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大腸癌當代妙方

 循天園 2019-06-25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僅次于胃癌、食管癌及原發(fā)性肝癌而居4~6位,且有日漸增高的趨勢。以江、浙、閩、臺、港為高發(fā)區(qū),東北、華北亦較高。好發(fā)于40~60歲,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發(fā)病率之比為2∶1)。大腸癌好發(fā)于直腸(直腸癌)及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約占大腸癌的60%~75%),其次為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少見(以上為結腸癌),直腸癌占所有大腸癌的60%。臨床癥狀早期不明顯,隨病情發(fā)展可出現(xiàn)排便習慣和糞便性質(zhì)的改變。其病因迄今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飲食習慣、生活環(huán)境、腸道息肉、長期慢性機械性及炎癥性刺激等有關。病變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層為早期大腸癌,深入肌層則為進展期大腸癌。按其形態(tài)可分為隆起型(多發(fā)于右半結腸,預后較好)、潰瘍型(多發(fā)于左側結腸及直腸,轉移較早)、浸潤型(多發(fā)于左側結腸、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膠樣型四型。組織學分為管狀腺癌(此型最多)、黏液腺癌(此型較多,預后較腺癌差)、乳頭狀腺癌、印戒細胞癌(預后較差)、未分化癌(預后最差)。直腸癌轉移途徑有直接浸潤、淋巴結轉移、血行轉移和種植。本病在中醫(yī)屬“臟毒”、“腹痛”、“便秘”、“腸風”、“下痢”等范疇。

【診斷要點】

1.癥狀與體征

(1)早期癥狀:大腸癌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

(2)典型癥狀

①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發(fā)生改變:排便不規(guī)則,慢性腹瀉或便秘,主要為血便或有里急后重、膿血便、大便形狀變細等。

②腹痛:可有腹部隱痛、脹痛、絞痛等。

③腹部包塊:多于右側腹部,質(zhì)地堅硬,大小不等,表面呈結節(jié)狀。早期可移動,晚期則固定不移。

④直腸腫塊:多數(shù)病人指診可觸及質(zhì)地堅硬,表面呈結節(jié)狀,觸之易出血的直腸塊,直腸狹窄。

⑤全身癥狀:晚期可出現(xiàn)腹脹、腹水、黃疸、消瘦。進行性貧血,肝腫大,腸梗阻,發(fā)熱,惡病質(zhì)等。

2.輔助檢查

(1)直腸指檢:是直腸癌手術前檢查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檢查,陽性率可達80%。對直腸、乙狀結腸癌交界癌腫,令病人屏氣,左側半臥位指檢,有時可觸及結節(jié)狀、菜花狀腫塊,或觸及癌潰瘍邊緣,亦可進一步了解直腸膀胱陷凹(女性直腸子宮陷凹),有否浸潤、轉移結節(jié)、腫塊形成。

(2)X線檢查:是大腸癌重要的診斷方法之一。最好采用氣鋇雙重造影,可見癌腫的部位和范圍、充盈缺損、黏膜破壞、腸腔狹窄等征象。左半結腸癌并發(fā)不全梗阻者,不適于此項檢查,以免鋇糊干結,加重梗阻。右半結腸癌以采用鋇餐造影為妥。確診率可達90%以上。根據(jù)其形態(tài),X線影像應表現(xiàn)為:

①腸腔內(nèi)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黏膜皺襞破壞消失,腸壁僵直,結腸袋消失。

②腸管可偏于一側狹窄或為環(huán)行狹窄,病變區(qū)與正常區(qū)境界清楚,鋇劑通過較差,甚則梗阻,龕影不規(guī)則,邊緣不整齊,有尖角狀,龕影周圍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損,腸壁僵硬,黏膜破壞。

(3)內(nèi)鏡檢查:為大腸癌最可靠、最有效的診斷方法。對疑似直腸或下段乙狀結腸癌時可采用乙狀結腸鏡檢查,也可用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直接觀察到病變形態(tài)、大小、范圍,可取組織活檢,以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取活檢時應多點活檢,以防分化程度不均勻而漏檢,如活檢為陰性應復檢。

(4)超聲檢查:直腸內(nèi)超聲的目的是探查直腸癌外侵和癌腫對直腸壁的浸潤程度。此項檢查可顯示被腫瘤組織破壞的局部不規(guī)則圖像,其正常直腸周圍的腔隙結構已遭破壞而消失。

