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粥左羅,這篇聊的話題是:你進入一個行業(yè),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成為這個領域金字塔上層的高手? 能不能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楚決定了你的成長速度。很多人在一個行業(yè)5年、10年,依然沒到這個行業(yè)的中層甚至還停留在底層,因為他們從來不關心這樣的話題。2017年,我在新榜和一塊聽聽都做過這個話題的付費直播,這篇我準備用文字更系統(tǒng)更清楚的寫一寫,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fā)。 01成長,要先認路漲見識2012年,我注冊了個微博,當時也算是個文藝青年,喜歡發(fā)點什么,表達一下自己。我的感覺還不錯,所以當時身邊同學都只有一兩百個粉絲時,我就有三千多了。 然后呢?沒有然后了,這才是扎心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2015年我進入新媒體行業(yè)的時候,看了很多新媒體大V的草根發(fā)家史,我那時候才意識到,原來2012年我在工地上干苦力活一天賺80塊錢的時候,很多人通過微博都發(fā)大財了。 其實微博當時還處于時間紅利期,我本來是完全有機會做起來的,即使做不到百萬大號,做個小幾十萬還是有把握的。我有表達欲,文字功底也不錯,我知道發(fā)啥大家會喜歡、發(fā)啥大家更愿意轉發(fā),更重的是,那時候我上大學,正閑的失眠呢,有大把的時間。 那我缺什么?我唯一缺的就是見識。 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微博還有這么大的商業(yè)價值??堪l(fā)微博還能賺錢?我當時根本沒有這樣的意識,沒有基本的商業(yè)常識和互聯網思維。 像之前的我一樣,很多人常說自己缺少機會。其實不是,因為你見識少,可能很多機會都曾跟你擦肩而過,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我講上面這個,其實想說見識遠比你想象的重要: 你的見識決定了你的判斷,你的判斷決定了你的選擇,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成長,你的成長決定了你賺錢的方式,你賺錢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 職業(yè)發(fā)展尤其如此,進入一個新行業(yè)、開始一份新工作,先不要著急去拼命、努力,先等一等、看一看,認認路,漲漲見識。 職場中的漲見識,主要是漲行業(yè)見識,具體是三個方面: 1、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上升通道。 2、要知道自己想成為這個行業(yè)里的誰。 3、要知道自己手里的活兒做絕了是啥樣。 這個其實就是,不管你進入哪個行業(yè),都要看看,從你這個崗位、職位出發(fā),繼續(xù)往下走的話,都有哪些路可走,以你的能力最差能大概能混成什么樣,最好可以混成什么樣,你的職業(yè)天花板在哪里。 比如2015年入行新媒體后,摸索了兩三個月我分析之后,就覺得我好好努力一下,最差也可以成為一個百萬級大號的運營主管,如果混得好,甚至自己在合適的時機也能做一個賬號出來。 想明白這一點,心里不慌。 這個就是,你要看看,在你這個領域里有哪些牛逼人物,你必須多去搜索,列個清單,每個都充分了解,然后看看你喜歡哪些? 你再去研究他們的成長路徑,回過頭來再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劣勢,你要問自己,你希望自己成為誰?你覺得你能成為誰? 想要快速成長,初期一定要給自己一些真實存在的對標人物。 這個也是讓你漲見識的,你得知道你這個領域里,最牛逼的人是什么水平,你得多去了解,多開開眼。否則,你很容易變成井底之蛙。 我剛入行創(chuàng)業(yè)邦時,同事寫個三四萬閱讀量的文章,我就覺得好高啊,好厲害啊。我這就是沒見識。當我知道有不少號篇篇10萬+的時候,我對待這份工作就是另一個態(tài)度了,當我第一次親眼看到一篇文章幾百萬閱讀的時候,我又是另一個感受,當我知道咪蒙一篇文章可以漲粉幾十萬的時候,當我知道一條的創(chuàng)始人每篇文章改上百遍標題的時候…. 我的眼界不斷的拓展,我見識到這個行業(yè)最牛的人是怎么做事的時候,我的狀態(tài)、我的標準、我的野心都會變大,我會從各個方面都要求自己做到更好。 