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一國之君,似乎必然就少不了后宮佳麗,不管是中國歷代帝王,還是歐洲、非洲、美洲同時期或者不同時期,帝王的私生活幾乎都是一樣。這其中女性君主尤其引人注目。古代女性君主大大少于男性,這也是男權(quán)社會的特征之一,但中外女性為王卻也從來沒有絕禁過。就像男性帝王的“后宮佳麗三千”一樣,女性君主也同樣有他們的“后宮佳麗”,而人們一般將她們的佳麗稱為“男寵”。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皇武則天就有著不可計數(shù)的“佳麗”,為了管理他們,武后專門成立了一個叫做控鶴監(jiān)的機構(gòu)。歐洲歷史上在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可能要數(shù)葉卡捷琳娜二世了。 ![]() 公主的婚姻 十八世紀的俄國皇室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與德意志諸侯糾纏不清,從女皇伊麗莎白開始,俄國的統(tǒng)治者——羅曼諾夫皇室就有了日耳曼血統(tǒng)。而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其中之一。 葉卡捷琳娜出生在德意志澤布斯特公國,她被起名為索菲亞。索菲亞的父親是克里斯蒂安·奧古斯都親王。那時候的德意志諸侯割據(jù),小小地區(qū)有超過兩百個公國,充斥著無數(shù)默默無聞而又貧窮寒酸的貴族。澤布斯特公國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公國幾乎就是個村鎮(zhèn),所以索菲亞雖然被稱為公主,其實完全只是身份證明——并沒有中國人所理解的公主之實。。 索菲亞的母親約翰娜出身于荷爾斯泰因家族,這個家族遠比澤布斯特公國富裕。約翰娜下嫁索菲亞的父親克里斯蒂安,她對自己的婚姻非常不滿意,所以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從索菲亞13歲開始,約翰娜就帶著女兒周游德意志北部,四處拜訪她那些比自己富裕的貴族家庭,主要目的是為索菲亞尋找一個合適的婚姻對象。對當時的歐洲貴族來說,每一個年幼的王子和公主都是潛在的政治資源,如果利用得當,就能夠給家族攫取最大的利益。只是讓約翰娜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好運會從天而降。 荷爾斯泰因家族與統(tǒng)治俄國的羅曼諾夫家族有著姻親關(guān)系。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大帝——彼得大帝的長女安娜嫁給了荷爾斯泰因公爵查理·腓特烈,在為公爵生下一個兒子以后就去世了,查理·腓特烈正是約翰娜的堂哥。彼得大帝的二女兒伊麗莎白本來與荷爾斯泰因的查理·奧古斯都親王已有婚約,未成想這位親王于1726年前往圣彼得堡迎娶伊麗莎白的時候,卻意外染上天花過世了,傷心的伊麗莎白自此就把荷爾斯泰因家族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而這個英年早逝的查理·奧古斯都親王正是約翰娜的親哥哥。 18世界彼得大帝去世后,俄國皇室經(jīng)過了一段不穩(wěn)定時期。1741年,伊麗莎白依靠近衛(wèi)軍的力量發(fā)動政變,推翻了年幼的伊凡六世,成為俄國女皇。伊麗莎白女皇亟待解決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伊凡六世的問題。伊凡六世當時只有兩三個月大,他是前任沙皇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擁有法定的皇位繼承權(quán),而當時的伊麗莎白已經(jīng)32歲了,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當伊麗莎白過世的時候,繼承皇位的就會是現(xiàn)在這個只有兩三個月的伊凡六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伊麗莎白女皇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繼承人,一個能夠守住自己江山的繼承人。