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如果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子、臉上黏膩,頭發(fā)油油的,舌苔白厚。那么,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1.看食欲 沒有饑餓感,什么也不想吃,或者吃了東西后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癥候。 2.看面色、皮膚和舌苔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手上愛長小水泡;伸出舌頭,發(fā)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肥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fā)黃。 3.你的狀態(tài) 明明不胖,肚子上卻纏著救生圈,渾身酸痛,下肢水腫。濕氣重的人在短時間內體重明顯增加,虛胖。 4.你的便便 大便像爛熟的香蕉軟爛、粘膩,這是脾濕的表現。 5.你的精神狀態(tài) 頭昏沉、易困倦、記憶力減退、四肢沉重,因為脾與肺功能相關聯,脾虛嚴重會導致少氣懶言。 當你發(fā)現自己體內濕氣很重時該怎么做呢? 1.選擇健脾化濕的食物 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記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 2.注意勞逸結合 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適度的運動能增強體質,助消化,促進血液流通。 3.避免外濕傷身 盡量少在潮濕的地方。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抽濕機或在墻角放置干燥劑,保持室內濕度適中;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窗,等到天晴后及時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以祛除濕氣;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 4.宜艾灸 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去濕氣,達到治療疾病、防病保健、養(yǎng)生美容之功效。像小腿上的豐隆穴、足三里都是很好的調理脾胃、祛濕的穴位。但是切記,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艾灸的,陰虛火旺的人不適宜。 大家學會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