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資治通鑒》講座 第一百零三講 漢紀二十四(1)

 焦耳3 2019-06-17

統(tǒng)宗孝成皇帝永始四年(戊申、西元前13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春季,正月,漢成帝前往甘泉宮(位于今陜西淳化縣),祭祀天帝。大赦天下。三月,又前往河東郡(郡治今山西夏縣),祭祀后土神(大地之神)。

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固定的祭祀流程。

夏,大旱。

夏季,大旱。

四月,癸未,長樂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皆災。六月,甲午,霸陵園門闕災。

四月,癸未(十一月),長樂宮臨華殿和未央宮東司馬門都發(fā)生火災。六月,甲午(二十三日),霸陵(漢文帝的陵墓,位于今陜西西安市白鹿原)墓園門闕發(fā)生火災。

連續(xù)起火,是不詳預兆。

秋,七月,辛未晦,日有食之。

秋季,七月,辛未晦(三十日),出現(xiàn)日食。

冬,十一月,庚申,衛(wèi)將軍王商病免。

冬季,十一月,庚申(二十一日),衛(wèi)將軍王商因病免職。

梁王立驕恣無度,至一日十一犯法。相禹奏“立對外家怨望,有惡言?!庇兴景打?,因發(fā)其與姑園子奸事,奏“立禽獸行,請誅?!碧写蠓蚬扔郎蠒唬骸俺悸劧Y,天子外屏,不欲見外也;是以帝王之意,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之言?!洞呵铩窞橛H者諱。今梁王年少,頗有狂病,始以惡言按驗,既無事實,而發(fā)閨門之私,非本章所指。王辭又不服,猥強劾立,傅致難明之事,獨以偏辭成罪斷獄,無益于治道;污蔑宗室以內(nèi)亂之惡,披布宣揚于天下,非所以為公族隱諱,增朝廷之榮華,昭圣德之風化也。臣愚以為王少而父同產(chǎn)長,年齒不倫;梁國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麗;父同產(chǎn)亦有恥辱之心;按事者乃驗問惡言,何故猥自發(fā)舒!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過誤失言,文吏躡尋,不得轉(zhuǎn)移。萌牙之時,加恩勿治,上也。既已按驗舉憲,宜及王辭不服,詔廷尉選上德通理之吏更審考清問,著不然之效,定失誤之法,而反命于下吏,以廣公族附疏之德,為宗室刷污亂之恥,甚得治親之誼?!碧熳佑墒菍嫸恢?。

梁王(封國都城位于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qū))劉立驕橫放縱,沒有節(jié)制,甚至一天之內(nèi)犯法十一次。梁相禹奏報說:“劉立對外戚(皇后、皇太后的娘家人)抱有怨恨,惡言相加?!敝鞴軝C關追查驗證,由此揭露出劉立與姑媽劉園子通奸亂倫的丑事。奏報說:“劉立有禽獸行為,請求處以死刑。”太中大夫(掌管議論)谷永上書說:“臣聽說,依照禮儀,天子要在門外修建屏障之墻,是不想直接看見外面的情景。帝王的本意,是不愿窺視別人的閨門隱私,竊聽人家在內(nèi)室的談話?!洞呵铩窞橛H者諱言過失。而今梁王年少,瘋癲病頗厲害,最初追查驗證的是對外戚惡言相加的事,既然無事實證據(jù),卻又轉(zhuǎn)而揭露閨門隱私,已不屬原本指控的內(nèi)容了。梁王的訴辭又不承認,用鄙陋的手段勉強彈劾劉立,附會羅織一些難以查明的事,僅僅以片面之辭定罪,對國家的治理是無益的。玷污宗室,把內(nèi)部淫亂的惡行,披露宣揚于天下,這不是為皇族掩飾過失,為朝廷增加光彩,彰明圣德之風化的作法。我愚昧地認為,梁王年少,而姑母年長,兩人年齡不相當;以梁國的富裕,足可以用金錢厚聘美女,羅致妖艷;姑母也有恥辱之心,追查者本來是追問詬罵外戚的事,她為什么胡亂揭發(fā)起自己的亂倫之事呢?從這三點揣測,通奸之事,恐怕不合人情。我懷疑供詞是在逼迫的情況下,講錯了話,文吏抓住不放,順此窮追,使供詞沒有回轉(zhuǎn)的余地。在事情還處于萌芽之時,請陛下開恩,不要處治,這才是上策。既然已對此事進行了追查驗證,打算依法處理,那就應以梁王對罪狀不服為理由,下詔命令廷尉(九卿之一,掌管全國司法)挑選道德高尚、通情達理的官員,重新審理,詳加訊問,公布查不屬實的結論,確定當初審理的失誤,反過來將梁王清白的情況交給有關官員處理,以推廣使疏遠的皇族親附的美德,洗刷宗室被誣蔑的恥辱,從而符合處理親屬關系的原則?!睗h成帝于是把此案擱置,不予處理。

