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在廈門梅沙教育萬科園南社區(qū)營地競賽中勝出。項目基地毗鄰廈門中山路,包括七幢“橫不平、豎不直”的老房子,原本緩坡地形加上建筑年代不同,導致場地內(nèi)部高差復雜。 業(yè)主希望建筑改造后在功能上滿足四點半課堂、午托、幼托、早教、英語、寫作、益智、形體、活動、音樂、美術等近幾十種課程的變化,在尺度上滿足從2歲嬰兒到14歲少年之間的各年齡段使用。一邊是空間復雜的危房,一邊是多重復合的功能,立木接下了這個“不可能”的挑戰(zhàn)。 設計面臨最初挑戰(zhàn)是流動兒童活動空間與老舊建筑之間的矛盾,由于場地里的建筑多數(shù)建于民國時期,所有墻體均承擔結(jié)構作用。與結(jié)構多輪的絞合后,在場地內(nèi)設計了一個沒有盡頭的環(huán)形跑道。原先七幢建筑和場地的復雜高差恰好使這條上上下下的跑道變得更為有趣,孩子們時而“上房揭瓦”,時而“下地玩?!?。 這條跑道串聯(lián)起了所有的“自在地玩”的功能,孩子們能夠在奔跑和玩耍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長期對0-16歲孩子成長觀察和研究,更多的學習是發(fā)生在不同年齡的孩子之間,孩子更傾向于向比自己稍長者學習、模仿,這是一個更加自然并且有效的學習方式。 基地中被環(huán)繞的“大房子”變成了我們的心跳城堡,這里是“高效地學”,所有需要相對獨立的課程被設置在這里。政府要求保留了建筑的全部輪廓,立木通過使用白色的聚碳酸酯板和白色瀝青將建筑整個包裹,使它變成了一個輕盈的發(fā)光體。其他建筑修復其原有的干粘石和紅磚,使場地既具有歷史感,又富有未來感。 ▼具有歷史感的沿街立面 原有建筑的可用沿街面僅40平米,通過連續(xù)的空間拱形來引導和放大門廳尺度,將衛(wèi)生間、儲藏室、換鞋區(qū)等功能全部暗藏,保持了各室內(nèi)的純凈感。 立木通過A(Ability Room)B(Basic Room)C(Cello Room)D(Dance Room)四類教室的變化來滿足幾十種課程的需求,不同類型教室里的桌椅、收納、墻體都通過設計來滿足若干種變化來適應課程和年齡的變化。 設計中我們還暗藏了小王子的旅行線索,從游戲區(qū)B-612星球出發(fā),終點滑梯下來在一片沙池,讓宇宙、星球、花圃、沙漠變成孩子們童年的浪漫場景。 每個孩子,都是自己星球的小王子。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面圖 業(yè)主: 廈門萬科梅沙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