河內(nèi)。隨著涼州兵團遷都長安之后,關(guān)東討董聯(lián)盟也隨之解散。初平三年,王允設(shè)計讓呂布殺了董卓后,王允等人控制了政權(quán)。隨著牛輔的死,涼州兵團頓時六神無主,如驚弓之鳥,應(yīng)該說此時是東漢王朝重振旗鼓的最好時機。可是由于王允等人在處理涼州兵團的問題上出現(xiàn)重大失誤,以至董卓部曲李傕等人沿道收兵殺向長安,于六月包圍了長安城。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董卓之死

可是曾經(jīng)的反董盟軍的各路諸侯都跑哪去了?卻不見一人出來救駕,間接地為涼州兵團提供了重掌朝政的空間,獻帝與群臣又落入涼州兵團的虎口??梢哉f獻帝在長安所受之苦,其罪魁禍首應(yīng)該拜這幫當(dāng)初以討伐董卓為名興兵而起的十八路諸侯所賜。而正是由于各路諸侯的間接縱容,才使得涼州兵團能夠在洛陽、長安立足。不然在董卓死后,李傕等人也不至于能輕而易舉地殺回長安重新掌控東漢朝政了

二、涼州兵團的沒落

歷史賜予了以董卓為首的涼州兵團興起的機遇,隨著涼州兵團的興起,董卓的野心也開始膨脹。終于,董卓有機會帶領(lǐng)他的涼州兵團進入洛陽,很快他便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了東漢政權(quán),按照這個勢頭,在不久的將來董卓似乎可以代漢自立建立董氏政權(quán)??墒浅跗饺?,董卓被呂布所害,他的春秋大夢也隨之而去。涼州兵團雖然在董卓被害之后,利用武力奪回政權(quán),卻在不久之后相繼敗亡。

(1) 并、涼軍事集團的矛盾

董卓率領(lǐng)涼州兵團挾洛陽的一切人丁,包括獻帝、朝臣在內(nèi)遷往長安之后,董卓本想如果不能代漢而立,至少可以偏安一隅做個東漢王權(quán)的代言人??墒菦]想到卻被王允等人謀劃害死,而這當(dāng)中的罪魁禍首便是董卓的義子呂布。正是由于以呂布為首的并州軍事集團與以董卓為首的涼州軍事集團矛盾的不斷激化,從而導(dǎo)致呂布做出了這一改變東漢歷史和涼州兵團命運的行為。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李傕

涼州兵團進入洛陽的時候,步騎不過三千。其實董卓來洛陽之前是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的,只是自河?xùn)|而來的時候,董卓“選五千騎,將自河津渡”原因是不斷有羌胡思歸而不愿意跟隨過來,所以董卓只得挑選其中的五千人馬過河。而這五千步騎到了洛陽的時候只剩下不過三千,這就更說明了涼州兵團之中的羌胡是不愿意跟隨過來的,中途依然有一部分跑回去了。所以董卓當(dāng)時雖然控制了政權(quán),可是他還要面對洛陽周圍強大兵力的壓力。在他通過一些手段獲得何氏兄弟部曲之后,便開始打并州刺史丁原的部曲的主意,因為這部分兵力在當(dāng)時來說是與涼州兵團一樣聞名天下的強悍部隊。

我們不得不佩服董卓的才略,他進洛陽之后在處理潛在敵人的時候,基本上都沒有采取直接的武裝沖突,而是以謀制勝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在對付并州軍事集團的時候,也不例外。原因很明顯,董卓是不愿意隨便發(fā)生武裝沖突的,因為他的親信部隊人員太少,一旦發(fā)生沖突之后,死傷在所難免,何況并州軍事集團是不可小視的。呂布率領(lǐng)并州軍事集團依附董卓之后,自然受到董卓的重用,兩人“誓為父子,甚愛信之”,不久又升任中郎將,封為都亭侯,這讓呂布獲得了豐富的物資和名譽上的滿意。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郭汜

但是,并州軍事集團被納入涼州兵團的懷抱,并非是并州軍將士們的意愿。相反,他們對董卓誘騙呂布謀害他們的首領(lǐng)丁原是非常痛恨的,連呂布也不例外。并州軍事集團的這種背景就決定了他們在涼州兵團中的地位是很差的。而涼州兵團將士以勝利者自居,必然在并州軍面前盛氣凌人,他們對并州軍打心眼里是瞧不起的。《三國志·吳書》中注引《英雄記》云:

“初堅討董卓,到梁縣之陽人。卓亦遣兵步騎五千迎之,胡軫為督護,呂布為騎督,其余步騎將校都督者甚眾.....諸將聞而惡之,諸將惡憚軫,欲賊敗其事......”

董卓派遣胡軫和呂布攻打陽人。按理說,董卓既然主動出擊,在兵力上一定強過孫堅,且有胡軫和呂布率領(lǐng)更是無堅不摧,可是最后的結(jié)果是敗的一塌糊涂。原因就是胡軫和呂布的不合,董卓讓胡軫任大督護,而呂布為騎督。論打仗呂布自然要強過胡軫,而董卓如此安排,讓呂布大為不快。這樣一來,不僅是呂布與胡軫的個人矛盾了,而并州諸將對胡軫也是氣憤不已。正是因為并、涼州軍事集團矛盾的日積月累,最后導(dǎo)致了呂布投向了王允等人的懷抱。