(5)CT檢查:該項檢查難以發(fā)現(xiàn)結腸黏膜表面異常及直徑小于1厘米的癌腫病灶,因此不能作為大腸癌的早期診斷方法。但此項檢查對大腸癌的分期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估計不能手術,但經(jīng)放療后有可能行手術切除的病例更有意義。對復發(fā)性直腸癌的診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為術后隨訪觀察。

(6)膀胱鏡檢查:疑有膀胱浸潤者行之。

(7)實驗室檢查

①大便隱血:甲苯胺試紙檢查簡便、迅速、正確性高,適用于普查,篩選提供早期診斷線索。

②貧血。

③癌胚抗原(CEA)測定:正常2.5毫克/毫升以下(Hansen、Thomson法),5毫克/毫升以下(Duate法)無特異診斷價值,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如明顯升高,則大多作為術后隨訪用。

【臨床分期】

Ⅰ期

0 病灶局限于黏膜層。

1 病灶侵犯黏膜下層(早期浸潤)。

2 病灶侵犯肌層。

Ⅱ期 病灶侵及漿膜層或侵犯周圍組織和器官(尚可切除或一起整塊切除)。

Ⅲ期

1 伴有病灶周圍淋巴結轉移。

2 伴有供應血管周圍和系膜切緣附近淋巴結轉移(尚可作根治性切除)。

Ⅳ期

1 伴有遠處臟器轉移(如肝、肺、骨、腦等轉移)。

2 伴有遠處淋巴結轉移(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等)或供應血管根部淋巴結廣泛轉移(無法全部切除)。

3 伴有腹膜廣泛擴散(無法切除)。

4 病灶已廣泛浸潤鄰近器官(無法切除)。

【治療】

       一、西醫(yī)治療

1.手術治療 根治大腸癌的惟一方法是手術切除癌腫,即使已發(fā)生轉移者仍應積極手術。手術方式有根治性手術、局部腸道切除、全結腸切除和姑息性手術等。

2.化學治療 氟脲嘧啶療效較好,是大腸癌的首選藥物,可單一化療或與他藥聯(lián)合化療。

(1)單一化療:5-FU 12~15毫克/公斤體重,靜注,每周1次,總量達8~10克。因其反應較輕,故可門診使用;5-FU 12~15毫克/公斤體重,靜注,每日1次,共5日,以后減至6~7.5毫克/公斤體重,隔日1次,直至出現(xiàn)明顯嘔吐、腹瀉等毒性癥狀時停止。

(2)聯(lián)合化療

①FC方案:5-FU 500毫克/日,靜滴,第1日、2日、3日、4日、5日;CCNU 100毫克,睡前口服,第1日。第3周重復1次,可使用3~4次。

②5-FU-DDP方案:5-FU 300毫克/平方米,靜滴,每周1次,12周;DDP 20毫克/平方米,靜注,每周1次。

③CF+5-FU方案:CF 200毫克,靜滴,先用,第1日、2日、3日、4日、5日;5-FU 300~500毫克/平方米,靜滴6~8小時,第1日、2日、3日、4日、5日。治療性化療4周重復,連用3個周期為1個療程;輔助性化療連用6個月。

④MFV方案:MMC 4毫克、5-FU 500~750毫克、VCR 1毫克,靜注,每周1次,8~10周為1個療程,間歇1~2個月重復下1個療程。

⑤FMC方案:5-FU 5~10毫克/公斤體重,MMC 0.04~0.08毫克/公斤體重,ARA-C 0.4~0.8毫克/公斤體重,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中靜滴,最初2周,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或隔周1次,9~10次為1個療程。

       二、中醫(yī)治療

(一)病因病機

腸癌系由憂思抑郁,辛苦過度,脾胃失調(diào),臟腑失和,濕濁內(nèi)生,郁而化熱或饑飽失時,恣食肥膩,嗜酒無度,過食生冷不潔之品,停滯胃脘,脾胃受損,運化失職,遂成宿滯,釀成濕熱,均可致濕熱下注,浸淫腸腑,致腸道氣滯血瘀,曠久則濕熱痰瘀蘊結遂成癥積,血肉敗腐,或泄或痢,下黏液膿血;癥積日漸增大,腸道狹窄,大便難下;病情遷延,脾胃虛弱,生化之源匱乏,形體羸弱,面色失榮,氣血虛虧;或脾病及腎,遂致脾腎陽虛,虛實夾雜;甚則神離氣脫,陰陽離絕,精氣乃決等諸多病變。

