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前天去嫂子家做客,也是聽嫂子抱怨了很多,小侄子今年四歲,別看人小,但是脾氣那叫一個大,動不動就是發(fā)脾氣。嫂子有時候也是奇怪,一家人都非常寵著他,怎么還是天天發(fā)脾氣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吧,都覺得自己家的小孩子愛發(fā)脾氣,但是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小孩子發(fā)脾氣的這種表現(xiàn),其實是一種屬于孩子的溝通方式,是非常健康的! 很多家長可能會質疑小編,難道孩子發(fā)脾氣還是好事了么?難道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發(fā)脾氣么?如果孩子從小就這樣,那么長大后還得了?著名的教育專家麥克博士曾經說過: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千萬不要橫加阻攔,發(fā)脾氣不是壞事,往往橫加干預才會釀成大錯! 這其中的道理也很容易理解,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肯定是心中積蓄了很多不滿,需要宣泄才發(fā)脾氣,這個時候與其針鋒相對,不如讓孩子痛痛快快的將心中的不滿和委屈發(fā)泄出來,要知道,適當?shù)男关撁媲榫w對人體是非常有好處的,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有的時候,孩子哭一哭反而比憋在心里更好,要知道,眼淚積攢多了是對人體有害的,哭出來反而效果更好。 如果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家長變得惱火,不由分說就是一頓打罵,雖然一時能讓孩子老實,但是對孩子的內心造成的損害非常大。下次孩子再有什么負面情緒再有什么不滿,都會憋在心里自己消化,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非常內向敏感,不和大人交流,性格也會變得很孤僻,對孩子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 相信所有父母都不希望看著自己的孩子變得孤僻內向吧,所以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就讓他們痛快地宣泄,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下來后,家長再耐心勸導詢問緣由,幫助孩子解開心結,如果是無理取鬧,這個時候再批評教育也不遲。家長不要因為一時的心煩就大打出手,這樣會給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成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理解,孩子更是如此。有的時候,孩子發(fā)脾氣只是想要獲得認同,想要被理解,所以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耐心,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么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家長走進孩子的內心呢?下面讓小編為你簡單介紹幾個方法。 第一點,和孩子交流要多用正面的語氣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氣,不要過于嚴厲死板,讓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要多用溫柔正面的語氣,多用安慰鼓勵的話語,多使用平易近人的詞匯。有一點家長要切記,就是絕對不能嘲諷孩子,有的家長有時候不注意,動不動就是說一些冷嘲熱諷的話,這對孩子的傷害很大。記住,家長的鼓勵和寬慰才是打開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所以一定要多用正面積極的語氣。 第二點,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傾聽 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有效溝通,那么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一些傾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說完全的感同身受,但起碼也要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千萬不可動輒打罵,抓住孩子的一點小錯誤就批評沒完,這樣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產生畏懼和抗拒的心理,非常不利于親子交流。 第三點,學會尊重孩子 學會尊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大人覺得孩子還小,沒有什么自尊可言,所以總是強迫命令孩子做這做那,也不關心孩子的真實想法,這樣長久以往,孩子的內心會漸漸封閉,再難打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隨便給孩子做決定,做事之前最好詢問下孩子的意見。 以上三點你學會了么?小編覺得,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千萬不要火冒三丈的針鋒相對,要讓孩子宣泄心中的不滿和負面情緒,當孩子宣泄完再耐心勸導詢問緣由,這樣的做法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詢問孩子的建議,多一些傾聽少一些批評,這樣孩子才能擁有一個開朗陽光的性格。不知道你家孩子也是經常發(fā)脾氣的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