但是伊麗莎白沒有結(jié)婚,她不可能由自己來生育一個合法的繼承人,何況她也無法找到合適的男人,所以伊麗莎白選擇了一個對她來說最合適的人選——她親愛的姐姐安娜的兒子——14歲的查理·彼得·烏爾里希。 但是等到伊麗莎白見到彼得的時候她是失望的,這個青春期的男孩子身體羸弱,身材矮小,非常無知,而且厭惡俄羅斯的一切。在通過兩年的教育,沒有取得一絲進展的情況下,伊麗莎白女皇決定給彼得找一個妻子,然后讓這對夫婦完成這個重要的任務(wù)——生下一位小繼承人,這就是約翰娜和她的女兒索菲亞的好運——俄國女皇選定的太子妃。 索菲亞從小就是個極有心機的姑娘,到了俄國沒多久她就意識到,她根本不需要取悅她未來的丈夫,她要在意的只有伊麗莎白女皇。另外,如果她需要得到俄國人的認可,就必須學(xué)會俄語。索菲亞學(xué)習(xí)俄語非??炭啵艘?guī)定的時間外,她甚至半夜爬起來自學(xué),以至于生病。但是比起學(xué)習(xí)俄語來說,另一件事情更加棘手,那就是改宗的問題。生于德意志的索菲亞信仰的是新教的路德宗,而俄國的國教是東正教,俄國人是不會同意一個異教徒作為太子妃的,所以索菲亞必須改宗。這一點索菲亞和家人早就知道,索菲亞甚至向擔心他改宗的父親承諾絕不改宗,但這只不過是十四歲的女孩子對父親虛假的諾言罷了。改宗的問題根本不需要索菲亞做什么,因為當時東歐的地緣政治局勢復(fù)雜,牽一發(fā)而動全局,索菲亞改宗的問題牽扯到普魯士的地緣政治事宜。 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理論上是索菲亞的父親——克里斯蒂安·奧古斯都親王的宗主。因為歷史原因普魯士國土七零八落,腓特烈作為普魯士歷史上有名的大帝,雄心勃勃希望把國土聯(lián)結(jié)起來。他第一個下手的就是占領(lǐng)奧地利哈布斯堡統(tǒng)治下的西里西亞(現(xiàn)在屬于捷克的一部分),當時統(tǒng)治奧地利的是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王,讓腓特烈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女王非常強硬剛毅,腓特烈的搶掠讓他付出了巨大代價,也讓普魯士與奧地利陷入了長達百年的敵對狀態(tài)。所以腓特烈非常需要與俄國的同盟關(guān)系。另一方面俄國的伊麗莎白女皇急需一位合適的太子妃,來為自己提供一個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所以腓特烈傾全力幫助這位俄國女皇實現(xiàn)愿望。在俄國女皇和德意志普魯士國王的雙重壓力下,索菲亞的父親最終屈服,同意了索菲亞的改宗。 在改宗儀式上,伊麗莎白女皇親自為索菲亞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夫娜。就這樣索菲亞變成了葉卡捷琳娜,一名三流德意志貴族家的女孩子變成了未來的俄國皇后。很多年后,這位曾經(jīng)名叫索菲亞的女孩,更是直接登基,變成了俄國乃至歐洲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葉卡捷琳娜大帝。 1745年8月21日,俄國皇位繼承人大婚,葉卡捷琳娜正式成為太子妃。但是婚后的生活就一言難盡了,簡單來說,結(jié)婚后的7年里,這對年輕人一直未能圓房,葉卡捷琳娜始終是個處女,這使伊麗莎白女皇非常不滿。 薩爾蒂科夫 1751年,女皇給彼得大公指派了幾名年輕的侍臣,其中就有葉卡捷琳娜的第一個情人——薩爾蒂科夫。葉卡捷琳娜的第一段情事真相很模糊,有好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葉卡捷琳娜受到薩爾蒂科夫的引誘,并且接受了這個侍臣的求愛,而當達爾蒂科夫發(fā)現(xiàn)葉卡捷琳娜還是處女時他感到不安,為了自保,他向年輕的彼得大公講述性愛的美妙,喝醉的大公坦言自己有生理缺陷,也就是包莖,于是薩爾蒂科夫為大公安排了外科醫(yī)生,實施了手術(shù),這樣彼得大公就開始履行丈夫的職責(zé)了。另外一種說法是,大公夫婦的女總管喬戈洛科娃夫人為了完成女皇的心愿,她為彼得大公安排了年輕寡居的格魯特夫人,給葉卡捷琳娜安排了薩爾蒂科夫,讓兩位情場老手親身引導(dǎo)這對夫婦,然后取得了成功。