(二)辨證施治

1.肝郁脾虛型 病變初期,小腹隱痛,勞累或行走或精神刺激則腹痛加重,痛點不移,甚則腹瀉與便秘交替發(fā)生。舌淡薄苔,脈細弦。治宜疏肝理脾。方選:

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5克,白術15克,枳實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茯苓24克,半枝蓮30克,敗醬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減 腹瀉加黃連10克,苦參15克;便秘加蘆薈10克,大黃10克。

2.脾虛氣滯型 噯氣納呆,胸悶腹脹,腸鳴竄痛,倦怠乏力,面色萎黃,足踝腫脹,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濡細。治宜健脾理氣。方選:

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黨參15克,炒白術12克,茯苓12克,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陳皮6克,枳殼10克,烏藥10克,沉香曲10克,綠萼梅10克,八月札15克。

3.濕熱蘊結型 腹痛腹脹,胃納呆滯,惡心胸悶,疲乏無力,大便頻頻,下痢赤白,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治宜清熱化濕。方選:

(1)白頭翁湯加減,白頭翁30克,秦皮15克,黃連3克,黃柏10克,紅藤15克,苦參15克,敗醬草30克,馬齒莧30克,白槿花30克,藤梨根30克。

(2)清化解毒湯,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實12克,黃柏12克,黃連9克,白頭翁30克,敗醬草30克,半枝蓮30克,七葉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4.瘀毒內(nèi)阻型 下利紫褐色膿血,里急后重,煩熱口渴,胸滿腹脹,腹塊堅硬不移。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苔黃,脈弦數(shù)或細澀。治宜化瘀解毒。方選:

膈下逐瘀湯加減,桃仁10克,紅花10克,赤芍10克,當歸尾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五靈脂10克,延胡索15克,炙甲片15克(先煎),生莪術15克,土茯苓30克。

5.氣血瘀阻型 病至晚期,便前腹痛劇烈,腹部可捫及包塊,質(zhì)硬固定,表面不平,有壓痛,甚則見他臟轉移及腹水。舌質(zhì)紫黯,脈澀。治宜化瘀散結。方選:

化瘀散結湯,當歸15克,莪術15克,炮甲珠15克(先煎),昆布30克,海藻30克,夏枯草30克,敗醬草30克,半枝蓮30克,石見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6.脾腎陽虛型 病至晚期,陰損及陽,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氣短乏力,面消瘦,胃納減少,腹部隱痛,腰膝酸軟,腹脹腹水,水腫不退,大便溏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宜溫補脾腎。方選:

(1)理中湯加減,人參10克(另燉),炒白術12克,炮姜炭3克,肉豆蔻10克,補骨脂12克,淡吳茱萸3克,炮附塊10克(先煎),肉桂10克(后下),五味子6克。

(2)參附湯加味,人參10克(嚼服),制附片30克(先煎),干姜10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術15克,莪術15克,敗醬草30克,半枝蓮30克,石見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7.氣陰兩虛型 病至晚期,氣陰俱傷,氣短乏力,口干舌燥,消瘦顴紅,大便燥結,腹痛劇烈,包塊尤著。舌紅絳無苔,脈細數(shù)。治宜益氣養(yǎng)陰。方選:

沙參麥冬湯加減,北沙參30克,黃芪30克,麥冬20克,白術24克,茯苓30克,鱉甲30克(先煎),敗醬草30克,半枝蓮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莪術15克。

(三)專方主治

1.解毒化瘀湯

處方 山豆根10克,蜂房10克(先煎),蛇蛻9克,全蝎9克,訶子肉12克,赤石脂15克,地榆15克,焦山楂20克,山藥30克,蓮子肉30克,炒谷芽30克,石榴皮3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用于腸癌。

療效 共治35例,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期分別為23例、18例、15例、11例、9例。

2.化瘀散結湯

處方 八角金盤15克,黃芪15克,丹參15克,大黃9克(后下),枳殼10克,蛇莓30克,薏苡仁30克,山慈菇30克,八月札30克,石見穿30克,敗醬草30克,雞血藤3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用于直腸癌。

療效 共治47例,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期分別為25例、18例、2例、1例、1例。

