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金匱要略經(jīng)方,奇方,奇效,四象體質(zhì)專用

 溫暖南方 2019-06-17

編號

方     名

味數(shù)

組     成    藥    味

1

葛根湯

7

葛根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2

大承氣湯

4

大黃 芒硝 

厚樸 枳實

3

麻黃加朮湯

5

麻黃 杏仁 

桂枝 甘草 白朮

4

栝蔞桂枝湯

6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栝蔞根  

5

麻杏薏甘湯

4

麻黃  杏仁 薏苡仁

甘草 

6

防己黃耆湯

6

防己 

黃耆 白朮   甘草 大棗 生薑

7

桂枝附子湯

5

桂枝 附子 甘草 大棗 生薑

8

白朮附子湯

5

白朮 附子 甘草 大棗 生薑

9

甘草附子湯

4

白朮 桂枝 附子 甘草

10

白虎加參湯

5

粳米 人參 甘草

石膏 知母 

11

一物瓜蒂湯

1

瓜蒂

12

百合地黃湯

2

百合 

地黃

13

百合滑石湯

2

百合 

滑石

14

百合洗方

1

百合

15

括蔞牡蠣湯

2

括蔞根 牡蠣

16

百合知母湯

2

百合 

知母

17

滑石代赭湯

3

百合 代赭石

滑石 

18

百合雞子湯

2

雞子

百合 

19

甘草瀉心湯

7復(fù)

黃芩 

乾薑 人參 甘草 大棗 半夏

黃連 

20

苦參湯

1

苦參

21

雄黃

1

雄黃

22

赤小豆當歸散

2

當歸

赤小豆 

23

升麻鱉甲湯

6復(fù)

升麻   

當歸 甘草 蜀椒 

鱉甲 

雄黃

24

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

4復(fù)

升麻   

當歸 甘草

鱉甲 

25

鱉甲煎圓

23復(fù)

黃芩 大黃  葶歷 赤硝  

乾薑 芍藥 桂枝 厚樸 半夏 人參 阿膠 蜂巢

鱉甲 柴胡 丹皮 瞿麥 

桃仁 石葦 

烏扇 鼠婦 紫葳 土鱉蟲  蜣螂 

26

白虎加桂枝湯

5

粳米 甘草 桂枝

石膏 知母 

27

蜀漆湯

3

蜀漆 龍骨

雲(yún)母 

28

烏頭湯

5偶

麻黃 

芍藥 黃耆 甘草 川烏

29

桂芍知母湯

9復(fù)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白朮 附子 生薑

知母  防風 

30

黃耆桂枝五物湯

5奇

黃耆 桂枝 芍藥  大棗 生薑

31

桂枝龍牡湯

7復(fù)

龍骨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牡蠣

32

小建中湯

6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飴膠

33

黃耆建中湯

7

黃耆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飴膠

34

八味腎氣丸

8復(fù)

山藥 

桂枝  附子

地黃 山萸 丹皮 茯苓 澤瀉 

35

酸棗仁湯

5復(fù)

棗仁 

川芎 甘草

知母  茯苓

36

大黃蟲丸

12復(fù)

大黃 黃芩  杏仁 乾漆  虻蟲 水蛭 蟅蟲 蠐螬

芍藥 甘草 

地黃

桃仁 

37

薯蕷丸

21復(fù)

薯蕷 神麴 大豆黃卷  麥冬 杏仁 桔梗  白蘞 

桂枝 芍藥 乾薑 甘草 大棗 當歸 川芎 人參 白朮 阿膠 

地黃 茯苓 柴胡 防風

38

葶歷大棗瀉肺湯

2

葶歷 

大棗

39

桔梗湯

2

桔梗 

甘草

40

甘草乾薑湯

2

乾薑 甘草

41

射干麻黃湯

9

麻黃 射干 款冬花 五味子  

細辛 紫蘇 半夏 大棗 生薑

42

麥門冬湯

6

麥冬 

半夏 人參 甘草 粳米 大棗

43

皂莢丸

3

皂莢  

蜜  棗膏

44

越婢加半夏湯

6復(fù)

麻黃 

半夏 甘草 大棗 生薑

石膏 

45

小青龍加石膏湯

9復(fù)

