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平臺搞了一次讀者來選擇下一期主題的投票,讓我蠻驚訝的是票數最多的是中考擇區(qū)。其實這個話題的結論有效期很短,只有兩年,兩年后會重新洗牌,經驗數據作用是不大的。所以想看的讀者雖然很多,但真正能用上結論的其實很少。 既然讀者選了,想了一下還是寫一下閔行和長寧。一方面這兩個區(qū)是一衣帶水的鄰居,不少考生家庭有條件在這兩個區(qū)選擇;另一方面,這兩個區(qū)的教育格局是截然不同的,值得一寫。 先說一下上海普遍存在的一個認識誤區(qū),“哪個區(qū)中考人數越多,哪個區(qū)競爭就越激烈,很多人考慮中考擇區(qū)問題第一反應就是這個。這是可以和“中考新政后應該買初中學區(qū)房”還有“哪個區(qū)教育資源豐富哪個區(qū)的學區(qū)房就有價值”差不多可笑的認識誤區(qū)。 其實競爭激烈不激烈主要取決于區(qū)內教育的格局。比如之前寫過的浦東和徐匯,徐匯考生人數只有浦東1/4多點,但在大部分分數段,徐匯的競爭要比浦東激烈得多得多得多。只有小部分分數段是基本持平的,原因就是徐匯聚集了全市最強的民辦初中生源,而浦東則存在巨大的“放羊區(qū)”,普通高中資源又豐富。 所以擇區(qū)問題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這個區(qū)的教育格局,而非考生人數的多少。 歡迎掃碼,免費加入 上海學區(qū)房知識星球 本文作者坐鎮(zhèn)答題 先說下長寧,長寧在上海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我認為長寧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格局,是最接近上海教育決策層,希望整個上海義務教育階段變成的那個樣子。首先長寧無論小學還是初中階段,都沒有有競爭力的體制內民辦,全市知名的優(yōu)質資源只有一個延安理幾十個娃的名額。同時長寧區(qū)的小升初是搖號的,所以根本不會有什么初中學區(qū)房的說法,除了延安理那一小撮,各初中相對來說都比較均衡。 這種格局形成了長寧“快樂素質教育”的傳統教育風氣(不雞血素質就高這點筆者并不完全認同,所以打個引號),和目前上海普遍的超前雞血風格格不入。所以長寧區(qū)的牛娃如果有擇校想法在升學時通常只能很無奈地去考外區(qū)學校。但您如果因此而覺得長寧的義務教育實力很弱那就又錯了,長寧的中考均分之高,在全上海能排進前三。 2016年4個區(qū)中考分數 接下去再談閔行,和房價差不多,上海的教育也是地傾西南。因為和徐匯相鄰,兩區(qū)的教育資源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閔行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格局也和徐匯接近,都是掐尖的民辦中小學占據了優(yōu)勢。 比如小學階段的七外、初中階段的上寶,都是區(qū)內毫無爭議獨霸的存在,同時作為上海第二人口大區(qū),閔行也不可避免存在眾多偏遠的“放羊區(qū)”和菜中菜小。因此雖然格局相近,但整體教育質量并不如徐匯那么相對整齊。 以2016年為例,閔行民辦初中的均分比公辦高了五十分以上。要知道公辦中還存在著閔華二、莘松這樣有很強的好班存在的,如果把這些擇校生源去掉,差距會更加巨大。在這種環(huán)境里,就造成了“初中不進民辦,大學就進民辦”的雞血擇校風。 閔行和長寧兩區(qū)鮮明的對比,形成了上海西南地區(qū)教育的冰與火之歌。 在目前老政策階段,通常跨區(qū)考生都不會是頂尖生源。頂尖的通常都在中考前預錄簽約走掉了,所以跨區(qū)考生通常是中上或者中等的。但也有一小撮裸考牛娃因為各種原因沒能預錄,但目標又很高的,這時候就存在四校零志愿名額的跨區(qū)套利空間(四校基本在各區(qū)只有零志愿名額)。但因為四校名額比例很小,每年都可能有異常的波動,所以這種跨區(qū)套利是很考驗考生勇氣和運氣的,但很明顯在長寧撿到皮夾子的概率高得多。 2018年兩區(qū)四校零志愿錄取分對比 從上表可以看出去年兩區(qū)四校零志愿分數線存在很大的差距,華二紫竹和交附閔因為在長寧沒有零志愿名額所以不納入對比。