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國 · 玉虛宮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俗稱"老營宮"。相傳真武神得道升天后曾被玉皇大帝封為"玉虛相師",故玉虛宮建成后,被永樂皇帝欽定為"玄天玉女宮"。位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道教圣地的武當山腳下,中國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經(jīng)濟旅游特區(qū)。是武當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宮殿之一。 現(xiàn)存建筑及遺址主要有2道長1036米的宮墻、兩座碑亭、里樂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云堂以及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遺址。這些殘存的遺址,到今天仍有很強的感染力,頗值得觀賞。共有亭臺樓榭宮殿等建筑2200余間.宮門內(nèi)外有四座碑亭,巍然對峙。其規(guī)模之大,可比秦朝阿房宮,由此可見玉虛宮當年是何等的氣派。古人贊譽玉虛宮是"隱三臺十州之羽客,度九州萬國之蒼生"的圣地;明朝著明文學(xué)家王世貞也不禁贊嘆:"玉虛仿佛秦阿房"。 古建中國 · 玉虛宮 建筑坐東南朝西北,中軸對稱布局,為五進三城:外樂城、紫禁城、里樂城,三城都有各自宮墻間隔連圍,形成等級鮮明,規(guī)模宏大的宮城,俗有"七十二院落,七十二井,這院不吃那院水"之說。按周禮天子五門、左右東西宮格局布局,充分的顯示出道教在明朝地位,被古人譽之"山中甲宮"。玉虛宮前宮正殿前豎碑兩座,后宮地勢與前宮殿脊齊平,四合院布局。塔院位于后宮五十米左右,有塔四座,其中三座并列成"一"字,相隔約七米。建筑形式相同,八角形,磚結(jié)構(gòu),高約七米。 古建中國 · 玉虛宮 主體建筑仿故宮"三朝五門"制,平面布局呈三路五進,沿中軸線利用青石崇臺層層迭砌遞進,營建山門、龍虎殿、朝拜殿,最終把玄帝大殿推向高潮,以父母殿作精悍的結(jié)尾。同時又橫向擴展,營建東西御碑亭(四座)、東西焚帛爐、東西配殿、廊廡、觀星臺、啟圣殿、元君殿,企圖將群體建筑形成高低錯落有致,形制繩墨合度,院落蔓延相通的建筑格局,不僅體現(xiàn)了明代建筑凝重、嚴謹?shù)娘L(fēng)格,更隱喻著道家崇尚自然、順應(yīng)自然、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玄妙思想。宮之內(nèi)外鋪以配殿、道院、樓閣,其間以小巧精致的亭、臺、池、壇作穿插襯托,著力塑造出主體建筑的高大雄偉,主體建筑映襯群體建筑的井然有序,可謂獨具匠心。 古建中國 · 玉虛宮 玉帶河自內(nèi)樂城穿城而過,恰似一根飄逸的玉帶飛揚在龍虎殿前,其上修建仙源橋,兩側(cè)立蓮瓣石榴頭攔望施以護欄。城外建有東西宮、泰山廟、火星廟、望仙樓、張仙洞(無梁殿)、水簾洞、華陽亭、寮室、浴室(娘娘澡堂)、齋堂等,宮外復(fù)設(shè)東、西、北三座天門。各類建筑按其序列,恪守其位,盡顯布局合理,層次分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