麻黃 五味 

桂枝 乾薑 甘草 半夏 細辛 芍藥 

石膏

46

厚樸麻黃湯

9復(fù)

麻黃 杏仁 五味 小麥

厚樸 乾薑  半夏 細辛 

石膏 

47

澤漆湯

9

澤漆 紫參 白前  黃芩

桂枝 甘草 半夏 生薑  人參

48

桂枝加桂湯

5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49

奔豚湯

9

葛根 黃芩 甘李根白皮

當歸 川芎 芍藥 甘草 半夏 生薑  

50

苓桂甘棗湯

4

桂枝 大棗 甘草

茯苓 

51

栝蔞薤白白酒湯

3

白 白酒

蔞實  

52

栝蔞薤白半夏湯

4復(fù)

白酒 

半夏

蔞實 

53

赤石脂丸

5

赤石脂 

烏頭 附子 蜀椒 乾薑

54

薏苡附子湯

2

薏苡仁   

附子

55

茯苓杏甘湯

3復(fù)

杏仁 

甘草

茯苓 

56

橘枳薑湯

3奇

橘皮 枳實 生薑

57

枳實薤白桂枝湯

5復(fù)

薤白 

枳實 桂枝 厚樸

蔞實 

58

人參湯

4

人參 白朮 乾薑 甘草

59

桂枝生薑枳實湯

3奇

桂枝 枳實 生薑

60

厚樸薑夏甘參湯

5奇

人參 厚樸 半夏 甘草 生薑

61

附子粳米湯

5

附子 粳米 半夏 甘草 大棗

62

大建中湯

4

蜀椒 乾薑 人參 飴膠

63

赤丸方

4

烏頭 半夏 細辛

茯苓 

64

厚樸三物湯

3

大黃 

厚樸 枳實

65

大黃附子湯

3

大黃  

附子 細辛

66

厚樸七物湯

7

大黃 

厚樸 枳實 桂枝 甘草 大棗 生薑

67

大柴胡湯

5復(fù)

黃芩 

枳實 半夏 芍藥

柴胡 

68

烏頭煎

2

烏頭 蜜

69

當歸生薑羊肉湯

3

羊肉

當歸 生薑 

70

烏頭桂枝湯

6

烏頭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71

瓜蒂散

3

香豉

瓜蒂 赤小豆 

72

麻子仁丸

5

麻子仁 大黃 杏仁

芍藥 枳實 

73

旋覆花湯

3復(fù)

旋覆花 

蔥 

新絳(紅毛五加皮?)

74

甘薑苓朮湯

4

白朮 乾薑 甘草

茯苓 

75

柏葉湯

4復(fù)

柏葉 

乾薑 艾葉 

馬通汁

76

瀉心湯

3

大黃 黃芩 

黃連

77

黃土湯

6復(fù)

黃芩

地黃 

白朮 甘草 附子 

黃土 

78

桂枝救逆湯

7復(fù)

龍骨 蜀漆 

牡蠣 

桂枝 甘草 大棗 生薑

79

半夏麻黃湯

2

麻黃

半夏 

80

小半夏加茯苓湯

3

半夏 生薑 

茯苓

81

小半夏湯

2

半夏 生薑

82

五苓散

5

白朮 桂枝

茯苓 豬苓 澤瀉 

83

苓桂朮甘湯

4

桂枝 白朮 甘草

茯苓 

84

甘遂半夏湯

5

甘草 芍藥 半夏 蜜

甘遂 

85

厚樸大黃湯

3

大黃 

厚樸 枳實

86

己椒歷黃湯

4

防己 葶歷 大黃

椒目 

87

十棗湯

4

大棗

甘遂 芫花 大戟 

88

大青龍湯

7復(fù)

麻黃 杏仁 

桂枝 甘草 大棗 生薑

石膏 

89

小青龍湯

8

麻黃 五味子

桂枝 甘草 半夏 乾薑 細辛 芍藥  

90

木防己湯

4復(fù)

防己 

桂枝 人參 

石膏

91

木防己去石膏加苓硝湯

5復(fù)