表中除了上中兩區(qū)分數線差距不大外,其余三校都存在不小的分差。其中復附的兩區(qū)分差居然達到了15分,甚至低于七寶在閔行的平行志愿錄取分數線,是個不小的皮夾子。 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兩區(qū)的教育格局的區(qū)別產生的。因為閔行有上寶、文來等一批裸考能力出眾的民辦初中,頂部競爭異常激烈。其中上寶的平均考分就已經接近六百分,這種情況下四校零志愿錄取分數線自然水漲船高。而長寧除了一小撮延安理的牛娃,高分考生鳳毛麟角,頂部競爭不充分,所以這個套利空間就自然形成了。所以如果您孩子有中考六百分的實力,沒能預錄又不太喜歡七寶,同時有條件去長寧中考,可以考慮去長寧虐把菜搶一下四校零志愿名額。 接下來分析兩區(qū)的平行志愿。 2018年兩區(qū)區(qū)屬市重點錄取分對比 從上表可以看到,同屬八大的七寶和延安在兩區(qū)錄取分數線差了9分,當然七寶現在已經位列到四校級別了。各種指標都已經趕上交附(新政后就是另一回事了),五校(四校+七寶)的概念已經普遍被接受,所以這個分差可以視為兩校實力差距的正常體現。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閔行學子是非常幸福的。平行志愿都有那么多四校級別的名額,七寶中學2018年的平行志愿名額為137個,這待遇全上海僅此一家。所以雖然閔行的頂部競爭激烈,但因為七寶的存在,這兒有豐富的四校級別的資源和選擇。所以閔行排名前10%的考生其實是無需考慮跨區(qū)的,除非是實在不喜歡七寶。 但閔行七寶以下區(qū)域就顯得尷尬了,上師附閔、向明浦江、市二梅隴這三所看著數量不少。但因為并不是完全的區(qū)屬市重(上師附閔理論上是委屬,向明浦江和市二梅隴是和外區(qū)合辦,所屬區(qū)是外區(qū)),在閔行招生名額都不算多。這三所平行志愿加起來名額只有145人,相對于閔行六七千人規(guī)模的中考人數來說,就顯得杯水車薪了。所以這三所都不如延安的學校,錄取分數反而都比延安高。 上寶、文萊、文琦、上師附、閔華二市招班。。。這些學校沒能預錄又沒能上七寶分數線的大幾百的考生,都會來爭奪這100多個名額,爭奪失敗就落到閔行中學。所以閔行中考的梯度是不夠好的。所以在閔行如果七寶無望,又志在八大水平高中的,顯然跨區(qū)去長寧中考是更好的選擇。 至于延安錄取分不高的原因和之前四大零志愿是一樣的,區(qū)內沒有有競爭力的體制內民辦。 從去年的閔行一模定位可以看到,閔行中考分中位數大致可以錄取古美中學,而古美中學去年的錄取分是538.5。 如果您看過之前的文章,就知道這個中位數比浦東還是要高了近30分的,上海雞血地傾西南不是吹的??蛇@個中位數和長寧比起來,又不算什么了,長寧雖然沒什么拔尖的學校,整體初中水平真不低。 2018年長寧區(qū)中考平行志愿錄取分數線 以上長寧區(qū)內高中招生人數和長寧中考參考人數計算,長寧中考分中位數大致在天山和建青之間,也就是560分不到點。這個中位數僅次于無死角大火坑徐匯和中考移民大戶黃浦,在全市能排第三,這情況和普遍認知的長寧快樂素質教育的形象截然相反。 因此,您孩子如果在閔行排名中游,就別去長寧碰釘子了,您孩子基本只考得上公辦墊底的西郊學校。 如果是排名中下,目標只是考上普高,同樣也是留在閔行更合適。同樣公辦墊底,閔行教育學院分數線要比西郊學校低了26分,有教育放羊區(qū)也是有好處的。 要是您有條件在閔行和長寧二選一 如果目標四校級別,選閔行 如果目標八大級別,選長寧 如果目標區(qū)重級別,選閔行 如果目標考上高中,選閔行 最后加一條,如果是女孩子,實力中上又想上市重點 可以選長寧 因為文章篇幅有限,所以這里只選擇了長寧和閔行作比較,之前的文章也寫過徐匯、浦東和黃浦,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一下,文章鏈接附在文末。如果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加入知識星球,大家相互討論學習。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