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能看見釣友到了水邊不看、不問、不轉(zhuǎn),放下釣箱就打窩。打窩似乎是個必選項,打窩似乎是釣魚的前奏!也有人說“不打窩子你釣啥魚啊”“釣魚要用糧食換”!其實真不是這樣的,在哪里打窩,怎么打,打多少都是有講究的。 ![]() ![]() 當我們雙休日能抽出一天的時間去釣魚時,你要計算今天能釣幾個小時,該怎樣打窩? 一,魚越稀打窩量應(yīng)該越少,窩料的味道要大一些,最好用散落狀態(tài)的餌先打它十竿八竿的就可以了,不要以為你打的窩越多釣的魚就多。 ![]() ![]() 二、因為你就釣一天,不可能把遠處的魚誘過來,正因如此我們選點時要選能窩魚的點,或者魚能來洄游的途徑,也稱為魚路,比如:河流中的彎子,接近最狹窄的開闊處,湖庫中的山水入水口、凸出部位,深淺交界處,大壩!雨季時的上游,邊上草多莊稼多的深水處等,魚稀窩打大了就是喂魚,魚是受到味道的引誘游進窩點,從吃窩料再到碰到釣餌的過程,窩打大了能釣3條,打少了就能釣出5條。 ![]() ![]() 可好多釣友會這樣認為"你看我打了大窩才釣了3條"實質(zhì)上那2條吃飽了走了,而釣魚人卻看不見。 ![]() 其實打窩子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是否打窩子,打多少窩子,打什么樣的窩子。比如低氣壓越打窩子越不來魚;如果一個釣點別人都打大窩子,味道重的窩子,您不打窩子,反而水里就您這一片是干凈底,魚可能就被那些打窩子的砰砰聲嚇過來了;有一次我在在沙廠水庫釣魚,撒魚前別人都半桶半桶的打窩子,我位置好,幾把顆粒就完事,魚上的比打窩子的多得多,可是如果我也那么大量的往里打窩子,好位置也會變死位置。 ![]() ![]() 那我們野釣時在一個水域連釣幾天是不是應(yīng)該打大窩子呢? 原則上:一、應(yīng)是以釣大為主,二、以粒狀不化的窩料為主(五谷雜糧),三、每次打窩不要超過二、三斤甚至更少,必須勤打,第一天打兩次,第二天減半量,打三次,第三天如上魚補窩斷續(xù),一次一把即可,如不上魚可按第二天的量再減半、打四次,后幾天的釣補窩就是,如需吃飯或休息那就多撒兩把。 ![]() ![]() 來的魚就別讓它走了,重點注意,中魚就要把它拎出窩外,別讓它在窩里攪和,如窩內(nèi)提竿跑魚,這叫蹬了窩子,再撒把窩料,休息會吧,釣也沒魚,都在窩外。 ![]() 總結(jié):打窩其實也是要酌情,更要避免不打窩釣不到魚的心理,只要判斷好了,不該打的就不打,要有信心,要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