防己  芒硝

桂枝 人參 

茯苓

92

澤瀉湯

2

白朮

澤瀉

93

苓桂味甘湯

4復(fù)

五味

桂枝 甘草

茯苓 

94

苓桂味甘薑辛湯

5復(fù)

五味 

乾薑 甘草 細辛

茯苓 

95

苓味薑辛夏湯

5復(fù)

五味 

乾薑 半夏 細辛

茯苓 

96

苓甘味薑辛夏杏湯

6復(fù)

五味 杏仁 

半夏  甘草 乾薑 

茯苓

97

苓甘味薑辛夏杏大黃湯

7復(fù)

五味 杏仁 大黃

乾薑 半夏 細辛 

茯苓

98

豬苓湯

5

阿膠

茯苓 豬苓 澤瀉 滑石 

99

文蛤湯

1

文蛤

100

括蔞瞿麥丸

5復(fù)

薯蕷 

附子 

括蔞根 茯苓 瞿麥

101

蒲灰散

2

蒲灰 

滑石

102

滑石白魚散

3復(fù)

滑石 

白魚 

亂髮

103

茯苓戎鹽湯

3復(fù)

白朮 

茯苓 

戎鹽

104

越婢加朮湯

6復(fù)

麻黃 

大棗 甘草 生薑 白朮

石膏 

105

枳朮湯

2

枳實 白朮

106

桂枝去芍加麻黃附子細辛湯

7

麻黃 

桂枝 附子 甘草 細辛 大棗 生薑

107

越婢湯

5復(fù)

麻黃 

大棗 甘草 生薑

石膏 

108

防己茯苓湯

5復(fù)

防己 

黃耆 桂枝 甘草 

茯苓

109

甘草麻黃湯

2

麻黃 

甘草

110

麻黃附子湯

3

麻黃 

甘草 附子

111

杏子湯

3

麻黃 杏仁

甘草 

112

耆芍桂酒湯

4

黃耆 芍藥 桂枝 

苦酒

113

桂枝加黃耆湯

6奇

桂枝 芍藥 黃耆 甘草 大棗 生薑

114

大黃硝石湯

4

大黃 硝石 

黃柏 梔子

115

茵陳五苓散

6

茵陳 白朮 桂枝

茯苓 豬苓 澤瀉 

116

茵陳蒿湯

3復(fù)

大黃

茵陳 

梔子 

117

硝石礬石散

3

硝石 礬石 

大麥粥汁

118

梔子大黃湯

4復(fù)

黃 豆豉

枳實 

梔子

119

豬膏髮煎

2

豬膏 

亂髮

120

小柴胡湯

7復(fù)

黃芩 

甘草 半夏 人參 大棗 生薑

柴胡 

121

豬苓散

3

白朮

豬苓 茯苓 

122

四逆湯

3

甘草 附子 乾薑

123

茱萸湯

4

吳萸 人參 大棗 生薑

124

半夏瀉心湯

7復(fù)

黃芩 

乾薑 人參 甘草 半夏 大棗

黃連 

125

半夏乾薑湯

2

乾薑 半夏

126

黃芩加生薑半夏湯

6

黃芩 

甘草 芍藥 半夏 大棗 生薑

127

大黃甘草湯

2

大黃 

甘草

128

生薑半夏湯

2

半夏 生薑汁

129

文蛤湯

7復(fù)

麻黃 杏仁 

甘草 大棗 生薑

石膏 

文蛤 

130

大半夏湯

3

半夏 人參 白蜜

131

茯苓澤瀉湯

6

桂枝 白朮 甘草 生薑

茯苓 澤瀉 

132

橘皮竹茹湯

6

橘皮 人參 甘草 大棗 生薑

竹茹 

133

橘皮湯

2

橘皮 生薑

134

通脈四逆湯

3

附子 乾薑 甘草

135

訶黎勒散

1

訶黎勒

136

小承氣湯

3

大黃 

厚樸 枳實

137

白頭翁湯

4復(fù)

秦皮

白頭翁 

黃連 黃柏 

138

桃花湯

3

赤石脂 

乾薑 糯米

139

桂枝湯

5

桂枝 芍藥 大棗 甘草 生薑

140

梔子豉湯

2

香豉

梔子 

141

紫參湯

2

紫參 

甘草

142

薏苡附子敗醬散

3

薏苡 敗醬

附子 

143

大黃牡丹皮湯

5復(fù)