不管哪一個是真的,到了1752年12月,葉卡捷琳娜第一次有了身孕。 葉卡捷琳娜前兩次懷孕都不成功,直到1754年,終于產(chǎn)下一名男嬰,取名保羅。對于這個孩子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女皇伊麗莎白從孩子一出生就不讓葉卡捷琳娜插手,自行包攬了撫養(yǎng)保羅的全部任務(wù)。另一種說法是,保羅其實是薩爾蒂科夫的孩子,但是葉卡捷琳娜卻被薩爾蒂科夫背叛了,痛苦仇恨之下,葉卡捷琳娜遷怒于襁褓中的保羅,從一開始就將孩子遠遠的送走,不愿意見到這個孩子。不管哪一個原因是真的,從小缺乏母愛的保羅后來與葉卡捷琳娜的關(guān)系十分緊張。還有傳說,保羅時時提防著自己的母親,隨時攜帶防身的短劍,從來不吃葉卡捷琳娜給他的任何食物。薩爾蒂科夫是葉卡捷琳娜的第一個情人,很可能還是她的性啟蒙者,所以如果說葉卡捷琳娜最初完全沒有對這個男人有一點感情方面的動心,似乎是說不過去的。但是我們知道薩爾蒂科夫本身就是個獵艷高手,他是那種在花叢中打轉(zhuǎn)的男人,對于葉卡捷琳娜,薩爾蒂科夫既有獵艷的動機也有借助皇室升遷的動機,而且在保羅出生之后,女皇伊麗莎白的兩次安排也有些耐人尋味。一次是由薩爾蒂科夫出使瑞典宣布保羅出生的消息,五個月后,薩爾蒂科夫又作為俄國公使常駐漢堡,此后這個男人就徹底離開了葉卡捷琳娜的生活。葉卡捷琳娜成為女皇后,還將薩爾蒂科夫任命為駐巴黎公大使,不過據(jù)說后來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對這個男人的評價相當一般。不過在1754年,失去了情人的葉卡捷琳娜并沒有寂寞很久,很快她就有了新的“男寵”。 波尼亞托夫斯基 1755年6月,葉卡捷琳娜通過英國使節(jié)結(jié)識了年輕的波蘭貴族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這個風(fēng)度翩翩,談吐優(yōu)雅,閱歷豐富的處男很快拜倒在葉卡捷琳娜的石榴裙下。1757年他們有了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女嬰只存活了15個月,后來葉卡捷琳娜幾乎忘記了這件事。 彼得大公和葉卡捷琳娜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式的,他們之間沒有任何感情。在那幾年里,彼得對葉卡捷琳娜的女侍臣沃侖佐娃非常迷戀,而葉卡捷琳娜則與波尼亞托夫斯基打的火熱,兩個人各玩各的。甚至于到了后來,夫婦二人以及各自的情人,還會時不時進行四角聚會,到一天結(jié)束的時候,他們會帶著各自的情人互道晚安。這種四角關(guān)系終于引發(fā)了一場政治丑聞,在伊麗莎白女皇的干預(yù)之下,波尼亞托夫斯基打道回國。這個人對葉卡捷琳娜可能是動了真情的,但是葉卡捷琳娜就沒那么簡單了,多年后,在她給自己另外一個情人的信中說:“1755年至1758年間我與波尼亞托夫斯基一直處于熱戀中,倘若不是因為他厭倦于這段不軌的戀情,那我們倆的關(guān)系將會永遠保持下去……”事實上葉卡捷琳娜在說謊,波尼亞托夫斯基并沒有厭倦這段感情,甚至后來當波尼亞托夫斯基想要再次回到俄國來的時候,正是葉卡捷琳娜阻止了他,因為她已經(jīng)有了新的“男寵”,而且她這位波蘭的舊“男寵”有其他的用處。 1762年波蘭國王去世的時候,羸弱的波蘭被外部勢力干預(yù)達到極點。已經(jīng)成為女皇的葉卡捷琳娜想要一個羸弱、順從、經(jīng)濟窘迫的人做波蘭的新國王,她的目標人選就是自己的老情人波尼亞托夫斯基。她授權(quán)俄國駐波蘭大使,動用十萬盧布賄賂波蘭政府,同時葉卡捷琳娜說動普魯士的腓特烈支持她,腓特烈為波尼亞托夫斯基頒發(fā)了黑鷹勛章。而波尼亞托夫斯基則一直謀求回到葉卡捷琳娜身邊,但葉卡捷琳娜明確的拒絕了他,她心意已決,波蘭王位上坐著一個對她一往情深的男人對她更加有利。 波蘭可能是歐洲最悲催的國家了,這個曾經(jīng)相當于法國的大國,四次遭到鄰國的侵略和瓜分,其中兩次亡國。第一次瓜分波蘭是在1773年,波蘭失去了近三分之一的領(lǐng)土和三分之一的人口。 1787年,葉卡捷琳娜巡視俄國的南方領(lǐng)土?xí)r又再一次見到了波尼亞托夫斯基,葉卡捷琳娜的反應(yīng)很冷淡,她拒絕了這位波蘭國王特意為她安排的宴席和舞會,當她的船隊啟程繼續(xù)南下的時候,女皇告訴別人:“國王令我感到厭惡?!