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故宅,又稱丁氏莊園,是清乾隆年間丁百萬家族遺留下來的宅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一古建中國民宅系列建筑體現(xiàn)了膠東地區(qū)的民俗風情,也展示了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 膠東有句俗話:“黃縣的房,棲霞的糧,蓬萊的好衣裳”,說的是三縣的民俗特色。黃縣房工藝精湛,布局考究,造型美觀,而黃縣房的精粹代表當屬丁氏故宅。 古建中國·丁氏故居 丁氏故宅以“奇、禮、絕、怪”四大建筑特色而聞名遐邇。 奇,中門開在一線上。故宅整體為清代府式組群布局,屬套院式封閉群體,四周以墻圍合,外形酷似宮城,采用傳統(tǒng)中軸分界對稱格局。如“愛福堂”與“履素堂”便以一條更道為中軸分界線,縱貫東西分成封閉的兩大宅院,每個大院又由橫向五進四合院落組成。尤為講究的是,從第一院落正廳到最后一幢房屋的前后中門都處在一條中軸線上,當有重要禮儀時,中門全部打開,直貫始末。 古建中國·丁氏故居 禮,主仆有別禮儀多。故宅院落地面鋪設(shè)考究,石塊的色彩、形狀區(qū)分明顯。如“愛福堂”與“履素堂”之間的更道用青色不規(guī)則石塊鋪成,是仆人、傭人、更夫走的路。而主人走中門,中門之間院落地面由方正白色理石鋪成。主仆所走道路不同,彰顯封建等級。 絕,建造技藝甲天下。故宅為北方傳統(tǒng)硬山式建筑,木構(gòu)架結(jié)構(gòu),即使墻塌,而屋架不倒。建造工藝精良,外墻體磨磚對縫,毫厘不差。門窗浮雕技藝精湛,典雅美觀。 古建中國·丁氏故居 怪,五脊六獸顯威風。故宅屋頂飛檐飾以龍頭吻獸。在岔脊上,分列著5個形態(tài)怪異的小獸,建筑學上稱為行什、斗牛、獬豸、狻猊、押魚,民間俗稱“五脊六獸”、“獸狗子”。 丁氏故宅頗具京城府第的神韻,是目前我國保存較好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堪稱膠東民居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如今,丁氏故宅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歷史優(yōu)秀建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