3.健脾益腸丸

處方 露蜂房100克,全蝎100克,蛇蛻100克,雞內(nèi)金100克,生大黃100克,大麻仁100克,瓦楞子100克,白扁豆100克,山豆根100克。

用法 共研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小,每次6~9克,每日3次,開水送下。

療效 共治大腸癌31例,顯效6例,有效21例,無效4例。

4.苦榆湯

處方 苦參30克,紅藤30克,薏苡仁30克,料姜石30克,焦山楂30克,石榴皮30克,地榆15克,枳實1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腸癌13例,總有效率81.7%。

5.癌痛靈

處方 制馬錢子240克,制乳香30克,制沒藥30克,麻黃120克,郁金30克,藏紅花30克。

用法 共研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次1~5丸,開水送下。劇痛時服,痛止藥停。

療效 共治腸癌及各種癌瘤劇烈疼痛255例,顯效189例,有效45例,無效20例。

6.通腸湯

處方 黃芪30克,紅藤30克,龍葵30克,薏苡仁30克,瓦楞子30克(先煎),丹皮15克,鱉甲15克(先煎),龜板15克(先煎),大黃10克(后下),白花蛇舌草5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腸癌發(fā)生梗阻者15例,有效13例。

7.扶正澀腸湯

處方 黨參15克,黃芪30克,炒薏苡仁30克,焦山楂30克,石榴皮30克,訶子肉12克,料姜石30克(先煎),山豆根15克,瓦楞子30克(先煎)。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腸癌16例,顯效2例,有效11例,無效3例。

8.腸癌湯

處方 蒲公英30克,半枝蓮30克,忍冬藤30克,野葡萄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露蜂房10克,蜈蚣2條。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直腸癌31例,總有效率為87.1%。

9.通腸抑癌湯

處方 川樸10克,枳殼10克,甜麻仁15克,白蚤休15克,槐角15克,山豆根15克,昆布30克,石見穿30克,生地榆30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30克,半枝蓮6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大腸癌17例,顯效5例,癥狀緩解12例。

10.養(yǎng)肝清腸湯

處方 金銀花60克,當歸30克,白芍30克,玄參30克,麥冬30克,炙甘草30克,地榆30克,薏苡仁15克,黃芩1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肝胃陰虛型腸癌15例,顯效3例,癥狀緩解10例。

11.腸癌湯

處方 半枝蓮30克,敗醬草30克,紅藤30克,地榆炭15克,制大黃10克,炮甲片15克(先煎),枳實1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結腸癌、直腸癌18例,總有效率為74.5%。

12.蛇舌草湯

處方 白花蛇舌草150克,蚤休30克,槐豆15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直腸癌3例,顯效3例。

(四)主方加減

1.清腸消癌湯

處方 烏梅10克,木香10克,土鱉蟲10克,壁虎4.5克(研細末,分3次沖服),苦參15克,紅藤15克,紫丹參15克,鳳尾草15克,八月札15克,菝葜30克,生薏苡仁30克,野葡萄藤30克,瓜蔞仁30克,白毛藤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貫眾炭30克,半枝蓮30克。

加減 氣虛加黨參、黃芪、白術、扁豆;體虛便結加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脾腎陽虛加補骨脂、菟絲子、薜藶果、熟附子、益智仁;血虛加當歸、白芍、阿膠;陰虛加沙參、麥冬、石斛、生地黃、鱉甲;膿血便加生地炭、槐花炭、血余炭、烏蘞莓、黃柏;腹瀉加訶子、升麻、扁豆、補骨脂、赤石脂、禹余糧、御米殼;大便秘結體實者加大黃、枳實、玄明粉;腹部腫塊加昆布、海藻、生牡蠣、夏枯草、木鱉子。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大腸癌45例,胃癌6例,肝癌3例,顯效45.9%,有效34.5%。

2.解毒破積湯

處方 金銀花30克,瓦楞子30克,連翹30克,蒲公英30克,紫石英15克(先煎),花蕊石15克(先煎),槐角15克,山豆根15克,牛蒡子15克,桃仁10克,木通10克,大黃10克(后下)。

加減 隨癥加減。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腸癌11例,均有一定療效。

3.解毒消腫湯

處方 八角金盤15克,雞血藤15克,丹參15克,黃芪15克,山慈菇30克,蛇莓30克,八月札30克,石見穿30克,敗醬草30克,枳殼10克,大黃10克(后下),薏苡仁30克。

加減 便血者加槐花炭、地榆炭、側柏炭;里急后重加川連、木香、赤芍;腹痛腹脹加白芍、烏藥、川樸、炒萊菔子;大便不暢加瓜蔞仁、皂角籽。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 共治直腸癌32例,顯效15例,有效14例,無效3例。

