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華陽堂
館壇孤本閱星霜,曾署華陽顧氏堂。 寶物難邀神物護(hù),也隨塵劫付滄桑。 ——沈云《盛湖竹枝詞》
小廟港西側(cè)華陽堂弄內(nèi)的華陽堂顧氏,原藏有海內(nèi)孤本《舊館壇碑》。 《舊館壇碑》全名為《上清真人許長(zhǎng)史舊館壇碑》,此碑保存了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許謐的寶貴原始資料,歷來為人所珍視。因碑文為南北朝時(shí)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xué)家陶弘景所撰,而陶弘景曾隱居于茅山華陽洞,自號(hào)“華陽隱居”,故而顧氏因此碑而名其堂為“華陽堂”。 清代篆刻家翁大年(字叔均,吳江人,1760-1842)曾刻《舊館壇碑》雙鉤一本,并仿《瘞鶴銘考》作《舊館壇碑考》,稱此碑翁覃溪、錢竹汀諸前輩屢求而未得,在茅山玉晨觀,明嘉 靖(1522-1566)間毀于火”。他“考證諸家所記載,審定原碑高、廣、行、列、字?jǐn)?shù)”,碑文“首行云:“上清真人許長(zhǎng)史舊館壇碑,弟子華陽隱居丹陽陶弘景謹(jǐn)造’,凡二十四字;又一行云:'此一行,隱居手自書’,凡八字;文凡一千四百余字。云是弟子孫文韜書?!?span lang="EN-US"> 《舊館壇碑》“舊藏稼堂潘氏,后人華陽堂顧氏”,清道光(1821-1850)末,“浙江某司馬”在吳地為官,“以五百金購(gòu)去”,但在“咸豐三年(1853)金陵失陷(太平軍攻克南京)”時(shí),毀于戰(zhàn)火。 (沈瑩寶/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