敝劣谠颍筒坏枚?。 1790年反俄情緒高漲的波蘭,趁著因為俄土戰(zhàn)爭而無力西顧的時候,與普魯士新任國王締結(jié)防衛(wèi)協(xié)定,同時投票廢除了俄國強加給他們的憲法。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期間,歐洲各國非常警惕法國的雅各賓主義,俄國女皇堅決要打擊冒頭的波蘭反抗勢力,1792年5月六萬大軍入侵波蘭,波尼亞托夫斯基既無法說服波蘭議會,也無法說服葉卡捷琳娜,完全束手無策。12月女皇向普魯士提出再一次瓜分波蘭的提議。到了1794年3月,波蘭人終于真正爆發(fā)了,曾于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并肩作戰(zhàn)的波蘭軍官塔德烏什·克斯丘什科領(lǐng)導(dǎo)著四千名戰(zhàn)士和兩千名手持鐮刀的農(nóng)民,擊退了七千俄國軍隊,波蘭起義很快蔓延開來。但是恐懼雅各賓主義的俄、普、奧三國聯(lián)手鎮(zhèn)壓了波蘭起義,俄國人血洗了布拉格,制造了普拉加大屠殺。三國于1795年1月3日達成協(xié)議——第三次瓜分波蘭,從此波蘭消失在了歐洲版圖上。波尼亞托夫斯基宣布退位。后來,在葉卡捷琳娜去世后,即位的保羅將這位波蘭前國王邀請到俄國,1798年波尼亞托夫斯基在圣彼得堡離開人世。 奧洛夫 大致在1761年夏天,葉卡捷琳娜終于成功組建了一個自己的小集團。應(yīng)該說葉卡捷琳娜始終在試圖組建自己的小集團,只是女皇伊麗莎白對此極其防備,葉卡捷琳娜的努力數(shù)度被女皇粉碎。在1761年,女皇身體欠佳,精力不足,朝堂上人人都在尋找新的靠山,葉卡捷琳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抓住時機建立了自己的親信勢力。這個小集團主要的成員有尼基塔·帕寧伯爵,奧洛夫五兄弟和葉卡捷琳娜·達什科娃公主。四十二歲的帕寧既是女皇伊麗莎白的總管,又是保羅的首席教師,這個人是主動與葉卡捷琳娜結(jié)盟的。他認為彼得大公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應(yīng)該廢除彼得的繼承權(quán)。一旦女皇駕崩,最好由年幼的保羅登基,由葉卡捷琳娜攝政。奧洛夫五兄弟很簡單,其中的老二格里高利·奧洛夫是葉卡捷琳娜的情人,兄弟其他四人則引以為傲,對葉卡捷琳娜來說,這五兄弟的重要性在于他們都是戰(zhàn)斗英雄,深受皇家近衛(wèi)軍的歡迎和愛戴,在近衛(wèi)軍中有著相當?shù)挠绊懥Α__什科娃公主的身份更加特殊,她是彼得大公的情人伊麗莎白·沃侖佐娃的妹妹。從葉卡捷琳娜小集團的人員組成就已經(jīng)能夠看出這位未來女皇的心機,這三股力量分別代表高層、軍隊以及來自對手陣營的消息。彼得曾經(jīng)對伊麗莎白·達什科娃公主發(fā)出過這樣的警告:“我的孩子,你遲早會記住,跟我和你姐姐這樣的榆木疙瘩打交道,遠比跟那些了不起的聰明人要安全得多,那可都是些藏弓烹狗的人。”俄國歷史上對彼得的評價不高,但就沖這句話,他也絕對不傻。 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辭世,彼得登基,史稱彼得三世。彼得的一生非??部溃瑒偝錾齻€月母親就去世了,他的父親對他幾乎不聞不問,彼得從小被侍臣的虐待,養(yǎng)成了古怪孤僻的性格。來到俄國以后,彼得被伊麗莎白牢牢地控制著,完全沒有自由。加之他打心眼里厭惡俄國地一切——對當時地歐洲人來說,俄國人就是野蠻而未開化地民族。他熱愛普魯士,喜歡普魯士軍裝,崇拜普魯士地腓特烈大帝,但是普魯士與俄國卻一直存又爭端。他想念自己在荷爾斯泰因的小小公國,念念不忘公國被丹麥侵占的領(lǐng)土,所以他一登基就準備向丹麥開戰(zhàn)。最后,他總是率意而為,做很多出格地事情。這一切都讓他在俄國很不得人心。繼承皇位的彼得應(yīng)該是準備罷黜葉卡捷琳娜的,他從來就沒有喜歡過這個女人,也不喜歡這個女人的心機。不過他沒有來得及,因為葉卡捷琳娜先一步動手了。 1762年4月11日,葉卡捷琳娜的第三個孩子出世了,那是格里高利·奧洛夫的兒子。葉卡捷琳娜把這個孩子送出宮,交給自己的貼身男仆瓦西里照顧,然后開始著手進行自己的計劃。