大黃 芒硝 瓜子

牡丹 

桃仁 

144

王不留行散

8

王不留行 桑根 黃芩 

川椒 芍藥 乾薑 甘草  厚樸

145

黃連湯

1

黃連根

146

藜蘆甘草湯

2

藜蘆 

甘草

147

雞屎白散

1

雞屎白

148

蜘蛛散

2

桂枝

蜘蛛 

149

甘草粉蜜湯

3

甘草 

粉 

150

烏梅丸

10復(fù)

烏梅 

細辛 乾薑 當歸 附子 川椒  桂枝 人參 

黃連 黃柏

151

桂枝茯苓丸

5復(fù)

桂枝 芍藥

牡丹 茯苓

桃仁  

152

附子湯

5

附子 白朮 芍藥 人參

茯苓 

153

膠艾湯

7

川芎 當歸 芍藥 甘草 艾葉 阿膠

地黃 

154

當歸芍藥湯

6

川芎 當歸 芍藥 白朮

茯苓  澤瀉

155

乾薑人參半夏湯

4奇

乾薑 人參 半夏 生薑汁

156

當歸貝母苦參丸

3復(fù)

貝母 

當歸 

苦參

157

葵子茯苓丸

2

葵子

茯苓 

158

當歸散

4

黃芩

當歸 川芎  白朮

159

白朮散

4

白朮 川芎 蜀椒

牡蠣

160

枳實芍藥湯

3

枳實 芍藥 

麥粥

161

下瘀血湯

3

大黃 蟅蟲

桃仁 

162

陽旦湯

6

黃芩

桂枝 芍藥  甘草 大棗 生薑

163

竹葉湯

10復(fù)

葛根 桔梗

甘草 桂枝 人參  附子 大棗 生薑

竹葉 防風  

164

竹皮大丸

6復(fù)

白葳 

桂枝 甘草 棗肉

竹茹 石膏 

165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6復(fù)

秦皮

白頭翁  阿膠 甘草

黃連 黃柏 

166

半夏厚樸湯

5

半夏 厚樸 生薑 蘇葉

茯苓 

167

甘麥大棗湯

3

小麥 

甘草 大棗

168

溫經(jīng)湯

12復(fù)

麥冬 

當歸 川芎 芍藥 甘草 桂枝 半夏  人參 吳萸 阿膠 生薑

牡丹 

169

土瓜根湯

3

芍藥   桂枝

土瓜根  

170

大黃甘遂湯

3復(fù)

大黃 

阿膠

甘遂 

171

抵當湯

4偶

水蛭 虻蟲 大黃

桃仁 

172

礬石湯

2

礬石 杏仁

173

紅藍花酒

1

紅花

174

蛇床子散

1

蛇床子

175

狼牙湯

1

狼牙

176

膠薑湯

2

阿膠 生薑

金匱要略解毒中藥

五毒諸膏散。(紅砒、白砒、砒霜、水銀、紅升丹、白降丹、紅粉、輕粉、雄黃。生巴豆、生甘遂、生狼毒、生馬前子、生川烏、生草烏、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藤黃、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鬧陽花、雪上一枝蒿、洋金花。蟾酥、斑蝥、青娘蟲、紅娘蟲,毒蛇、毒蝎、毒蜈蚣、毒蜘蛛、蜂,壁虎。

太陰體質(zhì)

硬糖,犀角,豉,大豆,冬瓜,蘆根,樸硝,大黃,杏仁合皮,敗蒲,烏梅,麻黃,菖蒲,皂莢,薤汁,桔梗,黎穰,牛肚,

少陽體質(zhì)

苦參,黃蘗,韭根,防風,栝蔞根,柴胡,豬脂,

少陰體質(zhì)

甘草,肉桂,紫蘇子,紫蘇,姜葉,橘皮,吳茱萸,桂心,桂屑,巴豆,桂枝去皮,附子炮,干姜,厚樸,訶黎勒煨,陳皮,白朮,檳榔,生姜,枳實,雞子白,

太陽體質(zhì)