漢朝諸侯王因所謂“非人行徑”被廢的不在少數(shù)。之前一直沒有人能詳細指出其中原因,谷永是第一個。人有羞恥心,乃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旦羞恥心喪失,即使刑殺也不能制止。漢朝在這方面,既無家法對諸侯王進行匡正,而又放縱苛察的官吏、告密的小人張揚于后。這沒有別的原因,因為皇帝忌憚諸侯王的強大,每天都在謀劃著如何剪除他們以圖安寧,而那些諸侯王最終在這種算計之下,墜入陷阱而無從分辨。身為天子如此歹毒,怎能不把江山拱手送與他人呢?憑借陰謀來鏟除強大的諸侯王,最終只能反過來消滅了自己。谷永是王氏的人,卻能為朝廷考慮這么多,看來此人還是忠于漢朝的。和那些依附于王氏助紂為虐的奸臣不同。

是歲,司隸校尉蜀郡何武為京兆尹。武為吏,守法盡公,進善退惡,所居無赫赫名,去后常見思。

這年,任命司隸校尉(掌管京城附近監(jiān)察)、蜀郡(郡治今四川成都市)人何武為京兆尹(京城地區(qū)的郡級行政長官)。何武做官吏,奉公守法,引進良善之人,斥退邪惡之輩。在位時雖沒有赫赫名聲,但離開后,常常被人懷念。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要是好官,百姓都會記住的。

統(tǒng)宗孝成皇帝元延元年(己酉、西元前12年)

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春季,正月,己亥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壬戌,王商復為大司馬、衛(wèi)將軍。

壬戌(二十四日),再次任命王商為大司馬(武官中的最高職銜)、衛(wèi)將軍。

三月,上行幸雍,祠五。

三月,成帝前往雍城(今陜西鳳翔縣),祭祀五方天帝。

夏,四月,丁酉,無云而雷;有流星從日下東南行,四面耀耀如雨,自晡及昏而止。

夏季,四月,丁酉(初一),天空無云而響雷聲。有流星從太陽下面劃過,直奔東南而去,光輝照耀四面天空,象在下星雨,自從傍晚申時直到天黑才停止。

異相、災禍頻頻,說明天下即將有一場動蕩,潛在的隱患越來越多。

赦天下。

大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東井。

秋季,七月,有異星出現(xiàn)于井宿。

異星,就是突然出現(xiàn)在天空中的新星。這也是天下多事的象征。

上以災變,博謀群臣。北地太守谷永對曰:“王者躬行道德,承順天地,則五征時序,百姓壽考,符瑞并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則咎征著郵,妖孽并見,饑饉薦臻;終不改寤,惡洽變備,不復譴告,更命有德。此天地之常經(jīng),百王之所同也。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質(zhì)有修短,時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業(yè),當陽數(shù)之標季,涉三七之節(jié)紀,遭‘無妄’之卦運,直‘百六’之災厄,三難異科,雜焉同會;建始元年以來,二十載間,群災大異,交錯鋒起,多于《春秋》所書。內(nèi)則為深宮后庭,將有驕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敗,北宮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閑之處徵舒、崔杼之亂;外則為諸夏下土,將有樊并、蘇令、陳勝,項梁奮臂之禍。安危之分界,宗廟之至憂,臣永所以破膽寒心,豫言之累年。下有其萌,然后變見于上,可不致慎!禍起細微,奸生所易。愿陛下正君臣之義,無復與群小黷宴飲;勤三綱之嚴,修后宮之政,抑遠驕妒之寵,崇近婉順之行;朝覲法駕而后出,陳兵清道而后行,無復輕身獨出,飲食臣妾之家。三者既除,內(nèi)亂之路塞矣。諸夏舉兵,萌在民饑饉而吏不恤,興于百姓困而賦斂重,發(fā)于下怨離而上不知?!秱鳌吩唬骸嚩粨p,茲謂泰,厥咎亡。’比年郡國傷于水災,禾麥不收,宜損常稅之時,而有司奏請加賦,甚繆經(jīng)義,逆于民心,市怨趨禍之道也。臣愿陛下勿許加賦之奏,益減奢泰之費,流恩廣施,振贍困乏,敕勸耕桑,以慰綏元元之心,諸夏之亂庶幾可息!”