1762年6月11日,彼得三世離開圣彼得堡前往奧拉寧巴穆的夏宮,他命令葉卡捷琳娜離開圣彼得堡,移居距離奧拉寧巴穆宮的彼得霍夫?qū)m?;实鄣倪@個決定打亂了反叛者的計劃,葉卡捷琳娜原本準備在圣彼得堡發(fā)動政變。整個政變的計劃奧洛夫兄弟起了很大作用,他們運用自己在近衛(wèi)軍中的影響力,以及格里高利·奧洛夫身為軍需官的便利——趁職務(wù)之便大量動用軍餉。截至6月末五兄弟爭取到了50位軍官的支持。6月27日,傳言愈演愈烈,近衛(wèi)軍中參與謀反的一名中尉被捕,這引起了帕寧、奧洛夫等人的警覺。6月28日,奧洛夫兄弟悄悄趕赴彼得霍夫?qū)m,連夜護送葉卡捷琳娜回到圣彼得堡。葉卡捷琳娜首先趕到軍營,煽動近衛(wèi)軍效忠自己,然后在軍隊的護衛(wèi)下,趕往圣彼得堡的喀山圣母大教堂,大主教宣布葉卡捷琳娜為俄國大帝,保羅成為皇太子,隨即教堂鐘聲響徹全城,葉卡捷琳娜在神職人員和軍隊護送下,浩浩蕩蕩進入了冬宮,在冬宮的陽臺上,葉卡捷琳娜抱著八歲的兒子,接受全城百姓的效忠。而議會議員和圣議會的主教則在冬宮聆聽了女皇的首次聲明。到了傍晚,俄國首都圣彼得堡,包括冬宮、議會、圣議會、近衛(wèi)軍都已經(jīng)完全在葉卡捷琳娜的掌握之下,而這個時候彼得三世可能還毫不知情。 為以防萬一,到了這一天結(jié)束,葉卡捷琳娜決定親自帶領(lǐng)部隊前往奧拉寧巴穆宮。她身穿近衛(wèi)軍軍裝,率領(lǐng)著三個近衛(wèi)軍團、騎兵團、兩支戰(zhàn)列步兵團,共計一萬四千人從圣彼得堡出發(fā),也就是說她隨身帶上了所有軍隊。到了凌晨5點,先頭部隊逮捕了彼得,至此為期六個月的彼得三世時期結(jié)束了。彼得三世的結(jié)局很慘,他被奧洛夫兄弟給殺了,俄國官方對外宣布的是彼得三世“被一場嚴重的疝氣奪走了性命”。后來雖然女皇葉卡捷琳娜一再否認她與彼得的死有關(guān),但是歐洲各國普遍認為葉卡捷琳娜應(yīng)該為彼得的死負責(zé)。無獨有偶,在葉卡捷琳娜當政期間,另外一個還在世的沙皇也不明不明的死于非命,那就是在伊麗莎白登基后就一直囚禁的伊凡六世,這個可憐的孩子幾乎從一出生就是囚徒,幾乎從來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據(jù)記載,一個近衛(wèi)軍軍官,試圖效法奧洛夫兄弟,把伊凡六世偷出來發(fā)動政變,但是反而造成了伊凡六世的死亡。不過說實話,歷史真相到底是如何呢?只有天知道。 剛剛登基的葉卡捷琳娜女皇首先是動用國庫大肆封賞了將自己扶上皇位的有功之臣,然后她取消了與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的結(jié)盟,結(jié)束了彼得發(fā)動的同丹麥的戰(zhàn)爭,前線的俄軍接到了回國的指令——這很受軍隊的歡迎。她廢除了彼得頒布的沒收教會全部產(chǎn)業(yè)的敕令。對議會提出的國庫虧空、糧價暴漲的問題,她的回答是拿出自己的私人財產(chǎn),填補政府的虧空,供政府調(diào)用??傊诘腔?,葉卡捷琳娜動用一切手段,討好各方勢力。但是僅僅幾個月后,一旦大權(quán)獨攬,葉卡捷琳娜就將矛頭對準教會,然后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沒收所有教會資產(chǎn),將教會名下的農(nóng)奴收為官方佃農(nóng),把大大小小的神職人員變成了國家公務(wù)人員,讓教會徹底失去了自治權(quán)。 葉卡捷琳娜執(zhí)政的最初幾年,格里高利·奧洛夫與葉卡捷琳娜形影不離,他胸前永遠掛著女皇的肖像——這在后來幾乎變成了女皇“男寵”的標志。《通過權(quán)力之路》一書中,作者認為奧洛夫謀求成為葉卡捷琳娜的丈夫,這有可能是真的。1763年,格里高利一家聯(lián)手帕寧的政敵,在貴族中謀求懇請女皇再嫁的請愿書,這次請愿活動觸發(fā)了近衛(wèi)軍團的過激舉動,上尉軍官基特洛夫密謀除掉奧洛夫五兄弟,事件敗露后,基特洛夫聲稱自己并不反對女皇,而是反對女皇嫁給奧洛夫,這讓輿論直接指向了奧洛夫兄弟。葉卡捷琳娜采取措施讓“基特洛夫事件”的影響平息下來,這一事件幫了女皇的忙——葉卡捷琳娜根本就不需要親口拒絕奧洛夫。 縱觀葉卡捷琳娜的一生,她將女性的身份運用的爐火純青,她完全可以誤導(dǎo)男人,讓男人以為面對的是一個楚楚可憐的女人,從而生出保護欲或者占有欲,但是葉卡捷琳娜其實比男人以為的強硬和有心機的多。