桃仁,文蛤,

人糞,人乳汁,犬屎,雄鼠屎,狗屎,豬骨燒灰,馬屎,牛洞稀糞,雞肝及血,雄雞冠,緋帛燒灰,亂發(fā)燒灰,炊單布,灶中灰,

鹽,土漿,泔,礬石,太乙余糧,鐘乳研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 ,,,

薺苨汁,馬鞭草,屈草,鬼臼,,,,,

 《金匱要略》附文

退五臟虛熱,四時加減柴胡飲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 白朮八分 陳皮五分 大腹檳榔四枚并皮子用 生姜五分 桔梗七分 春三月加枳實 減白朮共六味 夏三月加生姜三分 枳實五分 甘草三分共八味 秋三月加陳皮三分共六味

上各咀,分為三貼,一貼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如四體壅,添甘草少許,每貼分作三小貼,每小貼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溫服,再合滓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疑非仲景方。


桔梗 

白朮 陳皮 檳榔 生姜 枳實 甘草

柴胡 


長服訶黎勒丸方:疑非仲景方。

訶黎勒煨 陳皮 厚樸各三兩

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飲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三物備急丸方:見《千金》司空裴秀為散用亦可。先和成汁,乃傾口中,令從齒間得入,至良驗。

大黃一兩 干姜一兩 巴豆一兩 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干姜為末,研巴豆內(nèi)中,合治一千杵,用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貯之,莫令歇。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苦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差,如未差,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

治傷寒令愈不復(fù),紫石寒食散方:見《千金翼》。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鐘乳研煉 栝蔞根 防風 桔?!∥母颉」砭矢魇帧√矣嗉Z十分燒 干姜 附子炮去皮 桂枝去皮各四分

上十三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

救卒死方:

薤搗汁,灌鼻中。

又方:

雄雞冠,割取血,管吹內(nèi)鼻中。

豬脂如雞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

雞肝及血,涂面上,以灰圍四旁,立起。

大豆二七粒,以雞子白并酒和,盡以吞之。

救卒死而壯熱者方:

礬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漬腳,令沒踝。

救卒死而目閉者方:

騎牛臨面,搗薤汁灌耳中,吹皂莢末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張口反折者方:

灸手足兩爪后十四壯了,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

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稀糞也一升,溫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

救小兒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

狗屎一丸,絞取汁以灌之;無濕者,水煮干者,取汁。

尸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治方:脈證見上卷。菖蒲屑,內(nèi)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又方:剔取左角發(fā)方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救卒死,客忤死,還魂湯主之方?!肚Ы鸱健吩疲褐髯溻韫頁麸w尸,諸奄忽氣絕,無復(fù)覺,或已無脈,口噤拗不開,去齒下湯。湯下口不下者,分病人發(fā)左右,捉肩引之。藥下復(fù)增取一升,須臾立蘇

麻黃三兩 去節(jié)。一方四兩 杏仁去皮尖,七十個 甘草一兩炙《千金》用桂心二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諸感忤。

又方:

韭根一把 烏梅二七個 吳茱萸半升,炒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櫛內(nèi)中,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陰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于晝,又熱,猶應(yīng)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fā),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jù)胸上,數(shù)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與桂枝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好,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療之方:

屈草帶,繞暍人臍,使三兩人溺其中,令溫。亦可用熱泥和屈草,亦可扣瓦碗底,按及車缸,以著暍人,取令溺須得流去,此謂道路窮,卒無湯當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溫,若湯,便可與之,不可泥及車缸,恐此物冷,暍既在夏月,得熱泥土,暖車缸,亦可用也。

救溺死方:

取灶中灰兩石余,以埋人,從頭至足,水出七孔,即活。

上療自縊溺暍之法并出自張仲景為之,其意殊絕,殆非常情所及,本草所能關(guān),實救人之大術(shù)矣,傷寒家數(shù)有暍病,非此遇熱之暍。見《外臺》《肘后》目。

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方:見《肘后方》。

大黃一兩,切浸湯成下 緋帛如手大燒灰 亂發(fā)如雞子大燒灰用 久用炊單布一尺,燒灰 敗蒲一握三寸 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熬 甘草如中指節(jié),炙銼。