4.軟堅消癌湯

處方 夏枯草15克,海帶15克,海藻15克,玄參15克,丹參15克,象貝母15克,天花粉15克,露蜂房15克,川楝子15克,白毛藤15克,牡蠣30克(先煎),貫眾炭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50克。

加減 大便夾黏液加馬齒莧、白芍、一見喜、白頭翁;便中夾血加蒲黃炭、金銀花炭;大便艱難加生枳實、火麻仁;腹瀉加訶子、補骨脂、白術、罌粟殼。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 共治直腸癌25例,癥狀緩解17例,基本緩解6例,未緩解2例。

5.槐榆湯

處方 槐角15克,生地榆15克,金銀花15克,無花果15克,苦參10克,側柏葉10克,藤梨根30克,生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貓人參60克。

加減 熱結便秘者加大黃、黃連、甜瓜子、番瀉葉;便血多者加大薊、小薊、三七;腹瀉加白頭翁、馬齒莧。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直腸癌21例,顯效7例,有效12例,無效2例。

6.清熱利濕湯

處方 白頭翁15克,紅藤15克,苦參15克,草河車30克,半枝蓮30克,白槿花10克。

加減 體虛便結者加麻仁丸10克(吞服);便頻夾黏液或膿血加樗根皮、側柏葉、薺菜花、無花果、訶子、馬齒莧、鳳尾草、血見愁;便血加茜草根、仙鶴草、炙刺猬皮、地榆、鳳尾草;腹脹不適加木香、川樸、枳殼、烏藥、大腹皮,益元散(分服);大便澀滯加大黃、桃仁;體虛白細胞減低加雞血藤、炙黃芪、當歸身、赤小豆、薏苡仁。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大腸癌43例,隨訪2~5年,存活38例,死亡5例。

7.解毒活血湯

處方 當歸12克,桃仁12克,丹參12克,炮山甲12克(先煎),八月札30克,半邊蓮30克,半枝蓮30克,鳳尾草30克,藤梨根30克,龍葵30克,紅藤30克,土茯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小金丹(每次4粒,每日2次,分服)。

加減 大便頻多去桃仁,加補骨脂、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糧,或四神丸(分服);疼痛者加廣木香、延胡索;便秘者加生枳實、全瓜蔞。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直腸癌、肛管癌初、中期患者29例,顯效14例,有效13例,無效2例。

8.補益解毒湯

處方 黃芪30克,黃精30克,敗醬草30克,馬齒莧30克,仙鶴草30克,槐花15克,枸杞子15克,雞血藤15克,白英15克。

加減 脾胃兩虛加黨參、白術、菟絲子、枸杞子;心脾兩虛加黨參、茯苓、當歸、棗心;大便秘結加冬瓜仁、火麻仁、番瀉葉;大便溏薄加訶子、兒茶、焦薏苡仁;黏液便或黏液膿血便加地榆、槐花、馬齒莧、石榴皮;腹痛腹脹加香附、烏藥、川楝子、延胡索。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Ⅲ期大腸癌手術后患者92例,配合化療,經(jīng)治后1年、3年、5年生存期為90例、70例、36例,生存率分別為97.83%、92.11%、70.59%。

9.補益克癌湯

處方 黨參15克(或人參10克),黃芪30克,當歸30克,桃仁10克,大麻仁10克(杵),制香附10克,延胡索15克,半枝蓮30克,鹿銜草30克,鳳尾草30克,八月札30克,藤梨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減 劇痛者加生乳香、生沒藥;出血者加槐花、竹節(jié)三七、云南白藥(1.2克,分4次沖服)。

療效 共治直腸癌、肛管癌后期19例,均有一定療效。

10.清利消癌湯

處方 槐角15克,無花果15克,苦參15克,生地榆15克,側柏葉15克,生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貓人參60克,藤梨根30克,金銀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減 腹瀉加白頭翁、馬齒莧;熱結便秘加大黃、黃連、甜瓜子、番瀉葉;便血多加大薊、小薊、三七。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直腸癌5例,經(jīng)治3個月,4例癥狀逐漸好轉,大便成形,已存活4~6年;1例癥狀顯著改善。

(五)中西結合

1.專方主治加手術加放療加化療

處方

(1)扶正健脾湯:黃芪30克,黨參15克,熟地黃15克,芡實15克,女貞子15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枸杞子12克,首烏12克,山藥12克,黃精10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雞血藤25克,甘草3克。

