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王莽是個改革家。但王莽的失敗也恰在于他的許多改革措施。王莽太喜歡改革了,而且對于改革頗有研究,他創(chuàng)想出很多在當(dāng)時看來非常新奇的措施和政策,但又脫離時代,帶有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所以根據(jù)王莽對改革的癡迷和熱情,以及他許多很前衛(wèi)的政策,我們也可以說王莽是個理想主義者。但由于太脫離現(xiàn)實,王莽的改革最終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折騰,他的改革涉及的領(lǐng)域廣泛,有土地改革,幣制改革,還有地名改革。尤其是地名改革,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連官吏也弄不清楚,所以王莽在后來的詔令中提到某地時也只好注明故地。如注明“巨野郡”的原名是“山陽郡”,這樣無異于畫蛇添足。我們知道,當(dāng)改革一旦被民眾認為是折騰時,說明這種改革已經(jīng)很不得民心了,再加上漢皇室的遺支一直在尋求重續(xù)囯祚的機會,正好利用了王莽的改革在社會上引起的普遍反對,終于各地烽煙迭起,由劉秀奪回了漢室正胄,王莽短暫的新朝也結(jié)束了。 后人有首詩,形容王莽最貼切不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向使當(dāng)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fù)誰知?”大意是,周公輔佐成王時,成王年幼,周公大權(quán)在握,于是就有人(據(jù)說是周公的幾個弟弟)造謠說周公有意取成王而代之,周公聽到這些謠言,雖然自己光明磊落,但也不免恐懼。王莽在篡位前,偽裝得禮賢下士,仁義謙恭,博得了舉世公認的好名聲,那么假如他在篡位前就已身死,則其偽裝的面具也許永遠不會被揭開。但王莽的偽裝最終還是昭然于世,可見,歷史的真真假假,雖然也有著諸多偶然性,正如胡適所說,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有一點不假,那就是歷史確實是一面鏡子,隨著時間推移,終究會還原本來面目。近來王莽被頻頻提起,可能也是有人想利用這面鏡子照照某種現(xiàn)象罷了。(近日小閑,開通了頭條里的問答,這是其中一個回答,應(yīng)景之作,聊作引玉之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