2017場我做了8場新媒體特訓營,外加給中國移動、中石化、聯想這樣的企業(yè)做了內部培訓,每次我做線下培訓的時候,我都會發(fā)現太多的人只關注于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對于整個行業(yè)、整個市場都了解太少。 比如當我說到千萬用戶級別的音頻賬號@夜聽 時,大家哇——沒聽說過。當我說,新榜的“號內搜”特別好用的時候,他們會說——粥老師,號內搜是啥玩意;當我說,如果你是科技互聯網圈的記者編輯,你得去看看宋瑋是怎么做選題、怎么做采訪的,他們說宋瑋是誰——就是那個漂亮到讓王興無話不說的小晚啊。 這就是,見識不夠,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想在短時內一直保持快速的成長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其實整體來說,就是你進入一個行業(yè),就要盡可能得多去了解這個行業(yè)的一切,包括最牛的公司、最牛的人,你會知道,在這個行業(yè)里:我現在是誰?我在做什么?我處于什么位置?我要去到什么位置?我將來想成為這個行業(yè)怎樣的存在? 02學習,要直奔頂尖高手在任何一個行業(yè)的快速成長,都要靠大量的、持續(xù)的學習,然后去實踐。所以,不同的人學習方式的差異,導致了他們成長的速度截然不同。 關于學習,我今天最想說的其實是你一定要直奔頂尖高手。 有句話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什么意思呢?比如說,高中的時候,我的目標一直是考北京外國語大學,我是山東的考生,考這個大學你的分數得在640分左右,我第一年考了581分,我沒去上學,我復讀一年,心里的目標還是要考北京外國語大學,第二年我考了621分,上北京外國語大學分數還不夠,但是很多211大學我都可以去上了,所以我最后來了北京,讀的北京體育大學。 你知道嘛?我初中成績很差,沒考上高中,花錢買上的,那個高中就在我們市下面的一個鎮(zhèn)上,屬于我們那個市質量最差的高中之一。 不是我刻意說自己學習不好,它差到什么程度?我們學校的文科班6個班,經常一個考上本科的都沒有,也就是你考成學校的文科狀元,分數都有可能上不了本科。就在那種學校里,我把目標定成了考北京外國語大學,很多同學都笑我,當時大家的目標都是考個普通的二本,甚至考個好一點的大專。但我就一心就要考北京外國語大學,我管你們呢。 結果最后高考,我真的成了我們學校的文科狀元,581分,成為6個文科班里唯一一個能上二本的,雖然我拿到通知書后就扔在一邊了,我看不上。我要繼續(xù)復讀,考我的北外。當時在自習室,吃完開心果都要用殼子擺出北外倆字來。 你看,當年大家的目標都是上二本,所以大家都去上了大專;我的目標是上重點本科,所以我考上了二本。你覺得一個立志考大專的人,能考上211大學么? 這就是“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另外,我希望你也能從我這個高考經歷中領悟到另一點,那就是你得做個有野心的人,不要盯著自己身邊那幾個人看,我如果也天天盯著自己那個學???,學習的目標也是班里或者學校的前幾名,那我的上限就是他們。 那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也要直奔頂尖高手。有朋友問了?學習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了,我怎么能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呢?我剛入行,還是一個小寶寶呢,我直接向頂尖高手學習,能學得會么? 其實,從學習的對象來劃分的話,學習有兩種。 一種是非常典型的需要你一步一步進階的,不能一下學最頂尖的東西,比如我們學物理、學數學的時候就有很大的這樣的感受。 另一種,也就是大多數學習,不太需要你去一步一步的進階,你可以直接學最頂尖的。比如我要學打臺球怎么才能打得準,我需要先找一個初級的教我、再找一個中級的教我,最后再讓丁俊輝教我么?不需要,我可以直接請丁俊暉教我怎么打。再比如說,我想學書法,想學怎么寫更好看的楷書?我是不是直接可以學楷書寫的最好的大師,當然可以,不用先去學次一點的,再去學好一點的。 比如新媒體就是不用非得一步一步進階的。比如說,這個市場上有3個教你寫爆款標題的高手,如果這三3個人的水平分別是70分、80分、90分,你一定要直接去學那個90分的高手,你要去學他起標題方法,而不是先去找那個70分水平的人學習。再比如說,你學排版,你肯定也是直接去學排版顏值最高的賬號。 想復制?