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崔希范 簡介:《入藥鏡》,唐 崔希范著?!端问贰に囄闹尽蜂浻小洞薰胨庣R》三卷。今《正統(tǒng)道藏》中存四種,即《道樞》卷三十七所收《入藥鏡上篇》、《入藥鏡中篇》和《修真十書》卷十三、二十一所收《解注崔公入藥鏡》、《天元入藥鏡》。所謂「藥」指人的精氣神,即人的「三奇」;內(nèi)煉精氣神的過程稱為「入」;「鏡」指人心,心屬火,心火內(nèi)明則萬物明,故心鏡為煉養(yǎng)精氣神所不可或缺。是為書名的含義。書中結(jié)合易學(xué)與內(nèi)丹學(xué)說,架構(gòu)了一個系統(tǒng)的內(nèi)丹修煉理論和方法;強調(diào)煉內(nèi)丹的宗旨在于與道合真,效法自然的清靜無為;又以心和腎為煉丹根本,把修煉分為十六個層次,由淺入深,九轉(zhuǎn)成仙。 正文: 先天炁,后天氣,得之者,常似醉。日有合,月有合, 窮戊己,定庚甲。上鵲橋,下鵲橋,天應(yīng)星,地應(yīng)潮。 起巽風(fēng),運坤火,入黃房,成至寶。水怕干,火怕寒, 差毫發(fā),不成丹。鉛龍升,汞虎降,驅(qū)二物,勿縱放。 產(chǎn)在坤,種在乾,但至誠,法自然。盜天地,奪造化, 攢五行,會八卦。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 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驗。是性命,非神炁, 水鄉(xiāng)鉛,只一味。歸根竅,復(fù)命關(guān),貫尾閭,通泥丸。 真橐龠,真鼎爐,無中有,有中無。托黃婆,媒姹女, 輕輕地,默默舉。一日內(nèi),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 飲刀圭,窺天巧,辨朔望,知昏曉。識浮沉,明主客, 要聚會,莫間隔。采藥時,調(diào)火功,受炁吉,防成兇。 火候足,莫傷丹,天地靈,造化慳。初結(jié)胎,看本命, 終脫胎,看四正。密密行,句句應(yīng)。 入藥鏡注解先天氣,后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氣是虛無的東西,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列,捉也捉不得。它的散布,無處不有,它的使命,是主宰天地萬物的生化。在天地未生以前,是一團混沌境界,無形無相,這時叫做先天。到了天地萬物化生以后,如果站在天地萬物的立場而說,已是落在有形有相,這時叫做后天。后天有形有相;先天無形無相。至此已是劃分明白。然而氣之一物,好比金一樣,在地下是它,經(jīng)爐火是它,流落在張家的保險箱內(nèi)、李家的手提包內(nèi)也是它。千錘百煉,千轉(zhuǎn)百換,而在金的本身是永遠不變的。所以古仙說:“先天氣--先于天而不見其先。后于天而不見其后?!本褪沁@種道理。得,是得到;之作氣解;者,指脩丹的人;似,是好像;醉,是醉酒。這是說明脩丹的人,脩煉時有好像醉酒一般的證驗。因為已有人身,就有尸氣。入手時,雖然找到氣在后天的根源,去脩去煉(以后天呼吸尋真人呼吸處),卻是如醉一般變化。因尸氣和真氣(后天氣)的交流,而有如是的演變。到了尸氣受外面氣的漸漸薰陶,達到凈滅階段,這時一氣混然,純是先天,個中滋味,仍然似醉。要知周身懶洋洋,心里面糊糊涂涂,混混沌沌,杏杏冥冥,恍恍惚惚等等說不出的感覺,都是似醉的滋味。又因為這種滋味,正是神氣凝聚,返還造化的過程,無邊光明的開始。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學(xué)糊涂。醉不是真醉,而是似醉??偠灾?,此段所說的工夫,完全在一“?!弊?。能常,才能永久;能常,才能不離;能常,才能不變;能常,才能不二;能常,才能不分、不離、不變、不二。不分,正是性命合一煉成金丹的無上法訣,不得忽略過去。太上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庇终f:“常德不二。”又說:“不知常,妄作兇?!笨芍W郑诿懙ぶ械闹匾粤?。 日有合,月有合,窮戊己,定庚甲。 日為太陽,月為月亮;日此作人的神,月此作人的氣。天地有日月的合璧往返,才能化育萬物。日月有本身的養(yǎng)晦交光,才能光明永照。人有神氣的周流,才能生存;有神氣的合一,才能長生不殆。所以天地運行日月于天地外,是天地的丹法。至于吾人脩丹,也要效法天地。脩丹的人,得了明師丹法,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可去做工夫,做了一刻有一刻的造化,做了一日有一日的返還。做的時間愈久,得的益處愈大。不管在日間做工夫,在夜間做工夫,自然中都是“與日月合其明”的。因為天地、日月、人物的根本,都是一個原故。戊己是兩個土的別稱,戊為陽土,己為陰土。戊司坎,像月,此作人的氣。己為離,像日,比作人的神。所以參同契有“坎戊月精、離己日光”之說(因為戊是陽土,干為陽,坎卦的中爻是干;水是坎,月生水,所以月的精華是坎戊。已是陰土,坤為陰,離卦的中爻是坤?;鹗请x,日生火,所以日的光輝是離己。是戊己本身來說,天干中戊先己后;在造化中陽先陰后,所以叫戊為陽土,己為陰土)。脩丹的人,得了真正的方法,把外面的靈陽之氣,運到肉身之中。漸漸趕去身內(nèi)的陰濁尸氣,時久數(shù)足,身內(nèi)已是靈陽真氣的天下。