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同樣是一個社交場合。 不會溝通的人,他們遙遠不會成為職場的“幸運兒”,反而會因為自己說的話給自己挖坑。 不要抱有任何的僥幸,如果你總是在職場滿嘴跑火車,你就是在拿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開玩笑。相比于不溝通,不會溝通對你的傷害更大。 或許直到如今,你仍未發(fā)現(xiàn):到底是什么導致你的職場生涯危機重重。 那么,不妨看一下,你是否曾經(jīng)為自己挖過這些坑: 01. 八卦。 我們總是想要知道更多隱秘的信息,或是與別人一起談論不在場的某人。 如果你每天都有幾次八卦別人的談話,那么,不要懷疑,在你不知道的時候,你也一定會成為被八卦的主角。甚至八卦這個話題的人,就是剛才與你交談的那個人。 02. 評判。 有些人總是忍不住指點、評判別人。如果有人對你說一句“你怎么這么坑”,或是“你之前沒怎么做過這個吧”,你大概也沒有心情再與他多說幾句。 03. 抱怨。 與消極一樣,抱怨同樣是一種極具傳染力的負能量。職場上的任何抱怨,都只可能追溯至一個原因,那就是你對事件的無能為力。此時,你向別人抱怨,對方只能夠感受到一股怨氣;你若抱怨別人,那就很可能引發(fā)一場職場“戰(zhàn)爭”。 04. 借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永遠不可能把所有工作做到完美,你也不可能不犯任何錯誤。當你把事情搞砸了,你看到原因在哪了嗎?是你自己準備不充分,還是“天氣不好”、“機器故障”? 05. 獨斷。 在某件事物上,如果別人和你的看法不一致時,你會如何去做?相互交流探討,求同存異;還是不斷闡釋,直到對方表示認可? 說話是絕大多數(shù)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用語言準確表達出想法,并不引起對方的反感,卻是大多數(shù)人都欠缺的能力。 你的想法,經(jīng)過你的口腔加工之后,在別人聽來,可能早已沒有最初的模樣,甚至南轅北轍。 職場離不開溝通: 晉升需要與主管溝通; 計劃需要與下屬溝通; 項目需要與客戶溝通…… 如果你連職場的日常閑聊都做不好,就只會陷入迷茫與無措——“為何我工作認真、交流廣泛,就是得不到機會?難度真的是我運氣不好?” 毛一倩就是如此,她最自豪的就是自己朋友很多,總是可以跟別人聊得很開心。 最近,她卻十分苦惱:她正在尋求新的工作機會,然而,雖然簡歷十分漂亮,擁有很多面試機會,但最終都無疾而終。 沒有人告訴毛一倩,為何她的跳槽之路如此艱難。其實答案很簡單,她與朋友相處很愉快,她很幽默,但職場卻是一個嚴肅而正式的場合,在面試時表現(xiàn)太多的幽默,只會讓她顯得浮躁、不職業(yè)。 在職場上,想要避免這種“無妄之災”,你就要遵循職場溝通的基本技巧: 技巧①:準備兩套溝通系統(tǒng)。 你是否為自己始終如一而自豪,自豪于自己從不“兩面三刀”? 事實上,這并不值得自豪,這反而是在為你自己挖坑。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你要使用不同的溝通系統(tǒng)。舉例而言,有如下三個飯局: ① 全是相知十年以上的老友; ② 有熟人,也有陌生人; ③入職第一天的團建聚餐。 對待這三種場合,你會使用同一套溝通系統(tǒng)嗎? 在第一個飯局上,我們可以肆無忌憚; 在第二個飯局上,我們則要略微收斂,并主動與陌生人搭訕; 在第三個飯局上,少說話、多吃飯。 對于“熟人”,我們盡可以無所顧忌、為所欲為。但對待“生人”時,我們則要小心試探,明確對方的性格,拿捏好其中的尺度。 如果二者處于同一場合,你則要收斂起對“熟人”的肆無忌憚,以免讓朋友丟臉;并主動向陌生人搭訕,緩解尷尬的同時,調(diào)動席間的氣氛。 技巧②:不做閉環(huán)回答。 午餐時間,一個不太熟的同事坐在你的對面,這時,他主動搭話:“昨晚看球了嗎?”而你卻是一個對任何球賽都一無所知的人,你會如何回答? 1.“不好意思,我從來不看球……”話題結(jié)束,這個同事在“哦”一聲之后,大概就會突然發(fā)現(xiàn)今天的午餐特別好吃,專心吃飯不再說什么。 2.“最近有點忙,都沒怎么關注這些。你能說說嗎?”……“這樣啊,后來怎樣了?”……如此一來,你們就能度過一段歡快的午餐時光,并建立起不錯的聯(lián)系。 在溝通時,即使對方提起的話題,你一竅不通,也不要做閉環(huán)回答。當同事碰巧遇到一起時,比如中午在餐廳、下午在茶水間時,你們總需要聊幾句來打發(fā)尷尬的場面。 此時,不要聊八卦,不要聊緋聞,隨便找些新聞作為“淺談資”。 即使你完全不懂對方提起的話題,你只需表現(xiàn)出你的興趣就好。 事實上,當你向一個不懂卻感興趣的人,講起你最擅長的事情,這種體驗將十分美妙。 技巧③:不會幽默,不如沉默。 人們都喜歡幽默的人,但幽默其實是一種天賦,若沒有這種幽默,強行運用某個笑話或段子,反而會引起尷尬,甚至會導致對方的反感。 如果你確實不會幽默,不如沉默。 技巧④:別怕冷場,以免填坑變挖坑。 當一群都不很熟的同事坐在一起,卻沒有人說話,或是一段話題聊完陷入冷場,你是否覺得自己有義務要去填補這個冷場,讓氣氛再次活躍起來? 但結(jié)果往往卻事與愿違,你越想炒熱氣氛,氣氛反而越是尷尬。 如果在某個冷場中,你自認沒有炒熱氣氛的能力,那就拿起杯子假裝喝水,總會有人開口說話,嘗試結(jié)束冷場,你不妨扮演一個配合者的角色。 幫助別人填坑,總好過自己填坑變挖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