我看你是想多了,要是能復制,我選馬云。要是能復制,市面上已經有差不多10萬個咪蒙了。 所以,首先要打消這個念頭,別老想復制誰,天天復制黏貼,這個是職業(yè)病。 既然不能復制,我們?yōu)槭裁催€要整天學習頂尖高手,要學習頂尖高手的什么?在我看來,向高手學習,主要是學 4 個方面。 1、學具體的技巧。 2、學技巧背后的方法。 3、學方法背后的認知。 4、學認知背后的成長路徑。 這樣學習頂尖高手的路徑,是更全面的、更深度的、更有價值的,這樣才不容易被帶歪。 什么是被帶歪了? 比如有些二逼青年,聽別人說比爾蓋茨、扎克伯克都是大學輟學成就了一番事業(yè),所以自己也輟學了。人家輟的是哈佛大學?你輟的那是什么大學? 再比如說,你聽說一條,靠微信廣告(俗稱廣點通)砸了幾百萬就迅速把號做起來了,然后你覺得你學到了,然后你也有錢,就拿出500萬去砸廣點通了,結果漲粉效果差,漲粉后掉的也很快。這其實就是,你學頂尖高手的時候,只學了人家的其中一點,結果就被帶到坑里去了。 還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說明了這一點。 羅振宇之前一直說,年輕人不要買房子,然后在一次節(jié)目里說,自己把房子和車子全都賣了,然后租房、租車。然后,很多年輕人就信了,也把房子賣了。 結果呢?羅振宇在2017年初說:當年我沒說后半句,當時我把房子賣了之后,買了騰訊的股票,實際上騰訊的股票比北京的房價漲得還好,所以在北京房價新一輪上漲之前,我又把北京的房子買回來了。 很多人說這些牛人老是坑人,其實不是人家坑人,而是你不會學習。 具體應該怎么按照那 4 個維度去學習頂尖高手呢?我舉個例子,比如我要學習咪蒙做新媒體。 第一個維度:我要學它做新媒體的具體的技巧,咪蒙最值得學的是什么,比如標題的技巧,簡直絕了,比如《七夕,我在民政局排隊離婚》、《早知道分手這么爽,我早就分手了!》,我覺得這些標題太吸引眼球了,我得一個一個去琢磨去學習。 第二個維度:學咪蒙起標題技巧背后的方法。然后,我就明白了,咪蒙說些好標題的方法就是要引發(fā)用戶的好奇心、要在標題中自帶矛盾、要把話說一半留一半等等。然后她說,你的標題一定要簡單、粗暴、甚至是要極端一些,嗯,我又明白了。然后,我知道,咪蒙的一篇文章可能要取出幾十個上百個標題來,甚至還要發(fā)到標題顧問群里去讓大家投票,嗯這不又學到一個方法么。然后我又學到,咪蒙的助理每天都要去搜索各個大號、朋友圈的牛逼標題,然后大家一起分析,你看又學到一個方法。所以,到這個維度的時候,就比第一步更深入更進一步了。 第三個維度:學習方法背后的認知。這個就比第二個維度更近一步了。你會想咪蒙為什么每天要在標題上花那么大的功夫?因為在咪蒙的認知里,標題極其重要,甚至比內容都重要。 那咪蒙為什么非得把標題起的簡單粗暴呢?因為咪蒙認為標題一定要讓用戶2秒鐘之內看明白,不能超過兩秒,因為用戶刷朋友圈的速度很快,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 第四個維度:學習認知背后的成長路徑。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問咪蒙為什么是這樣的?羅振宇為什么是這樣的?新世相的張偉是怎么一步一步把新世相做得這么牛的。 你把頂尖高手的路徑搞清楚,你會有更加深入的認知。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去分析,咪蒙為甚么會在表達上變成如此極端、如此會引發(fā)強烈情感共鳴、又如此那么喜歡宣揚女性要獨立要有錢要自己給自己安全感,這時候你就得去她的成長路徑了,你看看她的原生家庭,你看她母親的婚姻,你看他父親有多極端,你就明白了。現在的你,都是過去的一點一滴堆成的。今天不展開講了。 除此之外,你學習頂尖高手的時候,要挑每個方面最頂尖的,比如學取標題我就學咪蒙,學策劃爆款活動我就學新世相,學怎么投廣點通我得研究下一條、電影工廠,學怎么玩轉評論區(qū)回復我得看看腦洞運營等等。 03精進,要拼誰更有耐力這幾年,我經常對身邊的人的學習和成長行為進行觀察,然后我就看到一個普遍規(guī)律: 當人們在進入一個行業(yè)、做某一個職業(yè)或者學習某一項技能的時候,80%的人在前半年尤其是前三個月都是進步很快的,半年之后就開始放緩,一年之后你就看不到他的成長了。 為什么呢? 因為你剛開始進入一個行業(yè)、做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是純小白,你什么都不太懂,你身上帶著一種初學者的心態(tài),會如饑似渴的學習新東西,這個狀態(tài)由幾方面促成的: 01 你剛入行確實什么都不會,所以你想不想學你都必須要學; 02 你剛入行,一切對你來說都是新鮮的,不逼著你學,你也有興趣; 03 正是因為你剛入行,之前啥都不懂,所以你學一點就有反饋、學一點就有反饋,所以這個階段,學習是非??