這時融融泄泄,無限的快活在抱,自身有如珠圓玉潤的感覺,這就是己土成就的現(xiàn)象,也就是煉己純熟,到了這時,窮己的工夫已算做到要求。再行功法,加倍前脩,感來虛空中的靈陽之氣,和本身的靈陽之氣,兩兩配合,久久成為一個,這就是戊土成就。也就是七返九還。到此窮戊的工夫也算做到要求了。要知戊土、己土的精華,是互相含藏的。起初以身內(nèi)純陰,感外面靈陽,必須內(nèi)外合一,交感有地,才能互換互通;以真化假,以假成真。以后以身內(nèi)靈陽之氣,感虛空中的靈陽之氣,也必須不二不息,才能一貫通達,以真合真。這樣內(nèi)外合一,不二不息,就是“天人合發(fā)”“流戊就己”的工夫。世就是采外藥結(jié)內(nèi)丹,以內(nèi)丹合外丹的工夫,因此法度已立,便可了解庚甲的定律了。一月之中,初三一鉤新月現(xiàn)于西南方,丹家叫做月出庚。北做微陽初生的意思。十五一輪明月懸于中天,丹家叫做十五圓甲,比做陽滿的意思。這不過是指示人身上的陽生陽滿的道理,是和天上月生、月圓的道理一樣而已。初三所能現(xiàn)出新月一鉤的原因,完全由于望后的月能漸減、漸消,以至于無光可見,所以有這一段時期的退藏。十五一輪明月所以能圓滿無缺的原因,完全由于晦后的漸增、漸長,乃是這-段時間的積蓄。因之可以知道月的黑暗,正是月的養(yǎng)明;月的能圓,正由于月的下圓;月的黑暗,是月的守黑丹法;月的能圓,是月的知白丹法。這種“知白守黑”、“守黑知白”的丹法,不但是月的億萬年不變定律,同時也是吾人脩丹的定律。吾人果能效法天地,運轉(zhuǎn)日月,煉之又煉,損之又損,到了煉無可煉,損無可損,自然可以跳出天地有無之外,成為一位極品仙子了。 上鵲橋,下鵲橋,天應(yīng)星,地應(yīng)潮。 上下二字,是說明上下往來。鵲橋是修丹的一個關(guān)竅的比喻。牛女相會于空中,靠鵲橋飛渡;修士真陰真陽的交會,也靠此鵲橋。志士修丹,必由此處去,必由此處回,必由此處起手,必由此處了手。這里是神仙證躋圣位,必經(jīng)的橋梁。這里取義甚微,其巧妙無法用文字把它形容出來。果能由此處下手去修,可以和合神氣,烹煉陰陽;可以包羅天地,覆載萬物。此中真氣薰蒸,色身中有因氣液周流,自然生出海潮蕩動的現(xiàn)相。中和集云:“天癸生如大海潮。”正是指此。真陽發(fā)動,水珠呈象,好比天上的星斗,同是由于真陽凝成的一樣。潛虛翁說:“少陽之精,流而為星?!闭谴苏f。以上種種驗證,如果有方法使它不落形相,便是不落后天,才是真道。 起異風(fēng),運坤火,入黃房,成至寶。 我?guī)焻窍晌叹_有云:“巽風(fēng)者息也,坤火者神也,黃房即丹田,至寶即圣胎”茲節(jié)錄于此。作為這一段的說明。 水怕干,火怕寒,差毫發(fā),不成丹。 煉丹的原料,完全擺在人們的眼前。并不在乎什么三山五岳、蓬萊仙島。昔年秦始皇派人入海尋求仙丹,更有一般煉燒水銀(汞)、黑錫(鉛)的人,希望求得長生不死之藥是無比的大錯。完全是貪心用事及無緣遇師的緣故。然而這個原料是什么呢?其中最重要的成份,便是水火二物了。水是氣,火是神,心安、身安、意安,自然水清火烈。水火必須調(diào)和配合,才會凝結(jié)。水過多,勢必泛濫;火過多,勢必出范燃燒。水不夠就是火多;水過多就是火不夠。泛濫的水,和出范的火在身中,都可影響健康,霍亂傷寒,種種病癥,都會因之到來。所以修丹的人,明白此中道理,便以凝神、調(diào)息為入手的方法。凝字的目的和作用,在使水火配合平均。這樣一調(diào)一凝,使水因火的相當而不泛濫;火因水的相當而不亂燒。這樣防范有法,配合有度,水火不但不會為害,而且還會造化出金丹來。更進一步說,怕干、怕寒的怕字,含義有二:第一是怕水火失調(diào),釀成大病。傷身而叉不能成丹,這是事前曉諭其中利害的意思;第二是說明怕處遭魔,不可存有怕的念頭。修丹全在一心作主,“心為神之舍”;心的主人又是神,元神一正,萬魔齊消,否則群魔立至。這里要置生死利害于度外,不容你存有一絲半點的考慮,一分半厘的揣測,才算得法。古仙說:“擬議即乖?!边@句話真是千古不易的明訓(xùn)。如果你有怕意,管教你怕什么,就有什么;怕水火為害,水火就會為害。千萬不要存心到軌外試驗,如何?如何?不然的話,那就是以身試法了。功夫愈深,愈要謹慎。從古以來,修士由此遭受淘汰的,大有其人。所以孔圣說過:“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笨芍謶志褪桥?。心中生怕,就失去主宰;妄行水火,必然失敗。因此要想成丹,必須始終保持心平氣和,不許有一毫一發(fā)差錯,才有希望。由此可知古仙接引后學(xué),一定要覓取正大光明的人,和輕生死、重仁義的人。至于悲傷的人們則多私多詐,有失忠勇仁厚,不能去行圣道的苦心了。因為失掉忠勇仁厚,心中必然以利害為重,東顧西慮,南猜北想,或作或輟,進退不前,很難走入這個璞實為歸的深邃法界。 鉛龍升,汞虎降,驅(qū)二物,勿縱放。 鉛不是黑錫,汞不是水銀,乃是丹家藥材的隱語。什么是鉛?氣是它。什么是汞?神是它。神氣二物,威力極大,變化莫測,所以此作龍虎。丹家修丹,必須把神氣降伏,然后才能煉成大丹。為什么呢?因為神不亂走,才能心安。氣不渙散,才能身安。神氣合一,不落后天,才能生出法身。可是神氣二物,難于捉摸,怎樣才可使它馴服呢?這個全在驅(qū)的工夫了。因為吾人既有人身,必有人身的需要;既有需要,便易有妄想;妄想一生,元神立刻變成識神。沾染愈深,天真漸漸減少,只見妄想的識神,而不見活潑的元神了。這樣識神就把元神禁錮起來,奪了元神的寶座而自居,占有了吾人的身心,支配吾人的生命。