因為發(fā)生災害和變異,漢成帝廣泛地征求群臣的意見。北地郡(郡治今甘肅環(huán)縣)太守(一郡行政長官)谷永回答說:“作為君主,若親身實行道德,承順天地的旨意,那么自然的五種征候(雨、旸、寒、燠、風),會按順序正常運轉(zhuǎn),百姓會長壽,祥瑞征兆會同時降臨。若不按正道行事,違背上天的旨意,浪費財物,則罪責的征兆就會尤其顯著,妖孽同時出現(xiàn),饑饉連續(xù)發(fā)生。若終不醒悟改悔,惡行普遍,上天就不再作譴責的警告,而將天命歸于另一位有德的君王。這是天地的正常規(guī)律,它對所有的君王都是一視同仁的。此外,還會考慮到君王的功德有厚有薄,期限有長有短,資質(zhì)有高有低,所處時代有中期、晚期,同時天道本身的變化也有盛有衰。陛下繼承西漢八位皇帝的功業(yè),正當陽數(shù)中的末季,接近二百一十年的劫數(shù),遭逢《易經(jīng)》上‘無妄’卦的命運,正當‘百六’之災難,三種災難性質(zhì)都不一樣,但卻摻雜會合在一起。建始元年以來,二十年間,各種災害和大的天象變異,如群蜂四起,比《春秋》記載的還要多。這表示:對內(nèi)來說,深宮后庭之中,將有驕橫的內(nèi)臣和兇悍的姬妾、醉酒狂亂,猝起敗壞國家。北宮花園街巷之中,侍臣和姬妾家里的幽靜之處,將會發(fā)生夏征舒、崔杼那樣的宮廷政變;對外來說,普天之下,將會發(fā)生樊并、蘇令、陳勝、項梁之輩奮臂造反的災禍?,F(xiàn)在正處在平安和危機的分界線上,是宗廟能否保存的最為憂愁的時期,所以我谷永甘冒膽破心寒的殺頭之禍,連年發(fā)出這種預言。下面有變亂的萌芽,然后才會在上面演化成變亂,怎能不謹慎!禍患是從細微逐漸發(fā)展而來,奸惡是因輕視忽略而產(chǎn)生。愿陛下端正君臣大義,再不要與那群小人親狎,玷污身份,同他們在一起飲宴。應嚴格按照‘三綱’的原則,治理后宮,壓制疏遠那些驕橫妒嫉的寵妃,尊崇貞婉、順服的德行。出門時,要先朝見皇太后,使用皇帝儀仗,然后才可出宮,在街上布列士兵,清道戒嚴之后才可走上街頭。不要再僅帶幾個隨從就獨自出宮,到臣妾家吃飯飲酒。以上三點除去以后,發(fā)生內(nèi)亂的道路就被堵死了。而今天下到處舉兵謀反,變亂萌發(fā)于人民饑謹,而官吏不加體恤,產(chǎn)生于百姓困苦,而賦斂沉重,發(fā)端于下層人民怨恨背離,而上面卻不知道。《易傳》說:‘人民饑饉,不減少賦稅,卻宣稱國泰民安,一定蒙禍而死?!B年遭受水災的損失,禾麥不收,這正是應該減免常稅的時候,而有關官署卻奏請增加賦稅,這與儒家經(jīng)典的大義甚為不符,不順民心,是招怨惹禍的作法。我請求陛下不批準加賦的奏文,再減少一些奢華的費用,廣泛地布施恩澤,賑濟贍給困乏之人,下敕書勸民勤于耕田植桑,以此來安撫小民之心,各地的叛亂也許就可平息!