即使在最初組建自己小集團的時候,葉卡捷琳娜也懂得對每一人表現(xiàn)出不同的自己,例如她對奧洛夫表現(xiàn)出女性的無助和柔美,對帕寧表現(xiàn)的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對達什科娃公主則表現(xiàn)出對啟蒙思想的熱愛。這個女人將她的每一個同盟都運用到極致,但是如果她的同伙有了什么過于非分的想法,那就錯了。帕寧意圖讓葉卡捷琳娜同意一個對皇權(quán)進行一定限制的方案——君主與八名議員組成的樞密院共享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葉卡捷琳娜不動聲色的讓他失望了。而對于格里高利·奧洛夫,葉卡捷琳娜很可能給他設(shè)了一個陷阱,1772年,俄土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她指派奧洛夫為俄方的談判負責(zé)人,這次災(zāi)難性的談判讓奧洛夫名譽掃地,等他回國了的時候,他就失去了一切,包括女皇的愛情——28歲的騎兵團軍官亞歷山大·瓦斯利奇科夫取代了他。 奧洛夫知難而退,他請求女皇允許他出游,葉卡捷琳娜欣然應(yīng)允,還給了他一大筆錢和一個“神圣羅馬帝國親王”的身份。1777年,早已接受失寵事實的奧洛夫與遠方表妹結(jié)婚,四年后他的妻子因為肺結(jié)核再瑞士去世?;氐绞ケ说帽さ膴W洛夫出現(xiàn)了嚴重的幻覺,最終發(fā)展為癡呆,1783年死于圣彼得堡。根據(jù)其遺囑,他的龐大財產(chǎn)全部留給了他與葉卡捷琳娜生養(yǎng)的那個孩子。 另一邊解決了奧洛夫的問題的葉卡捷琳娜,這位女皇發(fā)現(xiàn)新的“男寵”瓦西利奇科夫很不如意,于是這個新“男寵”只在女皇身邊呆了22個月就被打法走了。接下來,葉卡捷琳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男寵”登上了俄國政壇——格里高利·波將金。 波將金 格里高利·波將金是個身出名門的34歲軍官,他大膽、機敏,健談,也參加過葉卡捷琳娜的政變,并且給女皇留下了深刻印象,經(jīng)常受邀參加女皇的私人聚會。波將金是個獨眼龍,據(jù)說是因為感染治療失敗造成的,但相貌上的缺點完全沒有有波將金造成問題。1774年1月份,從各方面來看,女皇似乎有親來波將金的意愿,但卻遲遲沒有做出決斷。大膽的波將金做了一個舉動,他進入圣彼得堡的涅夫斯基修道院,蓄起胡須,過起了修道士的生活,做了一副傷心欲絕的樣子。波將金的舉動迫使女皇派出信使,給波將金捎去口信。于是波將金這才刮掉胡須,脫掉修道士的長袍,乘坐皇家馬車回到了圣彼得堡,正式成為女皇的“男寵”。從這一天開始到1791年,波將金成為全俄國最有權(quán)有勢的男人。波將金是葉卡捷琳娜的情人、參謀、大元帥、艦隊司令和建筑師,甚至于他還有可能是葉卡捷琳娜的丈夫。1774年4月起,波將金搬進了女皇臥室樓下的房間,兩間臥室由一道隱秘的盤梯相連。值得一提的是,波將金并沒有用討好、卑微或者恭維來換取女皇的青睞,相反他經(jīng)常給女皇找麻煩,顯得醋意十足,總是不斷的挑起事端,而讓步的卻往往是女皇,看起來他逼的女皇寫了不少撫慰他的情書,也許這正是波將金的手段吧。兩人的情書中都給對方用了無數(shù)的昵稱。據(jù)傳說1774年6月8日,葉卡捷琳娜與波將金在圣桑普索諾夫斯基教堂舉行了秘密婚禮,到場的只有葉卡捷琳娜的一名宮女和一位隨從,以及波將金的外甥亞歷山大·薩莫伊洛夫。但是這條傳聞在史料中找不到任何記載。不過,大致就是在同一時間,葉卡捷琳娜在情書中將波將金稱作“親愛的丈夫”。 一飛沖天的波將金很快就變得舉足輕重,他是女皇親隨副官,近衛(wèi)團中校,軍事學(xué)院副院長。他還是新俄羅斯總督——俄國從土耳其人手中得到的克里米亞和黑海以北的廣闊疆域。女皇還給波將金爭取到了無數(shù)的獎?wù)?,有俄國的最高榮譽圣安德魯勛章,普魯士的黑鷹勛章,波蘭的白鷹勛章,丹麥的白象勛章,瑞典的圣撒拉弗勛章,連曾經(jīng)將波將金開除的莫斯科大學(xué)也授予了他榮譽學(xué)位。此外女皇給波將金及其家人了無數(shù)賞賜,據(jù)說單給波將金的賞賜花費每年就達十萬盧布。波將金還進入了俄國樞密院——俄國的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在普加喬夫叛亂期間,波將金代替女皇處理一切向女皇呈遞的文書和信件。