鞓泛陀谐删透械摹?/p> 可半年之后呢? 該學的都學的差不多了,工作都能正常去做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學習還是實踐,都已經毫無新鮮感了,更重要的是,學習的正向反饋變少了,之前的學習讓你從0分做到了70分,但接下來你可能非常努力的學習倆個月,很多工作也只能從70分做到72分,學習變得沒有那么快樂和有成就感了。 一年之后,更嚴重,所有都變成了例行公事,你甚至開始討厭學習了。 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工作一年后,停止了成長。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很多公司的很多員工工資好幾年不怎么漲,因為你的能力停止增長了,你的薪水當然也差不多停止增長了,偶爾給你漲個一千兩千,不過是因為物價上漲了而已。 所以說,你要想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高手,更重要的不是你的爆發(fā)力好不好,而是你有沒有持久力。 你的精進之路,要持續(xù)有耐力,你要以天為單位精進。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你應該聽說過,他除了會投資,還是全世界最會學習的人,關于學習,他說過一句話,你要保證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比你今天早上要聰明。 這就是每日精進。 我進入新媒體行業(yè)才剛剛滿兩年的時間,都已經成為能給500強做培訓、能開線下課的講師了。你可能第一反應是很快,這么短的時間成長如此快。 但兩年真的很短么?兩年超過700天!! 如果整整700天里,你每一天都能做到晚上睡覺的時候比早上更聰明了,你的成長就是巨大的,你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牛逼。 不夸張的說,我這幾年就是這么過來的,因此我用三四年的時間在這個領域里收獲了很多人十年的成績。 為什么?沒有那么多原因,我智商情商都不高。 你拆開算,如果按一天一天的算,很多人10年里真正做到每日精進的天數,加起來可能真的沒有我3年多。如果你能做到每天都比前一天進步,相信我,變得牛逼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會來的很快,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這是說精進要以日為單位,做到每日精進。 那精進要以年為周期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你想成為這個領域的絕對高手,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要放在足夠長的周期里去看這件事,因為我們剛才說了,很多人的精進之路在一年后就停止了。 有句話叫,越對未來有信心,越對當下有耐心。 其實就是讓你放長線,釣大魚。反正我就是這么要求自己的,我起點低,沒有那么多資源,那我就賭那些時間復利強大的能力,未來一年、兩年、三年,我繼續(xù)日復一日的精進。這樣的核心競爭力一旦形成,別人想做到你的水平,必然也要經歷這個過程,所以越難的事情越要早做久做不停的做,成功的道路上一點都不擁擠。 這一點,我們從更現實的意義上說,精進的目的是什么?應該帶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精進? 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題——“我們要成為這個領域里金字塔頂端的人”。 你一開始肯定是在金字塔的底端,你怎么就能站到金字塔頂端呢? 要記住,你是把別人當梯子,你是在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走,那誰特么愿意讓你踩著自己肩膀往上走呢?他自己還想往上走呢。 所以怎么辦呢?充滿動機的去競爭!你干掉一個對手,你就能踩著他肩膀往上走。如果這個領域里有100個人,你排在90名,你就是最底層的,你干掉一個對手,你就往上走一步,你一個月干掉10個,8個月后,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前十名。 所以,沒什么大道理,就去干。 