更因為吾人在受生之初,一入母懷,渾然一點成為吾人的胚胎這是朕兆生機,叫做太極。到了脫離母懷,所謂先天元氣,變?yōu)榭诒呛粑?,便落在后天。因此后天呼吸,也把先天元氣禁錮起來,奪了元氣的寶座而自居,在吾人身心上與識神狼狽為奸,不肯一息偶離。因此,元神、元氣變質(zhì),龍虎就興風(fēng)作浪為害了。所以丹家要想找回元神、元氣,必先把這個為害的龍虎捉到,用驅(qū)的方法,把它趕進牢籠,使它在牢籠中有事做、有休息、有運動,自由于安樂國里,不得再為害身心。這時識神和后天氣已屬馴服,元神、元氣自然東山再起,作為吾人身心的主宰。吾人這個主宰一經(jīng)建立,不但可以成就千百億萬化身,而且將來不難主宰天地,度化眾生,永躋于不生不滅的圣位--仙佛境界。要知加害元神、元氣,而元神元氣不予敵對的原因,就是后天神氣。后天神氣,就是所比喻的龍虎。你想想還可縱虎歸山、放龍入海嗎?祖師團陽翁說:“開口神氣散,意亂火功寒,長生大道,竊恐不成?!睗撎撐陶f:“金丹之道,徹首徹尾,無過驅(qū)二物,勿縱放之訣?!币陨嫌?xùn)示,要徹底體味,才知此中至理。 產(chǎn)在坤,種在干,但至誠,法自然。 周易說:“干為首,坤為腹。”這是說明后天色身上的部位,并不是先天的道理。太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大道的根源,不出自然二字之外。自然的解釋,就是自然而然,完全不讓人心作主。即使起初用點人心,而人心(勉強),還是效勞于道心(自然);并不是道心將就人心。這是主要的分際。還有一個分際,就是金丹無陽不生,無陰不產(chǎn)。陽由陰而產(chǎn),陰由陽而生。陽就是干,就是氣;陰就是坤,就是神。陰陽配合,是造化的自然;乾坤交泰,也是天地的自然。修丹的人,入手神氣相會,叫做坎離交,到了神氣大定,完全元神、元氣相會,叫做乾坤交(神氣發(fā)源于神氣;坎離發(fā)源于乾坤)。古丹經(jīng)說:“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边@一點東西,是元神、元氣化合后所產(chǎn)的第三物品。這個物品,就是圣胎。由此可知圣胎的父親,是干,是金公,也就是元神。圣胎的母親,是坤,是丹母,也就是元氣。這個元神、元氣,本身無形無相,無色無聲,不在后天有形之內(nèi),所以至靈至妙,成為仙佛出生的根本。至于圣胎養(yǎng)成后,神通廣大,變化莫測,就是發(fā)源于先天自然的原故。此中雖然說明干下種、坤生物的道理,然而要想發(fā)生作用,大都在乎至誠二字。至誠才能不息;不息才能長久。起初“一意規(guī)中”、“若忘若存”;最后“內(nèi)外渾忘、有無不立”,那就“自然鼎內(nèi)大丹凝”了。若是學(xué)者只知在色身臍下找坤、找玄關(guān),雖然積氣日久可以運轉(zhuǎn)河車,然而與太上“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全”的道理不相符合,未免還是落在后天有形之內(nèi),不能得到超脫。黃元吉祖師說:“煉丹者,雖離不了后天有形有色之精氣,以為之本,卻亦不全仗于此也。蓋后天精氣,皆有形質(zhì),既有形質(zhì),便有氣數(shù);生死輪回,勢所不免?!庇终f:“著形著色,皆非道之正宗。”可知乾坤與坎離不同,后天和先天不同,勉強和自然不同,著色著空,和不色不空不同,正宗和非正宗不同。明白此理,吾人細心想想,取法乎上,再去修丹,是不是比較路近一些。 盜天地,奪造化,攢五行,會八卦。 盜、奪二字,是仙師崔至一真人對于人們的告戒;攬、會二字,是對人們指示逃出生死輪回的方法。由此可見上仙慈悲之恩了。吾人學(xué)道,應(yīng)當于此處認識清楚,不要忽略過去才好。把人家的所有私自竊來,叫做盜;把人家的所有,用自己的力量爭取過來,叫做奪。由此二字推測,可知吾人現(xiàn)在淪落于何等的處境了。這個處境便是淪于后天輪回之中了。因為有了人身,就有氣數(shù);有了氣數(shù),就有輪回;而本來仙佛境地,已非我有。問心想想,是否由于以前本身造罪作惡的行為所得到的后果?明白這點,便應(yīng)馬上拿出圣賢的本錢,發(fā)出救度眾生的大愿,一方面盡力去做濟人利物的事,一方面再行訪求圣師,乞求指示返本還元成仙證圣的方法。有了這樣正大的心愿,那便極易邀遇接引。既得圣師接引,便有成仙證佛的希望。有了這種希望,便要自己長進,百折不回,愈磨愈堅,多施陰德,多做善行,養(yǎng)或浩然的正氣,光明的心理,自然容易承當大道,作為頂天立地的完人。然而浩然正氣,“充塞乎天地之間”,“包羅天地之外”,用什么方法去養(yǎng)呢?方法就是“攢”“會”二字。攢會就是不二,不二就是不變,不變就是不散。不二、不變、不散,就是大道的究竟根本,就是仙佛的歸宿。要知金木水火土為五行,五行是有數(shù)的,有數(shù)就是二了。干、坎、艮、震、巽、離、坤、兌為八卦、八卦是有位的,有位就是列了。有數(shù)、有位,就是有名、有相。這種名相多而又多,正如人的念頭,千思萬慮不能合一一樣,好比人的氣息不能停止一樣。因此,這些不能合一的念頭,和不能停止的氣息,占有了人我的身心,演成生、老、病、死。所以丹法要旨,就是化萬變成不變,以不變應(yīng)萬變,這樣工夫就是攢會工夫。如何攢會呢?古仙年中取月,月中取日,日中取時,時中取刻,刻中取符;一符之速,能奪天地之造化。這些比方,好似有這樣一符不可。但明白的說來,時間一到,神氣便自然交并;二者自然就歸一了。萬念也化成一念了。