總之,這時的俄國波將金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quán)勢熏天。 1776年春季,葉卡捷琳娜與波將金的關(guān)系似乎出現(xiàn)問題,因為女皇有了新的情人,37歲的陸軍中校彼得·扎瓦多夫斯基。這一事件讓俄國朝廷和各國使節(jié)手足無措,不過奇怪的是,波將金仍然住在冬宮,他與女皇仍然一起露面,也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嫉意。不過扎瓦多夫斯基的時間也不長,1777年夏天,這位新男寵帶著女皇的告別禮物,離開了冬宮。從此以后,葉卡捷琳娜的身邊是一連串近衛(wèi)團年輕軍官的粉墨登場,讓整個歐洲大開眼界。波將金自己也沒有閑著,他再一個又一個年輕女子身上尋找快樂,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外甥女,也就是他的親姐姐的三個女兒。這是怎么回事呢?后來人們才看清楚,這時候的女皇與波將金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實質(zhì)性的轉(zhuǎn)變,而且相互極其忠誠。 第一次俄土戰(zhàn)爭之后,波將金就將重心放在了俄國的南方領(lǐng)土上,葉卡捷琳娜授予他僅次于自己的重權(quán),盡管波將金打著女皇的旗號,實際上在南方諸省波將金的地位與皇帝無異。波將金是個建設(shè)者,他在俄國新獲得的領(lǐng)土上建起了一座座新的城市,赫爾松是第一個,然后是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葉卡捷琳娜斯拉夫(后來改名為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及未能來得及完工的敖德薩等等。波將金最為得意的可能是黑海岸邊的因科爾曼,這個城市現(xiàn)應(yīng)在烏克蘭境內(nèi),曾經(jīng)是波將金的黑海艦隊所在地。 俄國在葉卡捷琳娜統(tǒng)治期間,最大的外交成績可能要數(shù)吞并了克里米亞。這個黑海北岸的半島,從來就是軍事要沖,十八世紀俄國與土耳其的數(shù)次戰(zhàn)爭都是圍繞克里米亞進行的。直到今天,俄國仍然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違,也一定要把克里米亞控制在手里。而在1783年,葉卡捷琳娜宣布將克里米亞并入俄國版圖的時候,俄國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其中就有波將金的功勞和心血。另外,最早建設(shè)克里米亞的俄國人就是波將金。 1787年葉卡捷琳娜女皇在波將金邀請下,到帝國的南部領(lǐng)土上進行另外為期六個月的巡游。這既是為了查看俄國新版圖的具體情況,也是為了堵上朝廷上諸大臣的嘴——首都對波將金議論紛紛。但是這次巡游卻產(chǎn)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后果,土耳其認為葉卡捷琳娜的這次巡游是對他們的挑釁,尤其是距離伊斯坦布爾——土耳其首都才兩天海上行程的塞瓦斯托波爾停滿了戰(zhàn)艦。所以土耳其向俄國宣戰(zhàn)了(當然,實質(zhì)原因是土耳其的復(fù)仇之戰(zhàn),意圖奪回克里米亞)。波將金是南方諸省的總督以及軍隊總司令,所以自然就變成這次軍事行動的最高指揮官。這第六次俄土戰(zhàn)爭打了5年,期間俄國因為奧地利的背棄曾比較危險,但是最后勝利的還是俄國人,從此以后俄國實現(xiàn)了吞并克里米亞和格魯吉亞的目標。這次戰(zhàn)爭勝利屬于波將金,是他在正面全權(quán)負責(zé),葉卡捷琳娜在背后鼎力支持的結(jié)果。 1791年2月,波將金回到圣彼得堡參加葉卡捷琳娜準備的凱旋儀式。波將金此行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處理普拉通·祖伯夫的事。這是女皇的新男寵。波將金擔憂的是,17年來葉卡捷琳娜選擇男寵時頭一次不顧他的強烈反對。波將金認為祖伯夫野心勃勃、貪得無厭、肆無忌憚,而且善于偽裝,他認為不管是為了女皇,還是為了自己,這個男寵都必須除掉。但是,這不是波將金能夠決定的事,雖然女皇對波將金寵愛有加,感情不減當年,但是女皇也需要這個年輕人。最終六個月之后,波將金郁郁踏上返回南方的旅途,當年就因病而亡,葉卡捷琳娜悲痛欲絕。 