“天人感應”說,源自董仲舒。雖然有些神話色彩,但對君王是一種警示,能時刻提醒君王行正道,否則上天會發(fā)怒。有正面作用。

中壘校尉劉向上書曰:“臣聞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傲’,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紂’,圣帝明王常以敗亂自戒,不諱廢興,故臣敢極陳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

中壘校尉劉向上書說:“我聽說,帝舜曾警告伯禹:‘不要像丹朱那么驕傲?!芄嬲]周成王:‘不要像殷紂王?!ッ鞯牡弁?,常以敗亡變亂的事例告戒自己,不忌諱談論王朝的廢興,因此我才敢極力陳述愚昧的見解,請陛下留神考察!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謹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今連三年比食,自建始以來,二十歲間而八食,率二歲六月而一發(fā),古今罕有。異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緩急,觀秦、漢之易世,覽惠、昭之無后,察昌邑之不終,視孝宣之紹起,皆有變異著于漢紀。天之去就,豈不昭昭然哉!臣幸得托末屬,誠見陛下寬明之德,冀銷大異而興高宗、成王之聲,以崇劉氏,故懇懇數(shù)奸死亡之誅!天文難以相曉,臣雖圖上,猶須口說,然后可知;愿賜清燕之間,指圖陳狀!”上輒入之,然終不能用也。

“查考《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里,日食不過才三十六次。可是現(xiàn)在連續(xù)三年發(fā)生日食,自建始年間以來,二十年的時間,就出現(xiàn)日食八次,平均每二年六個月就出現(xiàn)一次,古今罕有。天象變異有大小、疏密之分,而占驗結果也有遲早、緩急的區(qū)別。觀秦、漢的改朝換代,看漢惠帝、漢昭帝都沒有后嗣,察昌邑王劉賀被廢,覽孝宣皇帝承天命崛起繼位,都有變異明確地記載在漢朝的編年史書上。上天的舍棄和俯就,豈不是十分清楚么!我有幸為皇族弱枝后裔,誠然看到陛下有寬厚賢明的圣德,希望能消除變異,而復興商高宗、周成王那樣的聲譽,以增高劉氏的功業(yè),因此才不斷懇切地冒死上書。天象復雜,難以向陛下述說清楚,我雖呈獻上天文圖表,但仍需口說解釋,然后才能使陛下明白,請陛下賜一點清閑的時間,讓我指著圖表向陛下詳述。”漢成帝立即召劉向進宮,但是到底不能采納他的建議。

如此苦心進諫,漢成帝還是不能采納。看來成帝并沒有進取心,僅僅滿足于縱欲享樂。

紅陽侯立舉陳咸方正;對策,拜為光祿大夫、給事中。丞相方進復奏“咸前為九卿,坐為貪邪免,不當蒙方正舉,備內(nèi)朝臣”;并劾“紅陽侯立選舉故不以實。”有詔免咸,勿劾立。

紅陽侯王立舉薦陳咸為方正(選拔人才的科目之一,考核品行正直),通過御前考試,被任命為光祿大夫(皇帝的高級顧問)、給事中(有資格初入宮廷)。丞相翟方進再次上奏說:“陳咸從前位列九卿,因為貪鄙邪惡而獲罪免官,不該以方正資格被舉薦,并擔任中朝官(皇帝的近臣)?!蓖瑫r彈劾說:“紅陽侯王立,在選拔舉薦人才時,故意不報告真實情況。”成帝下詔免去陳咸的官職,但不許彈劾王立。

既然免去陳咸的官職,就等于認可了王立的錯誤,為什么不允許彈劾王立呢?因為人家是“王家人”嘛。

十二月,乙未,王商為大將軍。辛亥,商薨。其弟紅陽侯立次當輔政;先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墾草田數(shù)百頃,上書以入縣官,貴取其直一億萬以上,丞相司直孫寶發(fā)之,上由是廢立,而用其弟光祿勛曲陽侯根。庚申,以根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十二月,乙未(初二),任命王商為大將軍。辛亥(十八日),王商去世。他的弟弟紅陽侯王立,按照順序應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先前,王立曾派他的門客,通過南郡(郡治今湖北荊州市)太守李尚以草田名義占奪百姓新開墾田地數(shù)百頃,然后上書,把這些田賣給國家,多收取田價約一億萬以上。丞相司直(協(xié)助丞相進行監(jiān)察工作的官)孫寶揭發(fā)了這件事,漢成帝因此廢黜王立,而任用他的弟弟、光祿勛(九卿之一,宮廷侍衛(wèi)統(tǒng)領)、曲陽侯王根。庚申(二十七日),任命王根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王商死了,“按順序”讓王立繼位。輔政大臣啥時候也變成世襲制了?難道大漢朝出了王家以外,就沒有賢能的人了嗎?王家如此尾大不掉,篡位已經(jīng)是遲早的事。