(2)扶正養(yǎng)陰湯:黃芪30克,黨參15克,太子參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麥冬10克,沙參10克,玉竹10克,丹參10克,人參8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甘草3克。

(3)扶正解毒湯: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半枝蓮15克,女貞子15克,仙鶴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黃精15克,甘草4克,田三七1.5克(研末沖服),黃芪30克,白英20克。

用法 根據(jù)病情不同分別施行根治術、姑息術或僅作改道術;術后配合化療、放療及對癥處理;化療期間用(1)方,放療期間用(2)方,在各種攻伐療法的休止期或后期鞏固治療用(3)方。均水煎服,鞏固期1~2日1劑,連服1年,第2年每周3劑,第3年每周2劑。

療效 共治中晚期大腸癌260例,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期分別為251例(96.5%)、229例(88.1%)、192例(73.8%)、169例(65%)、131例(50.4%)。

2.分型施治加手術加化療

處方

(1)血瘀氣滯型用桃紅四物湯加減。

(2)濕熱毒蘊型用散腫潰堅湯加減。

(3)脾腎陽虛型用參苓白術散合四神丸加減。

(4)肝腎陰虛型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5)氣血兩虛型用八珍湯加減。

用法 均施行手術療法,術中用5-FU 1 000毫克,靜滴,并用本品沖洗病變部位,數(shù)分鐘后吸凈。體質(zhì)恢復后行第1次化療,當年4~6個月化療1次,以后每年1次,10次為1個療程。本方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 共治肛管直腸癌13例,隨訪2~5年,存活11例,死亡2例。

3.主方加減加化療

(1)健脾化瘀解毒湯

處方 黨參15克,蚤休15克,薏苡仁15克,敗醬草15克,蒲公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蓮15克,白術10克,枳實10克,茯苓10克,蒲黃12克,五靈脂12克,延胡索12克。

加減 血虛加當歸、白芍、雞血藤;陰虛加生地黃、沙參、麥冬、旱蓮草;腎虛加枸杞子、續(xù)斷;氣滯加萊菔子、厚樸、木香;胃氣上逆加半夏、陳皮;瘀血加桃仁、紅花;出血加茜草、白及、仙鶴草。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選用FOM、FP、VFTM、EP、FAP方案化療,用1~4療程。

療效 共治晚期大腸癌38例,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2例,無變化15例,進展19例,總有效率為10.5%。

(2)扶正抑癌湯

處方 薏苡仁60克,生曬參10克,靈芝10克,三七10克,山豆根10克,黃芪15克,白術15克,豬苓15克,苦蕎頭15克,無花果15克,山慈菇15克,敗醬草30克,丹參30克。

加減 里急后重加白芍、升麻、甘草;腹部腫塊加昆布、海藻、夏枯草;便溏加赤石脂、煨訶子;低熱加地骨皮、銀柴胡;神疲乏力加西洋參、仙鶴草。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2個月為1個療程。用MEF(V)方案化療:5-FU 500毫克,靜滴,第1~5日;尼莫司?。篆h(huán)亞硝脲)200毫克,口服,第1日;長春新堿1毫克,靜注,第1日。每周期間隔4周,4個周期為1個療程。

療效 共治大腸癌手術后38例,經(jīng)治1個療程,均術后1個月;存活22例,死亡14例,失訪2例;5年生存率65.7%,中位生存期31.4個月。毒副反應低于單純化療組。

4.主方加減加手術加化療

腸瘤平

處方 黨參12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藤梨根30克,虎杖根30克,山楂肉30克,水楊梅根30克,雞內(nèi)金30克,甘草6克。

加減 脾虛氣滯加廣木香、天仙藤、大腹皮;肝腎陰虛加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 共治療大腸癌31例,其中行根治術23例,行姑息術8例。術后1個月內(nèi)用MEF(V)方案化療,4~6周期為1個療程,術后3年內(nèi)分別用3療程、2療程、1個療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100%、80.6%、64.5%。24例測定癌胚抗原,治療后有明顯降低,復發(fā)或轉移4例。動物實驗證明,本方抗癌譜廣,能延長帶瘤小鼠的存活期,改善帶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并有顯著的抗腫瘤自發(fā)轉移作用,能使小鼠胸腺及脾淋巴細胞的鉆瘤率顯著增加。