這時渾渾混混,現(xiàn)出天地沒有誕生以前的本來面目,也就是五行八卦出生的根本;如果修士能常久攢會,不落形相,不難于這個不睹不聞的地方,養(yǎng)就胎仙。 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 八卦中的坎,北作水。因為坎卦當中的一畫是實的,而水的本體,也是實的,所以北作水。八卦中的離,比作火,因為離卦當中的一畫是虛的,因火的本體,也是虛的,所以比作火。這是后天,(有形有相)水火用后天坎離相比的道理,還不是先天真水真火的說明。先天的真水,不是坎而是干;先天的真火,不是離而是坤。要找出真水,必先找到坎;要找出真火,必先找到離。為什么呢?因為坎卦三爻,上下二爻是間斷的,當中一爻是相連的;中為主,當中一爻是來源于乾卦,和干爻一樣。干為金,坎為水,坎水發(fā)源于干金,為金生水。由此可知,干金在坎水之先,為坎水之先天(真水);坎水在干金之后,為干金之后天了。推而至于離卦,其中間一爻是間斷的,毫無疑義的是發(fā)源于坤卦,而證明出來坤在離先,離在坤后;坤是離的先天(真火)離是坤的后天了。這是丹家所謂先天乾坤,后天坎離的道理。先天無形無相,比作干金坤火;后天有形有相,比作坎水離火。先天可以永久不壞是真,后天時刻要壞是假。假的對面就是真,真的對面就是假。吾人借假修真,目的就是找到真水真火,也就是找到先天。至于先天二字,古仙又有先天中的先天,和后天中的先天一說。又說:“后天中的先天,益壽延年;先天中的先天,證圣成仙?!泵靼渍f來:所謂先天中的先天,是天的出生根本,也是彌漫太虛、包羅天地的一氣。后天中的先天,是人物出生的根本,也就是介于四大的一氣(地水火風(fēng)是四大)。氣氣雖然相通,必須找到而成為這一個氣,才能連貫而成為那一個氣。由近而遠,由小而大,由后天而先天,才是自然返還的道理。更明白的說:吾人修丹,入手應(yīng)以天地為鼎爐。天是虛的,地是實的,中間有一氣,不虛不實,是后天中的先天。因為有了人身及呼吸一氣的掩蔽,這一氣不能出現(xiàn),必須以神交氣,做到“神交體不交,氣交形不交”的階段,才能把這后天中的先天一氣發(fā)現(xiàn),作為丹基。再去配合先天中的先天一氣證成金仙。后天神氣一交,外呼吸就漸漸消失,已是到了“杏冥恍惚”的境界,時間長永,真水真火自可推動色身中血氣(所謂心中之液、腎中之氣)互相交媾,上下周流,煉去后天,變成先天。先天中的先天一經(jīng)成就,就是金仙證位了。能夠達到金仙證位,豈不就是永駐青春不再衰老了嗎? 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險。 水向低處流,水就下,這是水的本能;火向上面燒,火焰上,這是火的本能。煉丹既用水火,水火又有真水真火的不同,究竟水火有什么證驗?zāi)??這就要“返求諸己”,向身中體驗了。道家談身,有色身、法身的分別;色身是臭皮囊;法身不是臭皮囊。水火在色身中作用,可以洗骨換髓,把其中的污穢血氣,一點一點的調(diào)換,一點一點的抽添。調(diào)換抽添,古仙有河車工法,取意就是引真抗假;把先天的神氣,運向身中點化陰質(zhì),每人因為生理上、及心性上的不同,色身中的證驗,不完全一樣。例如:積氣日久,口中津津香液,清甜有味;再久,腹內(nèi)溫溫有氣轉(zhuǎn)動;再久,向上沖突,達于心口;再久,沖上頭部,降下腹部;再久,達于四肢各部;再久,渾如風(fēng)起,嗚嗚有聲,上上下下,一身周流不停,四肢動搖,不能自主;再久,由鼻到頂門處一氣沖上隆隆作響;再久,頂門跳動后,如有水珠下滾,這種現(xiàn)相,不可注意,完全是出于氣機的自然,水火的本能,沒有一絲一毫故意的造作,這就是色身上水火造化的證驗了。至于法身上的證驗,也不外真水真火的造化,色身上到了河車停輪,沒有法相以后,法身上的感覺也因之愈來愈顯,起初渾然覺有一靈,不知所在;再久,若現(xiàn)于腹胸二處;再久,一靈躍然,居住于氣穴之間,時刻不離。未入混沌,神氣不分;入了混沌,或像游龍般的飛舞,不知所起,不知所止?;蛳裨聺M千山,或像停云流水;或霞光澈天,或虛白滿目。至于行住坐臥間(未入混沌),或現(xiàn)點點白光如雪飛一樣,片片紫氣如飛虹一般;或金光罩體,或滿耳笙歌。種種變化,也不得當做這就是大道,不過是先天水火點化尸氣所發(fā)生的變化罷了。及到火熄水干,自然干元面目,永遠在抱;一元真體,永恒長久。 是性命,非神氣,水鄉(xiāng)鉛,只一味。 混然翁說:“性即神也,命即氣也?!彼坪跻咽钦f明神氣就是性命了。然而這里又說是性命不是神氣,究竟是什么道理呢?金丹一物,是神氣化合后返成元神元氣、再把元神元氣配合而得到的結(jié)晶。于此可知修丹是把后天神氣作為始用,把元神元氣作為終用。元神元氣是先天,也就是性命,性命是元神元氣的代名詞,而后天神氣是元神元氣的低級代表罷了。使用元神元氣,必須先把后天神氣收回,收回后天神氣才能發(fā)現(xiàn)元神元氣。那是說。要想找回主人,必須找到代表;找到代表,自然找回主人。因此可以證實所謂性命的元神元氣,和后天神氣的關(guān)系至為密切了。明白的說來,前者后者不過一而二、二而一罷了。崔仙翁強調(diào)是性命不是神氣的本旨,是教人去探求主人;而混然翁談及后天神氣,是教人不要忽略了代表。主人的代表是代表主人,代表的主人豈不是同代表一心一德、息息相關(guān)嗎?可知二位仙真發(fā)言和立意并不是兩樣。水鄉(xiāng)鉛即是水中金。這味水中金,不是后天精氣神,也不是先天精氣神;而是后天精氣神出生的根本,先天精氣神的主宰。這個主宰,無邊無際,不虛不實,有感馬上就通,動罷馬上就忘,沒有一件事能把它牽掛得住。