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成湯,內(nèi)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滓,分溫三服,先銼敗蒲席半領(lǐng),煎湯浴,衣被蓋覆,斯須,通利數(shù)行,痛楚立差,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凡心皆為神識所舍,勿食之,使人來生復(fù)其報對矣。

治自死六畜肉中毒方:

黃蘗屑,搗服方寸匕。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郁肉,密器蓋之,隔宿者是也。漏脯,茅屋漏下,沾著者是也。

燒犬屎,酒服方寸匕,每服人乳汁亦良。飲生韭汁三升,亦得。

治黍米中藏干脯,食之中毒方:

大豆?jié)庵笾?,飲?shù)升即解,亦治貍?cè)饴└榷尽?/p>

治食生肉中毒方:

掘地深三尺,取其下土三升,以水五升,煮數(shù)沸,澄清汁,飲一升即愈。

治六畜鳥獸肝中毒方:

水浸豆豉,絞取汁,服數(shù)升愈。

食馬肝中毒,人未死方:

雄鼠屎二七粒,末之,水和服,日再服。屎尖者是。

又方:人垢取方寸匕,服之佳。

治食馬肉中毒欲死方:

香豉二兩 杏仁三兩

上二味,蒸一食頃,熟杵之服,日再服。

又方:煮蘆根汁,飲之良。

治噉蛇牛肉,食之欲死方:

飲人乳汁一升,立愈。

又方:

以泔洗頭,飲一升,愈。

牛肚細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暖飲之,大汗出者愈。

治食牛肉中毒方:

甘草煮汁,飲之即解

治食犬肉不消,心下堅或腹脹,口干大渴,心急發(fā)熱,妄語如狂,或洞下方:

杏仁一升,合皮熟研用

上一味,以沸湯三升和取汁,分三服,利下肉方,大驗。

鲙食之,在心胸間不化,吐復(fù)不出,速下除之,久成癥病,治之方:

橘皮一兩 大黃二兩 樸硝二兩

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煮至小升,頓服即消。

食鲙多,不消,結(jié)為癥病,治之方:

馬鞭草

上一味,搗汁飲之,或以姜葉汁飲之一升,亦消。又可服吐藥吐之。

食魚后中毒,兩種煩亂,治之方:

橘皮

濃煎汁,服之即解。

食鯸?魚中毒方:

蘆根煮汁,服之即解。

食蟹中毒,治之方:

紫蘇

煮汁,飲之三升。紫蘇子搗汁,飲之亦良。

又方:

冬瓜汁,飲二升,食冬瓜亦可。

食諸果中毒,治之方:

豬骨燒灰

上一味,末之,水服方寸匕。亦治馬肝漏脯等毒。

食諸菌中毒,悶亂欲死,治之方:

人糞汁飲一升,土漿飲一二升,大豆?jié)饧逯嬛?。服諸吐利藥,并解。

蜀椒閉口者有毒,誤食之戟人咽喉,氣病欲絕?;蛲孪掳啄眢w痹冷,急治之方。

肉桂,煎汁飲之,飲冷水一二升。

或食蒜,或飲地漿。

或濃煮豉汁飲之。并解。

食躁式躁方:

豉濃煮汁飲之。

鉤吻與芹菜相似,誤食之,殺人,解之方:《肘后》云,與茱萸黃食芥相似。

薺苨八兩

上一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鉤吻生地傍無他草,其莖有毛者,以此別之。

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之,令人狂亂,狀如中風,或吐血,治之方:

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人偶食之為病,發(fā)時手青腹?jié)M,痛不可忍,名蛟龍病,治之方:

硬糖二、三升

上一味,日兩度,服之,吐出如蜥蜴三五枚,差。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

黎穰煮汁,數(shù)服之解。

飲食中毒煩滿,治之方:

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

上二味,煮三沸,三上三下,服之,吐食出即差,或以水煮亦得。

又方:

犀角湯亦佳。

貪食、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治之方:

鹽一升水三升

上二味,煮令鹽消,分三服,當吐出食,便差。

凡諸毒,多是假毒以投,無知時宜煮甘草薺苨汁飲之,通除諸毒藥。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