04賺錢,要變得不可替代我們每天工作這么拼命工作,目的是什么?其實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賺錢,這個大家應該都認同,每個人都想賺更多的錢,當你想賺更多的錢的時候,你要想的老板憑什么要給我更多的錢,我想要100萬的年薪,老板憑什么給我100萬? 我剛入行時,啥都不會,月薪5000,說實話已經非常開心了,我都覺得我拿多了。 但僅僅過了8個月之后,我跟我的領導說:老板,我要申請加薪。 老板說:好,你說個數吧? 我說:你覺得我值多少錢呢? 老板說:你說吧,給個數。 然后我就開口了,我提心吊膽的說了一個幾倍的數字。但是,老板假裝思考了一下就馬上答應了。為什么我要的這么高呢,老板還一口答應了? 進入新媒體行業(yè)之前,我是在北京西單大悅城做服裝店店員,不瞞你說,最后走的時候我算是被開除的,而且是當著其他同事的面,我們店長當場表態(tài)說不需要我。我當時底薪是2300元。 對比一下這兩個經歷,回過頭來再說,你值不值錢最重要的標準是什么? 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我在做服裝店員的時候,老板看我不順眼老給他提建議,一抬腳就把我踢掉,就是因為,這種服裝店的服務員,它一天能從58同城上招10個來面試,只要他愿意,也是說,我走了,隨便一個人來都能頂替我,說不定比我還干得好。 創(chuàng)業(yè)邦的時候,我開口就是n倍工資,老板一口答應,因為我走了,他可能花半年時間都找不到第二個我,就是這么簡單,當時很多大號想把我挖過去,給出的薪水都遠超我當時的工資,而且也遠比他們在招聘網站上寫的那個最高的數還要高,原因就是不可替代性。 你去根老板提加薪或者思考自己薪水怎么漲的時候,你要問自己一句:我在公司或者這個行業(yè)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強? 所以,你要想賺更多錢,就要不斷的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你的不可替代性越高,你的薪水就越高,這是一定的,市場會有偏差,但記住市場的偏差都是臨時的,你值100萬,你今年拿不到100萬,明年肯定能拿。 你說你老板瞎他看不到,一般不可能,瞎的很難做老板。如果你老板真瞎,也沒關系,你老板的競爭對手不瞎,他會給你100萬。 怎么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我這篇就想說兩點:一個是專注,一個是選擇。 先說專注。 我在月收入兩萬的時候,不會修圖,不會做PPT,不會談合作,不會做GIF圖等等,我就會一件事,寫爆款文章,我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做到不可替代,我就值錢。你啥都會,會修圖、會排版、會做ppt、會談合作,啥都會,那你為什么拿的錢沒我多?因為你雖然啥都會,但你每一個都沒做到極致,也就是大家都能替代你。 不要小瞧專注。你只要專注在一個小領域,做到足夠牛,做到不可替代,那么在這個時代,你一定能賺到很多錢。比如說給羅永浩做PPT的,許岑,他PPT做得足夠牛逼,一年就能賺幾百萬。 再說說選擇。 選擇很重要,這篇先不聊大方向的選擇,說說被很多人忽視的日常工作中的選擇。每一次你都要問,我這樣選擇是否能提高我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在創(chuàng)業(yè)邦的時候,2016年我升職為新媒體運營經理。 當時我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去管理一個100萬的大號,管理6個人,在公司風光、有地位,但我沒去干。我選擇去幫公司從零到一做一個新號,就帶著一個人去做,又苦又累不風光,在公司的位置也不夠。 那為什么我做了這樣的選擇?因為,你招聘一個能管理百萬大號的運營主管,和招聘一個能從零到一做出一個號的人來說,哪個更難?當然是后者。所以我就做了那個暫時不怎么樣,甚至有風險,但長期看來會增加我的不可替代性的選擇。 再比如,2017年很多社群想要找我去分享,有很多大會邀請我去講一講,有很多平臺想要去直播一下,但大部分我都沒去,因為2017年我的目標是成為這個領域的課程第一名,做那些東西挺好,但前提是我手里已經有最牛逼的課程了,但還沒有,所以整個2017年我?guī)缀跬说羲心切〇|西,一心一意閉門寫課。 我做事的方式都是這樣,如果我定下一個核心目標,一切不能幫我更好的去完成這個目標,打造這個不可替代性,那我一定不去做,不管表面上看起來有多風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