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 Mugahid, P. M. A. D. Mohamed Abouelhoda, R. A. M. A. Helal, M. A. Abo El Ela, A. H. A. H. Ibrahim, M. M. M. Ashour, A. M. A. Farag, S. Mohamed, M. A. M. Ayoub; Cairo/EG學習目的:- 了解頸椎解剖學。
正常解剖: 頸椎包含7個椎骨。 第一頸椎與第二頸椎,有特殊名稱:分別叫寰椎和樞椎 (圖1) 圖1 C3-C7具有典型的椎體的外觀,但是形態(tài)也略有不同( 圖2) 圖2 頸椎柱: 通常,脊柱可分為3個不同的柱:前部,中部和后部。 前柱: 前縱韌帶(ALL)和椎體的前三分之二 纖維環(huán) 椎間盤。 中柱: 后縱韌帶(PLL)和后三分之一的椎體。 纖維環(huán)。 椎間盤。 后柱: (PLL)后面的一切。包含由椎弓根,橫突,小關節(jié)突,椎板和棘突形成。 小兒頸椎的著名正常變種: 游離齒狀突(齒狀突小骨)(Os Odontoideum):密度缺失/發(fā)育不全或與C2不完全融合(圖3) 圖3:沒有錯位的齒狀突小骨的冠狀重建。 注意圓形小骨和軸的基部之間的寬間隙。 先天性融合: 兩個或多個相鄰椎體的融合,通常是偶然的發(fā)現(xiàn)。無癥狀。 圖4 雙齒齒狀突(Bifid odontoid )圖5 圖5 脊柱裂(圖6/7) 圖6 圖7 頸椎損傷 - 最常見的受傷椎骨是C2,比較少見的是C6和C7。 - 頸椎損傷中最常見的骨折機制是屈曲。 - 它們可以根據其穩(wěn)定性分類為: 圖8:根據頸椎骨折的穩(wěn)定性分類 不穩(wěn)定的骨折:
- C1環(huán)的爆裂性骨折,其特征在于側塊的雙側橫向位移( 圖9) 圖9 - 橫韌帶的狀態(tài)對于確保C1 / C2穩(wěn)定性至關重要(可以通過超過7 mm的間隔距離來建議)。
C2的創(chuàng)傷性脊椎滑脫。雖然它主要被認為是不穩(wěn)定的骨折,但只有當與C2水平的單側或雙側小關節(jié)脫位時,才不穩(wěn)定。很少與脊髓損傷有關(圖10/11) 圖10 圖11
II型:最常見的 齒狀突基部的骨折。 總是不穩(wěn)定 愈合預后不良( 圖12) 圖12 III型: 穿過軸體的斷裂 比II型更好的治愈預后。
前楔骨折 棘突間韌帶斷裂(前柱和后柱影響)。
- 關節(jié)的前脫位與后縱韌帶、椎間盤和前縱韌帶的影響有關( 圖13) 圖13 - 上椎骨向前移位下椎體直徑的一半(圖14) 圖14
- 淚滴骨碎片是椎體的脫離前下方(圖15) 圖15 - 椎體的其余部分被推入椎管內。
- 淚滴骨碎片是椎體的撕裂前下方( 圖16) 圖16 - 脊髓損傷是由事故期間韌帶收縮引起的 - 這種損傷在屈曲時是穩(wěn)定的,但在伸展時非常不穩(wěn)定 穩(wěn)定的斷裂:
過度韌帶韌帶斷裂無骨性骨折(前柱和中柱完好無損)。 穩(wěn)定的齒狀突骨折: I型:與C1連接的齒狀突尖部的撕裂。 簡單的楔形斷裂: 前楔入3mm或更多表明骨折主要涉及上端板。(后韌帶完好無損)。
在上椎骨的椎體的前半脫位上滑動并鎖定一個上面的上方小于下一個直徑的25%(圖17) 圖17
圖18 簡單系統(tǒng)的頸椎膠片閱讀方法: 1·通過以下三條假想線檢查頸椎對齊:
2·檢查每個椎骨是否有明顯的骨折線。 3·檢查預先確定的空間(通常<3 mm成人,兒童<5 mm)。 4·檢查椎間隙的軟組織變化。
5·檢查兩個棘突尖端之間的空間是否加寬。 根據穩(wěn)定性對放射學分類的頸椎骨折,可以預見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并挽救患者的生命。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