董卓被呂布殺死后,并、涼州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進入火熱化狀態(tài)。呂布“自殺卓后,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strong>而李傕、郭汜等人將“并州人在其軍者男女?dāng)?shù)百人,皆誅殺之”。同時,由于涼州兵團首領(lǐng)董卓的死,使得涼州兵團內(nèi)部開始沒有了軸心,涼州兵團開始進入另一番命運旅程,雖然李傕、郭汜等人重新控制了東漢政權(quán),可是這些人根本沒有董卓的野心去改朝換代建立以涼州兵團為核心的政權(quán)。所以說并、涼州軍事集團矛盾的激化成為涼州兵團未能建立政權(quán)的直接原因。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牛輔(劇照)

(2) 涼州兵團內(nèi)部離心力的擴散

董卓死后,涼州兵團以董卓女婿牛輔為首領(lǐng)。呂布使李肅以詔命討伐牛輔等,而李肅軍一觸即潰??墒桥]o是個無能之輩,涼州兵團夜間陣營受驚自亂,牛輔居然丟下大軍不管攜財物逃跑,后被支胡赤兒等害。自此,涼州兵團眾無所依,開始進入軍無適主的階段。牛輔部曲李傕、郭汜等人派遣使者到長安請求赦免,王允不應(yīng)。

李傕等人不知所措,便想攜財物回涼州老家。受涼州智士賈詡的建議,李傕、郭汜等人決定聚眾與長安王允、呂布進行一場生死決戰(zhàn)后再做去留決定。經(jīng)過一番廝殺之后,王允等人被殺,呂布敗逃,涼州兵團重新控制了東漢政權(quán)。李傕遷車騎將軍,開府,領(lǐng)司隸校尉,假節(jié)。郭汜為后將軍,樊稠任右將軍,張濟為鎮(zhèn)東將軍,并封列侯。這樣就形成了李傕、郭汜、樊稠共秉朝政的局面。而此時的關(guān)東盟軍已經(jīng)四分五裂互相征伐無暇顧及涼州兵團,應(yīng)該說此刻正是涼州兵團重振旗鼓的最佳時機??墒菦鲋荼鴪F卻在天賜良機之時,其內(nèi)部離心力開始不斷擴散,涼州將領(lǐng)之間相互猜忌,乃至互相殺伐,最后相繼敗亡。

李傕借故將樊稠殺害了,最后,也導(dǎo)致了李傕與郭汜帶兵相互攻擊。其原委據(jù)《后漢書·董卓列傳》注引《袁宏紀》載:

“李傕數(shù)設(shè)酒請池,或留汜止宿。汜妻懼與傕碑妾私而奪己愛,思有以離閑之。會傕送饋,汜妻乃以豉為藥。汜將食,妻曰:食從外來,或有故? 遂摘藥示之,曰:一棲不兩雄,我固疑將軍之信李公也。他日傕請汜,大醉,汜疑傕藥之,絞糞汁飲之乃解,于是遂相猜疑也”

李傕既然能經(jīng)常宴請郭汜,說明二人關(guān)系還是比較融洽的,至少在表面上是這樣。因為自從李傕殺害樊稠之后,涼州兵團諸將都相互猜疑,為此李傕曾安撫過李蒙,所以也不排除李傕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郭汜,,因為他們是不愿意看到?jīng)鲋荼鴪F內(nèi)部自相攻伐的局面,這樣不管是對他們自己,還是對涼州兵團都是不利的。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呂布

雖然史書所載李傕、郭汜二人矛盾激化的原因是受到郭汜妻子的挑撥,但更重要的是,此時二人相互之間的猜疑心理早已為他們矛盾的激化埋下了伏筆。而此時安西將軍楊定擔(dān)心為李傕所害,便與郭汜合謀迎天子到其營地。李傕知道后,派兄子李暹搶先一步率數(shù)千人將宮廷包圍,強行將天子、皇后接到李傕陣營。于是二人圍繞爭奪天子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直接的沖突。后李傕部將楊奉欲謀害李催,事泄,遂率兵叛離李傕,李傕勢力因此大受影響。

張濟從陜來勸解李傕、郭汜,但他想把天子弄到自己的駐地弘農(nóng)去。而獻帝也想回到洛陽,就派人向李傕請求東歸。如此十次,李傕終于答應(yīng)了獻帝的請求。天子走后,李傕便出屯曹陽,讓張濟為鏢騎將軍又回到陜地,遷郭汜為車騎將軍。郭汜護送獻帝前行,途中又想挾獻帝到郿而楊定、楊奉、董承不同意,郭汜擔(dān)心楊定等人對自己不利,便棄軍投奔李傕。此后,涼州兵團主要將領(lǐng)各行其事,不能團結(jié)一致,以致后來張濟為了解決軍糧問題在攻打穰城時戰(zhàn)死。郭汜被其部將伍習(xí)所殺。仆射裴茂詔關(guān)中諸將征討李傕,夷其三族。自此,涼州兵團相繼敗亡殆盡

漢魏之際涼州兵團的興起與沒落

王允

從李傕、郭汜等人的敗亡過程來看,其原因很明顯就在于涼州兵團內(nèi)部離心力的不斷擴散,以致在相互爭戰(zhàn)之中消耗了涼州兵團內(nèi)部的有生力量。而且由于他們忙于應(yīng)對內(nèi)亂問題,而居然置獻帝朝臣不顧,任其東歸,雖然后來試圖再次得到獻帝,可己經(jīng)來不及了。這樣涼州兵團就自己斷送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yōu)勢,沒有了天子作為屏障,涼州兵團在關(guān)中更是沒有了立錐之地。在獻帝回到洛陽之后,李傕等人也沒有做出正確的長遠謀劃,而依然我行我素各自為陣,隨著涼州兵團勢力的衰弱,也就迎來了其相繼分割瓦解的結(jié)局。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后漢書》、《資治通鑒》、《潛夫論》、《東漢會要》、《文獻通考》、《讀通鑒論》、《呂著三國史話》、《東漢興亡史》、《秦漢史》、《中國通史》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