一靈獨照,前無所思,后無所慮,現(xiàn)無所想,是吾人唯一不二的元神,所以稱做只一味。沒有它不能團聚先天神氣,結(jié)成圣胎;沒有它不能煉成千百億萬化身,證成大羅金仙。必須把它煉到純熟無比的地步,確實不受色空和形體的約束,不能算是真正拿得起、放得下。吾人必須時時刻刻在大大小小的事物來反應(yīng)時,去在自然中體驗,才能知道應(yīng)變的神妙。時時刻刻在天谷中、氣(氣)穴中去安撫,才能把這個神妙養(yǎng)育長大。沒有應(yīng)變的能力,一定會隨波逐流,墮入生死輪回。沒有充分的養(yǎng)育,必不能長成這種能力,這種能力的發(fā)育,不出一個中字的處所。這個中字是水源發(fā)生的地方,所以稱做水鄉(xiāng)。水鄉(xiāng)只有這一靈,是超然不變,有如堅金一樣,所以稱做水中金。又因為金或鉛投入水中,不管水的深淺,可以立刻一沉到底,不受水的阻力,好比吾人一靈養(yǎng)成,不受任何事物牽掛(阻力)一樣,所以此作水鄉(xiāng)鉛。吾人如果能在此處認識清楚,修丹才不致于落空。 歸根竅,復(fù)命關(guān),貫尾閭,通泥丸。 這一段是仙翁指示后學(xué),修丹做內(nèi)功的一個門徑,這個門徑是吾人成仙證道的必入之門、必行之徑。里面非常寬大,非常寂靜,非常清潔,非常深遠。古仙得藥、還丹、結(jié)胎,都在此地。進了這個“入德門”,就是仙子;出了這個門,就是凡夫。這里面寬大無邊,可以把天地人物包羅凈盡,所以叫做“其大無外”,然而這里卻又什么有形的東西都沒有;線芥塵沙,都存留不住,所以叫做“其小無內(nèi)”。又非常玄妙,難以捉摸,所以叫做玄關(guān)。這個玄關(guān),也就是“竅”。說關(guān)說竅,名目不同,其實仍是一個不內(nèi)、不外,不有、不無的東西。吾人得了這個關(guān)竅,可以反還造化,漸漸把壽命恢復(fù)了比天一樣的永久,所以叫做復(fù)命關(guān)。比天相齊的壽命,是吾人本來的面目,就是吾人的根本,所以叫做歸根竅。吾人果能在明師處,求得了這個關(guān)竅,并得了入門的方法,及防危慮險的道理,積功累德,勇往直前,成仙成真并不是一件難事。至于在后天色身上,泥丸尾閭二處,是造化相關(guān)之地,頭稱泥丸宮,谷道后上骨中間,可以上通的一個關(guān)口,叫做尾閭。吾人到了河車周流,督脈任脈相互通達,那么氣(氣)液自然上貫到泥丸,下通到尾閭,上上下下,往往來來,拍拍生春,快活無比了。這種快活,是這一過程中的證驗,不得認為有了這個就是究竟,更要因此順其自然,于心無掛,才能達到內(nèi)外交養(yǎng),而收到內(nèi)外交煉的成果。 真橐籥,真鼎爐,無中有,有中無。 無底的囊叫做橐,有孔可吹的古樂器叫做籥。橐籥二字的運用,是煉鐵的人在煉鐵時,吹風(fēng)約火所有的器具。古仙采用這兩個字的用意,是比喻丹家鼓風(fēng)、燒火、煉藥成丹,所用的器具。爐是載火的器具,鼎是載藥的器具;爐內(nèi)有火去燒鼎內(nèi)的藥,再用風(fēng)管鼓蕩,把藥煉成金丹,就是丹家所說的爐鼎法器。然而煉丹的方法,有自力更生的正宗,有非自力更生的別傳,所謂:“清靜而修”、“陰陽而補”的不同。其所用的橐籥、爐鼎是否完全一樣呢?這就要看年齡、福德、志向、等種種不同的情形而定了。以往諸仙當中,因法訣不徹底,功德不完備,第一步祇能證得人仙之果,是有的。一蹴而證神仙、天仙者也是有的??偠灾薜ひ怨Φ聻橹?,誓愿為先。功德的進修,是養(yǎng)成自己的心安;誓愿的確立,是養(yǎng)成自己的大量。心安量大,才是修仙、修真的唯一先決條件。至于鼎爐橐籥,不管是修向什么果位,其必須要用的道理,及形容鼎爐橐籥的說法,是永久不變、更是永久相同的。學(xué)者盡可以由于古仙的指示,努力向師叩求法理,向自己去證效驗奸了。證效驗在有無中間,其中有必須先以橐籥為用,橐籥鼎爐都加上一個真字的用意,可見這是先天的事物。并不是以有形有相為其主體。純陽祖說:“絕不用器械?!笨梢韵胍妰?nèi)在的一斑了。爐內(nèi)自然有火,鼎中自然有藥;修外藥,結(jié)內(nèi)丹是自然中的事。以內(nèi)丹合外丹,也是自然中的事。非入自然不能發(fā)生變化,非能主宰變化,不能得力于自然。這里面的作用,完全在一真字,吾人修道目的,也是成就一個真字;要想成就這個真字,非從心地上、和法身上著手不可。至于自然中所發(fā)生的種種變化,恍恍惚惚、無知無識中,忽然一驚而醒,這是無中生有。一醒之后,又入恍惚,這是由有入無?;旎煦玢纭⒋箪o大定中,忽然色身上感覺氣液周流,這是無中生有。河車停輪,又入混沌,這是由有入無。在“無何有鄉(xiāng)”中,空空無物,忽然一靈跳躍,是無中生有。一動即靜,復(fù)入“無何有鄉(xiāng)”,這是由有返無。無中有,說明這里并不落空;有中無,說明這里并不著色。不空不巨,不有不無,守是玄,才是真。呂祖說:“靜則無為動是色?!弊详栕嬲f:“無中生有煉先天。”黃元吉說:“內(nèi)外渾忘,有無不立,才是真詮?!倍际钦f明此一段的究竟。 托黃婆,謀姹女,輕輕運,默默舉。 修丹不外陰陽,陰與陽相戀,陽與陰相投,是天經(jīng)地義的道理。找不到陰,必引不來陽。不知陽的所在,陰也沒有用武之地,這也是“事有必至”的道理。古仙把姹女,比做離中真汞。離中虛,稱為中女。可是因為離卦中虛的一畫,受了兩邊干爻的束縛,不能直接和同類交感,只得求于虛爻在外而又相類的兌卦了。兌為少女,又叫先天妙鼎,種種此喻,不過說明姹女,是一個可用的陰卦。必須這個陰,才能引來外面的陽。