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個生命一旦確定死亡之后,就不會再有重新活過來的可能。這一種情況也同樣適用于物種的演化,也就是說,一個物種滅絕之后,基本上就不會再有重新出現(xiàn)的可能,比如說恐龍,我們之所以現(xiàn)在對恐龍有這么多的認識和了解,都不是因為恐龍復活了,而是我們借助它們的化石。所以我們一般認為,已經滅絕了的物種基本上是不可能會復活的。但是,萬事無絕對,還是會有極少數(shù)的生物會滅絕之后又重生,比如說地花蜂、新疆北鯢等生物,但是它們的重生都是借助于科學技術的,而下面介紹的生物的重生很特別,它們是自己“原狀重生”的。 前不久,發(fā)現(xiàn)了有一種被認為在13.6萬年前就已經徹底滅絕了的生物——白喉秧雞。這個物種本來生活在印度洋,其中還包括了馬達加斯加島和其附近的島嶼上,它們雖然是屬于鳥綱,但是它們因為進化還有它們自身骨骼的原因,因此它們也被認為是最后留下的,不會飛的鳥類的,又因為它們的脖子咽喉的部分有明顯的白色,所以它們被稱為白喉秧雞。 根據記錄,白喉秧雞之前生存的島嶼、礁石沉入了水底,而它們又不會飛,沒有辦法逃生,所以這一種鳥類就隨著它們的棲息地進入了水底。十萬年之后,島嶼又重新出現(xiàn)了,但是卻沒有了白喉秧雞的蹤影,大家都認為白喉秧雞一定是就這樣滅絕了。但是沒有想到,3.6萬年之后 ,當我們都認為這種物種不會再出現(xiàn)的時候,科學家們卻發(fā)現(xiàn)了白喉秧雞“重生”了。而且發(fā)現(xiàn)的地方還是它們原本生存的島嶼之一,塞舌爾。科學家們也驚訝了,這是完全沒有依靠科學技術,而是自己重新復活的生物。那么它們又是怎么樣再次出現(xiàn)的呢? 有科學家推測,雖然島嶼是沉到了水底下,但是卻留有白喉秧雞的“種子”,所以當島嶼再次出現(xiàn),且各方面的環(huán)境條件都適宜的情況下,這種生物就可以自己復活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個情況是屬于“迭代進化”,也就是說,同一個物種在不同時間的情況下,因為同樣的基因在同樣的地點會演化成為同樣的生物。 如果這個島嶼再一次下沉,這種生物會不會再一次滅絕,當島嶼又再出現(xiàn)的時候,它們是否還是會再一次復活呢?關于為什么白喉秧雞可以復活這個問題,科學家還沒由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這和它們自身條件也有很大關系。至于會不會又其它的生物也會和它們一樣可以原狀復活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滅絕了還能復活實屬是極少數(shù),我們要好好保護現(xiàn)存的生物,因為它們一旦滅絕,重生的可能性極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