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意識到生命有多寶貴的時候,你就會特別特別惜命,但惜命的最好方法不是養(yǎng)生,而是折騰自己,把自己的生命淋漓盡致的燃燒透了...... ——方勵
當我看到這段話,一下子感到把我想了很長時間的想法說透了。
在我們的群里電視里沒完沒了的都是養(yǎng)生雞湯,討論的都是怎么做長壽,吃什么養(yǎng)生。我感到大家陷入一種狀態(tài),好像整個剩下的生命,就是選擇怎么活的長,怎么不生癌。即便是一次旅游,也要和生命的意義掛個鉤。
大家都懷念青春,但想想青春時,要錢沒錢,要閑沒閑,不一樣的就是做什么都不會想到“末日”,所有的年輕人都“沒心沒肺”“不知死生”的追女人掙鈔票,我們把這種狀態(tài)稱之為“活力”。既如此,為什么要集體在死亡陰影里選擇掙扎呢?
有二句話,一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另一句“小人喻以利,君子喻以義”。與其一日到夜喻以“生老病死”,我情愿當做小人。醉死掙錢總比嚇死好。何況這個時代還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可以讓人“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