修士要想煉成大丹,非借重這個姹女不可;要想借重姹女,更必須找到能和姹女互通消息的黃婆不可。古仙以黃婆比作人的真意(意屬土、土色黃,土能生萬物,俱有母德,所以叫做黃婆”,可以內(nèi)外互通消息,使陰陽因為有她,才能得到配合。所以請她替姹女做個媒人,介紹一個郎君,使他們能得到配合。這個郎君,古仙稱他叫做金公(干為金、為天、為男的取意)又叫做外公(男在外的意思)??偠灾迸俗魅说纳?,金公此作人的氣。陰陽配合,就是神氣相戀。神氣自從人離開母腹以后,即因之分家不能見面,自家神氣分離,可以演成生老病死;修士知道這種關(guān)鍵,就急急使神氣不再分開。神氣不分不離,就是姹女嫁給金公,使神氣能得配合,也就是托黃婆替姹女做媒的結(jié)果。這個結(jié)果,就可以長生。 運舉二字,是神氣配合的方法;輕輕然然,是方法的方法。修丹以自然為準,運舉是劃上自然的-個動作;輕輕然然,動作中接近自然的一個步驟。這個步驟,是后天人心向先天道心。后天呼吸向先天胎息一種交代的儀式,也是由凡人圣的儀式。紫陽祖說:“但安神息任天然。”又說:“我命由我亦由天。”可見這里面的細微節(jié)次了。這種節(jié)次,如果運用時不加一分一毫勉強,管教你進入杏冥境界容易,煉成大丹亦不難了。 一日內(nèi),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 大修煉家,以天地為鼎爐,所謂“大地黃花盡成寶”,“一爻看過一爻生”,就是指示修士隨時隨地,皆可用功修煉的意思。因為先天元氣,不生不減,不增不減,彌漫于任何境界,因此丹家修煉,不管是在酒樓茶肆,會場戲院,街頭巷尾,風(fēng)林雨村,甚至槍林彈雨中,都可去做煉丹的工夫。做工夫靠著人的一個真意,真意就是吾人的清靜之心。這個心可以從任何污穢煩雜的場合,放出而又收回,收回而又放下去的。換句話說,任何境界都不能把他加以約束。事來就應(yīng),應(yīng)罷就忘的工夫,便是古仙“調(diào)心”、“煉心”的工夫。調(diào)得時間愈久,不平不安的心就會平安;煉的時間愈久,頑冥不靈的心,就會由冥而靈。心能平安,就不會自擾;心能靈,就不會為任何境界所迷。平素工夫至此,再行心息相依工法,和先天氣氣配合,比較由于一腔私欲未能大半消滅,而靠著入杳冥去消滅者,其得藥結(jié)丹的路徑來得簡捷。可知修丹一事,是以心地為主宰,心地的清靜,要無時無地不有。要點是在于肯不肯去找這個心,肯不肯合這個氣。滄溟翁說:“子午,乾坤,周天火候,皆在一日、一時、一刻之中?!痹囅胂耄魏螘r刻,豈不都在這個周流不息、一晝一夜的十二時中嗎?因此,時間已足夠使用而不勞再事選擇了(迅雷、烈風(fēng)除外)。于此可知,造物對于人類何等寬大?仙真對于人類何等慈悲?人類修煉何等容易?如果聞道不求,求之不修,修煉不力,自愿去做泉下之鬼,這能怪造化不仁,仙佛不慈嗎? 飲刀圭,窺天巧,辨朔望,知昏曉。 就字義言:刀、是先天真金造成的。圭、是戊己兩土湊成的。朔、在一年中間為冬至,一月中間為初一,一日中間為子時,在一時中間為初刻,在六十四卦中間為復(fù)卦,在人身中間為尾閭穴。望、在一年中間為夏至,一月中間為十五,一日中間為午時,一時中間為第四刻,六十四卦中間為垢卦,一身中間為泥丸。以上種種比喻,不過是說明有形有相的循環(huán)變化,是發(fā)源于無形無相之中。在無形無相中能有所成就,那有形有相自不會迷失吾人的本源。要知大道原來就是自然(太上說:道法自然);朔望交接,而為變化。這種變化,成為時間,這個時間是自然的一部份,是吾人初步入藥的憑藉。吾人果能于十二時中,腥腥不昧,就是踏過時間,走入自然,而求超脫的方法。無限妙化,都可在這里得到體驗,這是時間方面的說明。在空間上說:大地山河是自然中的一大部份,無數(shù)生物是自然中的一小部份;有形有相的小自然,和無形無相的大自然,是相連的。吾人修道,目的是恢復(fù)自然,更恢復(fù)到太虛同體的本來面目??墒且驗槭艿缴砩嫌行蔚募s束,已經(jīng)墮入生滅陷阱;要想逃出陷阱,必須找到可以恢復(fù)自然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神氣相交之地。所謂“刀頭圭角”“方圓徑寸”的小天地了。人心天心一經(jīng)交合,戊己二土即刻見面,先天真金即刻發(fā)現(xiàn)。這時神氣相凝,自然而然中,還到先天精氣合一的地步,渾渾混混,不知天地人我,一切造化都在此中成就。這時金之名刀,土之名圭,天--自然造化的巧妙,都在丹家的個中。個中相“○”。相“□”。所以叫做飲。個中的主宰,是清靜的心,“心之所至目亦至焉”所以叫做窺。飲也好,窺也好,皆是修士走入自然漸去勉強的方法,所謂“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罷了。此外用勿忘勿助的方法,去應(yīng)付昏沉心和明覺心,那么昏曉自然不會攪亂你的良知了。若存的方法,去應(yīng)付時間消長,那么朔望自然在你的“不神之神”之中了。能從此處修持,色身上變化,漸漸隨著法身上的變化而生變化,自然“無中生有”,大丹成就。 識浮沉,明主客,要聚會,莫間隔。 修丹的原料中,有兩種東西最為重要:一種東西其性質(zhì)好沉--鉛、坎、金、龜,常常作為它的比喻。氣是它、息是它。另一種東西其性質(zhì)好浮--汞、離、木、蛇,常常作為它的比喻。神是它、心是它,修士要知道這兩種東西,關(guān)乎吾人的性命。在煉丹時要了解這兩者性質(zhì)的不同,且會發(fā)生種種變化;而這些變化,卻是一種法相,并不是道的根本,不要因此受了它的迷亂才好。修丹又分彼我兩家:彼是他家,我是我家。