特進、安昌侯張禹請平陵肥牛亭地;曲陽侯根爭,以為此地當平陵寢廟,衣冠所出游道,宜更賜禹他地。上不從,卒以賜禹。根由是害禹寵,數(shù)毀惡之。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輒以起居聞,車駕自臨問之,上親拜禹床下,禹頓首謝恩;禹小子未有官,禹數(shù)視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為黃門郎、給事中。禹雖家居,以特進為天子師,國家每有大政,必與定議。

特進(有資格參加朝會)、安昌侯張禹,請求漢成帝把平陵(漢昭帝的陵墓,位于今陜西咸陽市秦都區(qū)平陵鄉(xiāng))肥牛亭那片土地賜給他。曲陽侯王根表示反對,認為此片地在平陵墓園寢廟附近,正當衣冠出游的必經(jīng)之路,應換一塊地賜給他。成帝不聽,終于把那塊地賜給了張禹。王根因此對張禹的得寵十分妒恨,多次在成帝面前詆毀張禹。但是,成帝卻越發(fā)尊敬厚待張禹,張禹每次患病,成帝都打聽他的飲食休息情況,甚至坐車到張禹家問候,親自在病床前拜見張禹,張禹叩頭謝恩。張禹的幼子沒有官職,張禹頻頻用眼看那個孩子,成帝就在張禹床前封他為黃門郎(宮廷侍衛(wèi))、給事中。張禹雖然家居,但以“特進”的身份當天子的老師,國家每有大事,成帝必與他磋商后才決定。

張禹是漢成帝的老師,因此漢成帝非常信任他尊敬他。甚至連王氏對他的詆毀都聽不進去。如果這位重頭人物也能站出來反對王氏專權,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他愿不愿意為國除害呢?我們接下來看。

時吏民多上書言災異之應,譏切王氏專政所致,上意頗然之,未有以明見;乃車駕至禹弟,辟左右,親問禹以天變,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見年老,子孫弱,又與曲陽侯不平,恐為所怨,則謂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為諸侯相殺,夷狄侵中國。災變之意,深遠難見,故圣人罕言命,不語怪神,性與天道,自子貢之屬不得聞,何況淺見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應之,與下同其福喜,此經(jīng)義意也。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以經(jīng)術斷之!”上雅信愛禹,由此不疑王氏。后曲陽侯根及諸王子弟聞知禹言,皆喜說,遂親就禹。

當時吏民中有很多人上書,談論災異的出現(xiàn),諷刺指責王氏專權招致災異。成帝也認為頗有道理,但又覺得,事實不明顯。就坐車來到張禹的宅邸,屏退左右,親自詢問張禹關于天象變異的事,把吏民上書談到的王氏之事告訴張禹。張禹清楚自己已年老,子孫太弱,又與曲陽侯王根不和,恐怕被王氏怨恨,就對成帝說:“《春秋》上記載的日食、地震,或者因為諸侯互相攻殺,或者因為夷狄犯中國。上天降下災害變異,含意十分深遠,難以明見。因此圣人很少談論天命,也不說有關神怪的事。性命與天道,連子貢之輩,也未能聽到孔子談論,更何況那些見識膚淺鄙陋的儒生所說的話呢。陛下應該使政治修明,用善來應對上天的警戒,與臣下一同多行善舉,這才是儒家經(jīng)義的本意。那些新學小生,胡言亂語,誤人不淺,不要相信和任用他們。一切只按儒學經(jīng)術。”成帝一向信任愛戴張禹,因此不再懷疑王氏。后來曲陽侯王根以及諸位王氏子弟聽說了張禹的話,都感到歡喜,于是親近張禹。

張禹這種行為錯誤至極,那么多小人物都敢于站出來和王氏作斗爭,張禹身為漢成帝最信任的人,卻為了一己之私,反過來維護王氏?!洞呵铩肥强鬃訛殛U述其政治理念所整理的書,里面每一句話都不是白寫的,記錄各種天災異相,都是有其所指的。到他這里被一句“圣人很少談天命”給掩飾過去了。這種人真是誤國的奸臣。

