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臨證指南醫(yī)案》之七十九 中風偏癱 中風,有真中風和類中風之別,這里專指類中風,至于真中風,《傷寒論》桂枝湯證中有詳細論述,可以參考。 因風邪善變,所以中風有起病急驟,癥狀變化多端的特點。中風分類方法很多,比如根據(jù)所中部位有中經絡和中臟腑之分,根據(jù)所中時間有初中風和中風后遺癥之分,根據(jù)癥候表現(xiàn)可以分為脫證和閉證等等,不同的分類有不同的病機和處病方藥。 從今往后的幾篇文章,讓我們跟隨清代中醫(yī)名家葉天士的醫(yī)案,來一起認識中風偏癱這一大類疾病。 “脈左心肝腎,脈右肺脾命”。脈左緩大,肝腎不足,血不榮筋。制首烏、枸杞子、當歸、石斛滋補肝腎陰血,天麻、菊花平肝熄風,牛膝既可補肝腎,活血通經,還可引藥入腎。血虛風燥之人常便秘尿難,制首烏合胡麻仁既可滋補陰血,亦可潤腸通便,黑豆皮活血利尿,二便通則五臟通。縱觀全方,肝腎得補,二便得通,活血熄風,可謂肝腎平補之通劑。 患者四十七歲,正值壯年,陽擾風旋,皆因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枸杞子、桂圓肉輕補肝脾氣血。虛風初中,必然氣虛,黃芪、炙甘草補氣亦可助脾生血。牡蠣為沉降之物,以鎮(zhèn)肝陽,菊花散肝熄風。全方用藥簡便,于初中癥輕者最為相宜。 劉河間主張“六氣皆能化火”,治病善用寒涼。病機案中所論甚詳,不再贅述。方藥重用熟地,直補腎陰,肉蓯蓉、枸杞子、山萸肉、石斛補肝腎不足,牛膝活血通經,引藥下行,五味子味含五味,以安五臟,茯神、遠志安神定志。 以上三個醫(yī)案,重在肝腎不足,陰虛陽亢。但中風之癥,病機還有陰中陽虛、陰陽并虛、氣虛神衰等等不同,請您關注我,我們一起往下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