(六)內(nèi)外兼治

腸癌湯、槐花煎

處方

(1)腸癌湯:白頭翁30克,馬齒莧15克,山慈菇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黃柏10克,象貝母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廣木香10克,炒枳殼10克。

加減 膿血便加貫眾炭、側柏炭、生地榆等;腹痛便秘加火麻仁、瓜蔞仁、延胡索;便溏加訶子、赤石脂、石榴皮等;腹部觸及腫塊加鱉甲、龜板、穿山甲等;淋巴轉移加夏枯草、海藻、昆布等;氣血衰敗加黨參、黃芪、黃精等。

(2)槐花煎:槐花15克,鴉膽子15克,敗醬草30克,土茯苓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花蕊石60克(先煎),皂角刺10克,血竭10克。

用法?。?)方每日1劑,水煎服,3個月為1個療程;(2)方濃煎取汁100~20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1次。

療效 共治晚期直腸癌18例,均癥狀改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100%、66.7%、38.9%。

(七)外治

1.腸癌灌腸液

處方 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白頭翁30克,紅藤30克,苦參30克,烏梅30克,藤梨根45克,龍葵15克,皂角刺15克,地榆15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取液10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1次,4周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5-FU 1 000毫克,加林格氏液1 000毫升,腹腔內(nèi)滴注,每周1次;絲裂霉素6~8毫克,靜注,每周1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1日。

療效 共治大腸癌60例,經(jīng)治2個療程,完全緩解7例,部分緩解29例,無變化13例,惡化1例。1年、2年、3年生存期為52例、44例、29例。

2.中西藥混合灌腸液

處方 白英50克,忍冬藤50克,地榆50克,槐角50克,全蝎50克,夏枯草50克,仙靈脾50克,枸杞子50克。

用法 水煎,取濃縮液500毫升,分裝為7瓶。每次用1瓶,加入5-FU乳劑20毫克/公斤體重。術前7日,保留灌腸,每次2小時,每日1次,再行手術。

療效 共治直腸癌46例。黏液血便、直腸刺激癥狀、局部疼痛及墜脹的改善較單純5-FU灌腸顯著,未切腫瘤11例,部分緩解5例,輕度緩解3例,穩(wěn)定3例。

(八)中成藥

1.鴉膽子乳劑 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30日為1個療程。

2.天仙藤膠囊 每次6粒,每日3次。

3.腸癌栓 每次1粒,塞于直腸病灶處,每2~3日1次。

4.牛黃醒消丸 每次1.5~3克,每日1~2次,用溫開水或燉黃酒送下。

(九)單方偏方

1.鴉膽子膠囊

處方 鴉膽子每次15~25粒(去殼)。

用法 裝入膠囊,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菝葜湯

處方 菝葜12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3.腸癌湯

處方 石打穿30克,土茯苓30克,藤梨根30克,白頭翁60克,鳳尾草3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4.半枝蓮湯

處方 半枝蓮60克,苦參30克,赤石脂15克,禹余糧15克,紅棗30枚。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5.抗癌湯

處方 龍葵30克,豬苓30克,水楊梅根30克,石打穿30克,蜈蚣6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6.皂刺酒

處方 皂角刺30克,好酒100毫升。

用法 煎至70毫升,溫服,每日1劑。

7.守宮雞蛋粉

處方 活壁虎40條(置沙罐中燒死,勿令焦,初步研為粗末,再置沙罐中焙干,再行第二次研為細末),雞蛋粉(雞蛋4枚)50~60克。

用法 混合,每次1匙,每日2~3次,約10日服完。服用期間忌食海味、咸、酸、酒、辣、冷的食物及雪菜。用于腸癌、肛門癌。

8.菱薏藤湯

處方 菱角10枚,薏苡仁30克,鮮紫藤條12克(切片)。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9.黃連參蓮湯

處方 黃連10克,蓮子肉30克,黨參15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用于腸癌里急后重明顯者。

10.腫節(jié)風湯

處方 腫節(jié)風(九節(jié)茶枝葉)15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11.復方腫節(jié)風湯

處方 豬苓30克,腫節(jié)風30克,莪術15克,大黃30克(便秘時用,腹瀉者不用),干蟾皮6克,蜈蚣2條。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12.薏苡仁湯

處方 苦參10克,紫參12克,生地黃12克,地榆12克,土茯苓30克,煅牡蠣30克(先煎),生薏苡仁74克,熟薏苡仁74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13.菝葜蛇草湯