男寵 對各國使節(jié)來說,葉卡捷琳娜的“男寵”人選是他們向國內(nèi)報告的最重要內(nèi)容之一。對于近衛(wèi)團的軍官來說,女皇“男寵”這個“職位”是一條升官發(fā)財?shù)慕輳剑錆M了激烈的競爭,勝出者會得到珠寶、金錢、宮殿和鄉(xiāng)村別墅之類的獎品。一般新選中的男寵馬上會得到一大筆錢——這是女皇的見面禮。從此后每天早10點,他被召入女皇寢室,隨時陪伴在女皇左右,會受到朝廷重臣的禮遇。他要陪同女皇在群臣、晚宴、劇院里亮相。到晚上10點,他會護送女皇返回寢室。女皇的情事為歐洲各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談資,有人試圖探尋葉卡捷琳娜與情人之間的情欲之事,每一個人都想知道,男寵如何取悅女皇,他們床幃之內(nèi)有何細節(jié),但總的來說,雖然傳說紛紜,實質(zhì)內(nèi)容卻一無所獲。不過野史中流傳的傳說很多,據(jù)傳說葉卡捷琳娜欲望非凡,對于取悅她,男寵吸食斑蝥粉是公開的秘密。甚至于還有吸食過量,床幃間男寵忽然暴斃的傳聞。我們知道,關(guān)于女皇的男寵人選,波將金一直是又發(fā)言權(quán)的。但是外界更是傳說,波將金為此制定了嚴格的程序。首先由他來物色人選,然后醫(yī)生為人選體檢,最后由宮中的女官與新人選度過一晚進行考核(據(jù)說這種女官還得到一個“性考官”的綽號)。最驚悚的傳說是,得到引薦的新人都要向波將金支付10萬盧布的介紹費。 葉卡捷琳娜二世一生到底有過多少個情人?或者多少個“男寵”呢?這一點眾說紛紜,《通往權(quán)力之路》中認為是12個,包括在她成為女皇之前的三個情人。但是有專門研究葉卡捷琳娜大帝生平的俄羅斯學(xué)者認為至少有24位之多,還有人說是23個。不過也有人認為可能女皇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個了。 但是有一點我們不應(yīng)該忽視,葉卡捷琳娜對于自己的情人是比較寬容的。在波將金之后她嚴格禁止她的情人干涉朝政,所以客觀說女皇是公私分明的。而且,葉卡捷琳娜待這些“男寵”寬厚,即便是背著她與別人私通的男寵,也只是遭到“罷黜”而已。相比之下,英國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這個結(jié)了六次婚的君主,砍掉了其中兩任老婆的腦袋,軟禁了另外兩個老婆。比起這種結(jié)果,葉卡捷琳娜算是比較有人性的了。 ![]() 葉卡捷琳娜大帝 葉卡捷琳娜是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的女皇,她的主要功績是在外交和領(lǐng)土上。她強化俄羅斯的農(nóng)奴制,使俄國貴族成為特權(quán)階層,從而加強皇權(quán)專制。她熱心啟蒙運動,與伏爾泰、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保持著親密的關(guān)系,但是她卻不贊成啟蒙思想的政治理念。她在位的34年,將俄國的領(lǐng)土擴大了67萬平方公里,打開了黑海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實現(xiàn)了彼得大帝的夢想。在外交上葉卡捷琳娜頻頻以調(diào)停人的身份插手歐洲事物,使俄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明顯增強。葉卡捷琳娜曾經(jīng)說過:“假如我能夠活到兩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葉卡捷琳娜還醉心文化,她還給俄國帶來了歐洲的倫理、政治和司法理念、文學(xué)、藝術(shù)、建筑、雕塑、醫(yī)學(xué)和教育,為后來這個國家誕生的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科夫等一系列藝術(shù)家奠定了基礎(chǔ)。 1796年9月,葉卡捷琳娜中風(fēng),開始臥床不起。11月6日病逝,最后一個男寵祖伯夫陪伴在她身邊。 ![]() |
|
來自: 昵稱BbprGMTQ > 《撰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