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譯:教導他們三種行為:第一是孝行,以親愛父母;第二是友行,以尊敬賢良;第三是順行,以尊敬師長。 2、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譯:對自己所喜歡的人,也要看到他的缺點錯誤;對自己所憎惡的人,也要看到他的好的一面。 3、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譯:在財物面前不要隨意攫?。ú粚僮约簯玫牟糠郑?,在危難面前不要逃避。 4、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譯:鸚鵡能學舌,終究是飛鳥;猩猩能言語,仍然是禽獸?,F(xiàn)在的人卻不懂得禮節(jié)禮儀,雖然能說話,不也是禽獸的心態(tài)嗎? ![]() 5、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譯:見聞廣博、記憶力強而又謙讓,多做好事而不懈怠,稱之為君子。 6、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 譯:鄰家有喪事,不唱歌助舂。同里有喪事,不在巷中唱歌。 7、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譯:每到一處地方,要先打聽當?shù)氐慕?;每至一國,要先了解該國的風俗習慣;每到一家,要先問問避諱什么。 8、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譯:小伙子們記住呀: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還厲害呀! ![]() 9、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譯: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互相切磋,就會學識褊狹淺薄而見識不廣。 10、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 譯:樂教通行于天下,(人們和諧相處)沒有怨恨;禮教通行于天下,(人們互相謙讓)不會發(fā)生沖突。 11、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 譯:君子有三件可擔憂的事:沒有聽說過的知識,擔憂沒法聽說它;聽說了,擔憂沒法學會它;學會了,擔憂不能實行它。 12、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譯:只知道緊張地工作而不知道放松,文王、武王也不能做到。一味地放松而不知道緊張,文王、武王都不那樣做。既有緊張的時候,又有放松的時候,這才是文王、武王的工作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