故槐里令朱云上書求見,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頭以厲其余!”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云下;云攀殿檻,檻折。云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將云去。于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容之。臣敢以死爭!”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曾做過槐里縣(今陜西興平市)縣令的朱云,上書求見皇帝。在公卿面前,朱云對漢成帝說:“現(xiàn)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主上,下不能有益于人民,都是些白占著官位領取俸祿而不干事的人,正如孔子所說:‘卑鄙的人不可讓他侍奉君王,他們害怕失去官位,會無所不為。’我請求陛下賜給我尚方斬馬劍,斬斷一個佞臣的頭顱,以警告其他人!”成帝問:“誰是佞臣?”朱云回答說:“安昌侯張禹!”成帝大怒,說:“小小官員在下,竟敢誹謗國家重臣,公然在朝廷之上侮辱帝師。處以死罪,決不寬??!”御史將朱云逮下,朱云緊抓住宮殿欄桿,欄桿被他拉斷,他大呼說:“我能夠追隨龍逄、比干,游于地下,心滿意足了!卻不知圣明的漢王朝將會有什么下場!”御史(監(jiān)察官)挾持著朱云押下殿去。當時左將軍辛慶忌脫下官帽,解下印信綬帶,伏在殿下叩頭說:“朱云這個臣子,一向以狂癲耿直聞名于世,假使他的話說的對,不可以殺他;即使他的話說的不對,也本該寬容他。我敢以死請求陛下!”辛慶忌叩頭流血,成帝怒意稍解,殺朱云之事遂作罷。后來,當要修理宮殿欄桿時,成帝說:“不要變動!就原樣補合一下,我要用它來表彰直臣!”

老人之戒在貪得無厭,老年人一般為自己索取的很少,主要是為子孫考慮,容易因此不擇手段。張禹在初期與王根不同,還有一點活人之氣。當他為子孫考慮時,就成了行尸走肉,不惜危害別人的宗社,冒萬世之羞恥。朱云奏請誅殺他,他也不感到慚愧。人做不善之事從而給子孫留下怨債,這實在是不可做的。況且禍福又何嘗遵從人的意愿?如果王氏篡位失敗,朝廷追究王氏同黨,張禹的子孫能保住富貴嗎?禍福天定,得失人定。人在老年時期為子孫前途擔憂,引天的吉兇為自家吉兇,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其愚蠢實在是不可救藥的。朱云請斬張禹時,漢成帝一開始很生氣,想殺朱云。后來經(jīng)人勸諫成帝醒悟,將朱云抓斷的門檻保留,以表彰他的直諫。則成帝對張禹的態(tài)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張禹尚且自身難保,何況他的子孫呢?

匈奴搜諧單于將入朝;未入塞,病死。弟且莫車立,為車牙若單于;以囊知牙斯為左賢王。

匈奴搜諧單于將要到長安朝見,還沒進入邊塞,就在半途得病而死。他的弟弟且莫車繼位,為車牙若單于。他任命囊知牙斯為左賢王。

北地都尉張放到官數(shù)月,復征入侍中。太后與上書曰:“前所道尚未效,富平侯反復來,其能默乎!”上謝曰:“請今奉詔!”上于是出放為天水屬國都尉;引少府許商、光祿勛師丹為光祿大夫,班伯為水衡都尉,并侍中,皆秩中二千石,每朝東宮,常從;及大政,俱使諭指于公卿。上亦稍厭游宴,復修經(jīng)書之業(yè);太后甚悅。

北地郡都尉(一郡武裝力量統(tǒng)領)張放到任才數(shù)月,就又被征召入宮當侍中?;侍笾聲鴿h成帝說:“先前我交待你的事,你尚未辦,怎么富平侯反而又回到京師,我能不說話嗎?”成帝謝罪說:“請讓我現(xiàn)在就奉詔去辦!”于是命令張放離京,出任天水郡(郡治今甘肅通渭縣)屬國都尉(負責管理歸附的夷狄);擢升少府(九卿之一,掌管皇家府庫)許商、光祿勛師丹為光祿大夫,班伯為水衡都尉(主管皇室財務),并兼侍中。官秩都是中二千石(每月180斛祿米)。成帝每次朝見太后,常常讓他們跟從前去。遇有國家大事,都派他們向公卿傳達皇帝的諭旨。成帝也逐漸厭倦了游樂,又重新學習儒家經(jīng)書。太后大為歡喜。

皇帝成年的情況下,太后過多干涉政務,是取亂之道。東西漢兩次亡國,都和太后為代表的外戚勢力有關。因此后世朝代大多嚴防后宮干政。

是歲,左將軍辛慶忌卒。慶忌為國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

本年,左將軍辛慶忌去世。辛慶忌是國家御敵的虎將,適逢天下承平之世,匈奴、西域都親附中國,也都崇敬他的威信。

國家又損失一位棟梁之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