他家的是道心,我家是人心;他家是自然,我家是勉強;他家是杏杏冥冥,元神元氣,無形無相。我家是明明白白,是分別心,呼吸氣,有形有相。修士明了此點,入手漸漸的會把他家當作主人,我作客人。他是主宰,我是臣屬,讓他發(fā)號施令,我徹底順從。果能照這樣去做,那么神氣自然聚會,心依息而立,息依心而住。心息相依,純?nèi)翁烊唬暱讨g,主人客人成為一家,心不浮,息不沉,一切分別的心,游離的氣,完全煙消火滅;而先天神氣即刻與天地合德,不再有所間隔不通了。如果心頭還有念起,必是心與息不能徹底配合,不妨讓心在息中自由去浮,浮夠了就會自然下??;讓息包心自由去沉,沉夠了就會自然不沉。不浮不沉,就是神氣打成一片,也就是意定。性命圭旨說:“定意采真鉛”,所謂“采取”真訣,就在神氣合一后,杏冥恍惚之中哩! 采桑時,調(diào)火功,受氣吉,防成兇。 修丹雖說“至簡至易”,然而古仙又說要“防危慮險”。究竟危險在什么地方呢?這里崔仙翁早已指示明白了。那就是在于調(diào)火采藥之時。大家知道,在煮飯烹茶時,火若出灶,就有燒及房屋的危險。何況修丹時,既不能不用火,而火又時時刻刻具有為害的危險,當然要嚴加防范了。防之一字,最為要緊,能知道去防,就不會大意,自然謹慎了。能知謹慎,自然沒有驕氣,自然守法無阿了。工夫上進,目的仍在水火配合,水火配合的重點,是在火能接受水的作用,而成作用。不得妨礙水的進行,而失去有效的作用。水是氣,火是神,神不得走在氣先,處處作梗,妨礙氣(氣)的發(fā)展。便不得落在氣后,使氣失掉領(lǐng)導(dǎo)的力量。務(wù)必兩兩配合,澈底消除不真誠的自亂、自擾現(xiàn)象,而得到永遠凝結(jié)??偠灾薜ひ圆宦淇?,不著相為原則。不落空,氣自然為神所接受;不著相,神就不會陣前脫逃。這樣水火相當,“小大由之”,時間到達,自然火熄水干,丹熟生香了。至于危險的所在,可分平時及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在平時如果純是落在后天,行得好只能健壯色身。色身會壞,終是危險。在行上上乘法,心息相依,修到一身真氣周流,上到頭部,下到四肢,上上下下,反反復(fù)復(fù),甚至手舞身搖,不能作主,這是河車路通,洗骨換髓。如果處置無法,頃刻就有丹走鼎覆的危險。如果沒有得到明師真法,絕對不會應(yīng)此大變的。及到河車停輪,乾坤交媾,一粒玄珠歸宮以前的某一時刻,靜坐或熟睡時,一驚而醒,身化一物突然飛到云霄,火光齊發(fā),仙樂齊鳴,不知身是飛珠,飛珠是身?團團滾滾,懸于天際,這時又是一大關(guān)口。如果應(yīng)變無法,仍然不知所措。要知修丹關(guān)系至大,功德第一,心性第二,口訣第三,外功外德不全,心必不安;心性不純,無法使用口訣??谠E不明,必然不能達到預(yù)計階段。如果沒有安份、守己及大仁大勇的精神,相信火候是有差的。紫陽祖說:“命寶不宜輕弄”。真是見到之言。 火候足,莫傷丹,天地靈,造化慳。 修丹凝神調(diào)息,時到火足,氣穴中到了“一顆明珠永不離”的時候,這是金丹入鼎,應(yīng)該?;鹆T功,行沐浴溫養(yǎng),長養(yǎng)圣胎的功夫。這時想入杳冥,冥心就入;要出杳冥,意到就出。如果無魔來撓,千萬珍惜調(diào)息。妄行水火,必然傷身。太上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此處更為明顯。金丹入鼎,好比一群牛羊歸到牢籠一樣,如果再行追逐,試想豈不是迫其脫逃?應(yīng)順其自然,加以飼養(yǎng),這種飼養(yǎng)的工夫,就是乳哺、溫養(yǎng)、沐浴的工夫。這時溫溫和和,任其生長,豈不是溫養(yǎng)嗎?鉆入杳冥,混混沌沌,和合天地的生意,飼我陽神,豈不是乳哺嗎?金氣浸潤,遍滿色法二身,豈不是沐浴嗎?總而言之,不過道心用事,純應(yīng)天然罷了。久而久之,神與靈合,成仙證圣就在于不知不覺中。要知升仙,全在返還造化。造化之中,有無限自然律在內(nèi)。絕對不容許有一個心性不純、功德不圓、工夫不到的人能得到僥幸成功。所以古仙說:“金液還丹,天地至靈之寶,故造化慳惜,而不肯輕易與人。”太上說:“為道日損?!睋p得完,舍得凈,不但功名、富貴、妻子、田產(chǎn),及無限已做的功德不能絲毫掛于我心。就連自己四大一身也不應(yīng)當看作已有,才算是大成之器呢。 初結(jié)胎,看本命,終脫胎,看四正。密密行,句句應(yīng)。 修丹的目的,在修成不生不滅的法身,雖然這個法身,是先天神氣已成的結(jié)晶。大而彌漫太空,小而存于黍米,列仙、列圣、列祖、列宗都是同此一個光明凈域。然而人們既有色身,有形的掛礙,又有喜怒哀樂無形的束縛,以致此心、此身受到聲色貨利等等牽扯,不能回到神氣不分的固有面目已久,所以開始修煉時,在不可捉摸的所在,要找到可以憑藉的地步;去一步一步向既定的大目標邁進。這種初入手的方法,叫做守中,這個中是吾人出生的根本,生存的芥蒂,丹家稱作命蒂,叉叫做本命。修士存心于此,調(diào)停剛?cè)幔褪枪Ψ?。這個功夫其原動力在心,“心之所至,目亦至焉?!彼越凶隹础堊嬲f:“黃婆扶持用心看。”在正宗中,大半就是這個意思。修士這種做法,是否就是結(jié)胎呢?古仙還有得藥、結(jié)丹、還丹,種種說法,放在結(jié)胎以前。是否結(jié)丹就是結(jié)胎呢?茲說明于后: 大家知道,父母生我以前,念一動,一點父精入于母懷之中,就是吾人凡體結(jié)胎的開始。十月懷胎,不過是胎成的一個期限而已。吾人修丹,得到方法,入手行功,就是返還造化的開始。