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首先反應(yīng)在腦海里的當(dāng)然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陶淵明寫下的詩句啦,“狗吠深巷里,雞鳴桑樹顛”就完全貼合題主的要求。但陶淵明的田園詩我們都太過熟悉,在這里就不再選取。 有一批樂于行走在山水田園間的詩人,他們以描寫農(nóng)村景象、農(nóng)民生活、勞作場景等為主,寫出當(dāng)時代的鄉(xiāng)村生活圖景。這一類的詩歌,語言通俗易懂,描繪的畫面即使在今時今日看來,也會倍感熟悉。 范成大便寫了許多有名的農(nóng)村詩——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這種詩的一大好處就是,根本無需翻譯,讀過就自動會在腦海里面映出這樣一幅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燦爛,蜻蜓蝴蝶款款飛的鄉(xiāng)村風(fēng)景畫。 再看這首: 新筑場泥鏡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 一夜連枷響到明。 如果你曾有過打谷子的經(jīng)歷,你一定會立馬覺得這個場景寫得多妙!豐收的季節(jié),家家戶戶趁著天氣好開始打谷,樂此不疲地甩起連枷(我們那邊方言叫“連蓋(音)”),歡聲笑語,熱熱鬧鬧。 不過我們那時候打谷子是這樣打的(如下圖),手握一把谷子,往筐壁上摔打,谷粒就會自動脫落,掉進筐里。連蓋一般用來打油菜和胡豆。 《春日田園雜興》的前四句: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 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農(nóng)村生活有的時候其實很苦,面朝黃土背朝天,多大的太陽和雨都要在地里耕種,辛辛苦苦勞作,還得看天吃飯。但回過頭來,也確實有許多樸實的樂趣在,這是別的生活所無法替代的。 再看范成大寫的這些,鄉(xiāng)村生活一點一滴,都浮現(xiàn)在眼前:采桑,午眠,喂蠶…… 假設(shè)忘卻生存的困苦,面對的真就是這般閑適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