處方 菝葜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垂盆草30克,土茯苓3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十)食療藥膳

1.鮮獼猴桃 生食,每日250克,連服數(shù)月。

2.冬凌草劑

①片劑:每次5~10片,每日3次。

②代茶飲:每日120克,泡茶飲。

3.馬齒莧劑

①鮮品120克,每日1劑,水煎服。

②干品60克,每日1劑,水煎服。

4.紅蘿卜煲荸薺

處方 紅蘿卜適量,荸薺適量。

用法 煎湯代茶飲。預防大腸癌。

5.菱粥

處方 帶殼菱20個,粳米適量,蜂蜜1匙。

用法 將菱洗凈搗碎,加水煮至半糊狀,放入粳米煮粥,粥成時加蜜,頻頻飲服。

6.冰糖燉香蕉

處方 香蕉1~2只,冰糖適量。

用法 隔水燉服。

7.升麻芝麻煲大腸

處方 升麻10克,黑芝麻60克,豬大腸30厘米。

用法 將大腸洗凈,取升麻、芝麻置于大腸內(nèi),扎緊兩端,加清水煮熟,去升麻、芝麻調(diào)味。吃大腸喝湯。

8.黃芪豬肉湯

處方 黃芪50克,瘦豬肉100克,大棗10枚。

用法 加鹽等調(diào)味品熬湯,喝湯食肉。用于腸癌、肛門癌。

9.麻油拌菠菜

處方 新鮮菠菜適量,麻油適量。

用法 待水沸,入菠菜3分鐘取出,拌麻油,調(diào)味服食。用于預防大腸癌。

10.香連燉大腸

處方 木香10克,黃連5克,肥豬大腸30厘米。

用法 將木香、黃連研末裝入大腸內(nèi),扎緊兩端,燉腸至熟爛,去藥,喝湯食腸。

11.涼拌海帶絲

處方 浸發(fā)海帶250克(將浸泡的海帶洗凈,用開水燙一下,切成細絲),豆腐絲100克,醬油、鹽、白糖、味精、香油、姜末各少許。

用法 將海帶絲放于盤內(nèi),倒入豆腐絲及全部調(diào)料,加少許香油拌食。用于預防大腸癌。

12.馬齒莧粥

處方 鮮馬齒莧100克(切細),大米100克。

用法 共煮粥,用冰糖調(diào)味食用。

13.紅豆鯽魚湯

處方 紅小豆30克,大鯽魚1條(去鱗及腸雜),生姜10克,油、鹽各適量。

用法 加水燉熟爛,油鹽調(diào)味,喝湯食魚。

14.藤梨根瘦肉湯

處方 藤梨根100克,瘦肉100克。

用法 加水1 000毫升,煮至肉熟,喝湯食肉。

15.鳳尾三七瘦肉湯

處方 鳳尾草30克,三七10克,瘦豬肉100克。

用法 加水煮至肉熟爛,鹽調(diào)味,喝湯食肉。

16.木耳金針烏雞湯

處方 木耳15克,金針菜30克,烏雞1只(去盡腸雜并切塊)。

用法 加清水,煮至烏雞熟爛,鹽調(diào)味,食用。

17.薏苡仁蛇舌草兔肉湯

處方 生薏苡仁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兔肉60克。

用法 加清水,煮至兔肉熟爛,鹽調(diào)味,喝湯食肉。

18.薏仁茶

(1)處方:薏苡仁30克(稍炒),綠茶1克。

用法 清水1 000毫升煎滾后,入薏苡仁煮熟,加入綠茶、食鹽少許,喝茶食薏苡仁。

(2)處方:薏苡仁30克,綠茶1克,蜂蜜25克。

用法 清水煎至薏苡仁熟后加綠茶、蜂蜜,喝茶食薏苡仁。

(3)處方:薏苡仁30克,甘草5克,綠茶1克。

用法 清水適量,入薏苡仁、甘草大火煎至藥爛,入綠茶。徐徐飲茶。

(十一)保健

1.積極防治結腸息肉、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等大腸癌前期病變。

2.及時開展防癌普查工作,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3.勞逸結合,避免過度負重或用力過度。

(十二)飲食宜忌

1.宜食低脂、多含纖維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

2.飲食五忌

(1)忌食高脂肪飲食。

(2)忌食易致過敏的食物。

(3)忌食纖維不足的食物。

(4)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忌食腐敗變質(zhì)等食物。(梁勇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