這個開始,就是吾人的丹基,至于以后種種變化,不過發(fā)揚這一點丹基而已。由此推測,生人生仙是一個道理。生人時父母媾精成為結(jié)眙的開始;生仙時,神氣配合也是結(jié)胎的開始了。至于得藥、還丹等等階段,無非是成就圣胎的過程而已。什么是脫胎呢?生人時,十月胎圓,突然離開母腹,或為母體外的個體,單獨生存,叫做脫胎。生仙以范圍天地的一個大虛無圈子為母腹,把明覺的心,呼吸的氣,一齊都納入混沌恍惚當中,天地山川人我萬物,種種法相,都一掃而空。因此,神氣由方寸中,晉而安閑于“無何有鄉(xiāng)”,這時方寸的小中,已變成無邊無際的大中。時間長久,神受先天元氣的點化而成為陽神,陽神安處大中之內(nèi),漸漸可以不靠色身了。這種單獨生存的名稱,就是叫做脫胎,可知方寸之中,是吾人結(jié)胎之所;而脫胎之后,東南西北所謂“四正”的各處,也就無往不可了。這時雖然超凡入圣,而對自己的“不神之神”,無心之心,還要謹慎保守;一念之差,如卵碰石,危險極大。所以還要用心看守,務(wù)必達到自然純一的地步,才能躋于不生不滅的圣境。要知上上乘的丹法,入手處就是了手處,筑基、得藥、結(jié)丹、還丹、結(jié)胎、脫胎、神化,都在此地。不像中下諸乘還要移爐換鼎,既繁且難也。 修丹過程中,最要緊的法訣,完全在一密字。密之一字,可分對內(nèi)對外來說:對外的要求,要盡量達到不受外界的阻力為原則;對內(nèi)的要求,要達到使自己色身都當作賊人,不讓他多見、多聞,并干預(yù)造化為原則。內(nèi)外諸擾一掃而空,這樣,神才真正得其煉,氣才真正得其養(yǎng)。浩然正氣一經(jīng)養(yǎng)成,對內(nèi)則風(fēng)、寒、暑、熱、濕、燥、火種種疾病及衰老的痛苦,便不會再有。對外則一切外魔不再可能和你抗衡,而天地萬物,無不在你包羅之中,入你造化之內(nèi)。億萬斯年,無有窮期。元神一經(jīng)煉成,那么上天配得起玉皇,下地配得起乞兒,一如莊仙所說之“齊物”。紫陽祖說:“均齊物我與親冤”了。這種煉成不二的元神,及浩然的正氣,就是修性修命;性命合一,到了“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的地步,那就“無入而不自得”,也就是金丹成就。要知性的修煉,不宜在深山窮谷,要實實在在從處人接物做起。處人接物中,要徹底打破自私、自利的心,要徹底去做濟人利物的事。打破自私自利的心,為之在我;去做濟人利物的事,也是為之在我。在為之在我的原則下,要認清凡是正大光明的事,都是我分內(nèi)應(yīng)做,責(zé)無旁貸的。即使有些作為,不得絲毫存有向造化邀功,向人們爭名的念頭。這種人不知,己不持的作為,叫做積陰德,隨遇隨做,隨做隨忘,絲毫不介于心,叫做煉性。這種煉法,天地神鬼都不能測其機,可以稱做對外相當秘了。至于真師法訣已得,宏誓大愿已發(fā),如果資財及丹友具備,應(yīng)當速擇凈地,覓房舍,直行十月三年之功,修煉萬年不死之身。對外斷絕一切俗緣,對內(nèi)融化一切煩惱,布衣淡食,繩床竹榻,茅屋木椽,清潔衛(wèi)生。不管功夫做到什么地步,都要“祇做工夫、不管效驗”為原則。有此機緣,是人生最幸福之事,有法、有財、有侶、有地的修煉,叫做逸修。上述乃是逸修的內(nèi)密功夫。這樣去修,成功甚易,古仙說:“辛苦兩三年,快活幾千載?!本褪钦f此。如果財侶不遇,還要為衣食奔走,或者販街走巷,或者案牘勞形,那么,就要走入苦行的修法了??嘈奘芸嘧疃?,還丹甚慢(年壯的人尚可,老年人難以去做);然而成功后得到的果位,是比較不受苦的為大??嘈薷暱酁楦?,一志不退,愈措愈堅,愈磨愈進;裝聾裝啞,學(xué)癡學(xué)愚,不向天地人物訴苦,不向仙佛神鬼乞憐!如此鐵漢,從古少有,如此進修,真可謂驚天地而泣鬼神,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做命功時,要嚴守方法,不許試探冒犯,如果三心兩意,就是內(nèi)部自鬧內(nèi)哄。要漸漸死去人心,慢慢讓元神作主,元神元氣一經(jīng)配合,一切分別心、游離氣,就會消失;元神元氣自然在不知不覺中發(fā)揚廣大,都在杳冥恍惚中成就。一切應(yīng)驗,都在杳冥恍惚中應(yīng)驗。杳冥恍惚,是內(nèi)密的唯一功夫,也是守黑的功夫。一夜過完,就是天明。這些滋味,在入藥鏡中句句所說的應(yīng)驗,自己也就會漸漸體驗出來了。聯(lián)曰: 脫人之殼,開張?zhí)彀恶R。 與天為徒,奇逸人中龍。 (全文完) 混然子上仙注入藥鏡序文中有云: “采先天之氣以為丹母,運后天之氣以為火候,以火煉性,則金神不壞,以火煉命,則道氣長存,換盡陰濁之軀,變成純陽之體,神化自在,應(yīng)運無窮,豈不奇哉” 甲戍仲春 合陽子馬炳文恭錄 附錄 混然子掛金索一更端坐、下手調(diào)元氣。渾沌無言、絕念存真意。呼吸綿綿、配合居中位。撥轉(zhuǎn)些兒、黍米藏天地。 二更清凈、心要常慮守。默默回光、照見無中有。趕退群魔、震地金獅吼、頃刻功成、便與天齊壽。 三更雞叫、冬至陽初動。取坎填離、直向泥丸送?;疬\周天、爐內(nèi)鉛投汞。九轉(zhuǎn)丹成、白雪飛仙洞。 四更安樂、萬事都無想。水滿華池、澆灌靈根長。靜里乾坤、仙樂頻頻響。道大沖虛、名掛黃金榜。 五更月落、漸覺東方曉。谷里真人、已見分明了。玉戶鸞驂、金鼎龍蟠繞。打破虛空、萬道金光皎。 |
|
來自: wahzgg > 《道經(jīng)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