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化通寶鑄于洪化元年,為三藩叛亂時,盤踞云貴地區(qū)的吳周政權(quán)鑄幣??滴跏吣臧嗽拢?678年),吳三桂中風而亡,胡國柱為穩(wěn)定軍心秘密發(fā)喪,之后吳三桂之孫吳世璠在貴陽繼位,年號洪化,以1679年為洪化元年。三藩叛亂為清早期重要事件,而三藩叛亂相關(guān)的文獻記載極少,涉及三藩鑄幣的直接文獻更是少之又少。民國《新纂云南通志》記載也僅有一句話:洪化元年鑄造洪化通寶。 按實物來看,洪化通寶鑄幣開爐地有昆明(云南版)和貴陽(貴州版),以昆明鑄造版式變化較多,貴陽版數(shù)量相對較少。昆明版停鑄的大致時間為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清軍三路大軍攻入云南,圍攻昆明時吳周政權(quán)內(nèi)部兵變,吳世璠自殺。貴陽版停鑄的大致時間為康熙十九年十一月(1680年)清軍收復(fù)遵義和貴陽。 洪化通寶版式變化大概分為兩大系列:光背和背字。 一、光背 1、云南版 云南版多變化且不規(guī)則,部分參考了《大明泉譜》,大致分為短通、中字、長字、大字、肥字五大類。 (1)短通類 ![]() 通部矮短,多小變化 (2)中字類 ![]() 通寶二字風格明顯異于短通 ![]() 中字縮字異書降通寶 (3)長字類 ![]() 細緣 ![]() 寬緣 (4)大字類 ![]() 風格異于其它,字體渾大有力。多變化 (5)肥字類。肥字類整體形制為寬緣、字體渾厚 ![]() 肥字大字細緣 ![]() 肥字小字 ![]() 肥字大字背巨星 2、貴州版 ![]() 特點為工通大字,版式單一,小變化多。 洪化通寶形制不同于吳三桂稱帝時鑄造的昭武通寶(貴州版除外),卻與利用通寶較為接近。 二、背字 與光背同時鑄造流通的,還有背“工”、“戶”字,工戶二字的流通方式在張獻忠鑄造的大順中,工為軍餉、戶為民用,用背字來區(qū)分貨幣用途、計值,在明末不在少數(shù)。而關(guān)于三藩錢,這種發(fā)生在清王朝逐漸完成大一統(tǒng)時期(臺灣和澎湖地區(qū)還打著南明永歷的旗號)的叛亂,為什么歸類為南明錢系,很大原因也在于此,此外,主導(dǎo)三藩叛亂的吳三桂及其手下多為明朝余部、農(nóng)民軍余部,加上錢幣形制排滿返明,所以都把洪化歸類在南明錢系之中。 1、背工 (1)短通類 ![]() 小工 ![]() 中工 ![]() 大工 (2)長通類 ![]() 中工 ![]() 大工 2、背戶 (1)短通類 ![]() 圓點戶 ![]() 橫點戶 ![]() 仰點大戶、開口戶 (2)中通類 ![]() 斜點戶 ![]() 橫點戶 (3)長通類 ![]() 斜點戶 ![]() 斜點大戶 附加:挖字 ![]() 此類背工背戶挖字皆見,原因可能是后期鑄幣不再明顯區(qū)分流通用途,直接鏟去錢模上的字所致。 1681年十月,吳氏政權(quán)滅亡,三藩錢隨即被清政府 定為逆錢,禁止回收與流通,隨這段歷史一起退出了舞臺。 (以上藏品全部由浙江紹興-章星提供,個人在此深表感謝?。?/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