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說:當時只道是尋常。 年少讀詩,總喜歡那些蕩氣回腸或柔情萬里的詩詞,感覺每一句都充滿了深意。直到多年以后,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才能真正讀懂詩中的情意,然后潸然淚下。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年少時以為自己懂得了人生的愁苦,侃侃而談生活的不如意,仿佛自己是一個洞穿世事的智者,能夠看清楚生活的真相,面對生活的苦難。 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受過的一些挫折后,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愁苦是說不出的。有些事情不知道如何說,向誰說,只能自己消化。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年少時,意氣風發(fā),縱情歌酒,中年時,失意低沉,患得患失。 到了暮年,把該放下的放下,該看清的看清后,才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悲歡離合自有天意,既然如此,有何必感嘆呢!順其自然吧!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 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 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年少讀詩,對這句話很美,很美! 等到中年,才越發(fā)感慨那句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的深意,是啊,故鄉(xiāng)遙遠卻無法回去,內(nèi)心痛苦卻無處化解。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近現(xiàn)代·王國維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 零落花如許。 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 舊恨千千縷。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年少不懂離別,不懂物是人非。只有經(jīng)歷了天涯離別后,才發(fā)現(xiàn),綠窗與青天如故,卻已經(jīng)不是當時的風景。 時光流逝啊,人世間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鏡中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和離樹飄零的落花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宋·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 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光陰似箭,重回故地,柳樹下的小舟尚未系穩(wěn),我就要匆匆忙忙回到家鄉(xiāng)啦! 我年少時的老朋友呢?眼前滿目是蒼涼的舊江山,買上桂花,帶著美酒,卻已然沒有了年少的豪邁??!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年少時,總想著出去闖闖,待到成功時衣錦還鄉(xiāng)。 可是, 有時候,一旦分別,就身不由己。在遠離家鄉(xiāng)的某地,共看一輪明月,才發(fā)現(xiàn),月亮還是家鄉(xiāng)的最圓。我的那些兄弟們呢?卻已經(jīng)分散在天涯,無處打聽消息。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年少回家,總是令人歡快和興奮的事情,不理解為什么為“近鄉(xiāng)情更怯”。 等長大之后,滿面風霜,回到家鄉(xiāng),才感受到近鄉(xiāng)情更怯的真意,這都是源于對家鄉(xiāng)對家人愛與掛懷啊。 《寄黃幾復》宋·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年少不懂離別,以為朋友就是一輩子,一輩子聯(lián)系,一輩子往來。 可是,長大了,朋友就越來越不聯(lián)系了,想著當初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只能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朋友。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年少輕狂,最耐不住寂寞,總喜歡熱鬧,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走,往繁華的地方走。 可是歷經(jīng)繁華,感受了人世間冷暖,才知道,看不夠,看不厭的的,也許就只有敬亭山了。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人生如果不經(jīng)歷失去,又如何懂得珍惜的可貴。人生如果不經(jīng)歷繁華,又如何懂得平淡的可貴。 經(jīng)歷了轟轟烈烈,才懂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凡才是生活,一切都將歸于平淡。 |
|
來自: 單kjzy1r3bc1e9 > 《情詩,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