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物被大眾稱為國寶,而實際上它們所代表和承載的內(nèi)容比國寶更多,是一條我們回溯中國歷史的脈絡(luò)。 | 第一批 |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fā)《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規(guī)定64件(組)珍貴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名稱 時代 出土地點 出土?xí)r間 現(xiàn)藏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新石器時代 河南省汝州市 1978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 陶鷹鼎 新石器時代 陜西省渭南市 1958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 后母戊鼎(舊稱司母戊鼎) 商 河南省安陽市 1939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 利簋 西周 陜西省西安市 1976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 大盂鼎 西周 陜西省寶雞市 清道光初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 虢季子白盤 西周 陜西省寶雞市 清道光年間 中國國家博物館 鳳冠 明 北京市昌平縣 1957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 嵌綠松石象牙杯 商 河南省安陽市 1976年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 西周晉侯蘇鐘(一套16件) 西周 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 1992年 上海博物館、山西博物館各收藏一半 大克鼎 西周 陜西省寶雞市 1890年 上海博物館 太保鼎 西周 山東省梁山 19世紀(jì)中葉 天津博物館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時代 浙江省余姚市 1977年 浙江省博物館 河姆渡出土陶灶 新石器時代 浙江省余姚市 1977年 浙江省博物館 良渚出土玉琮王 新石器時代 浙江省余杭縣 1986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水晶杯 戰(zhàn)國 浙江省杭州市 1990年 杭州市博物館 淅川出土銅禁 春秋 河南省南陽市 1978年 河南博物院 新鄭出土蓮鶴銅方壺 春秋中期 河南省鄭州市 1923年 原物為一對,一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 齊王墓青銅方鏡 西漢 山東省淄博市 1980年 淄博博物館 鑄客大銅鼎 戰(zhàn)國 安徽省壽縣 1933年 安徽博物院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三國(吳) 安徽省馬鞍山市 1984年 馬鞍山市博物館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 三國(吳) 安徽省馬鞍山市 1984年 馬鞍山市博物館 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1965年 山西博物院 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 北齊 山西省太原市 1979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涅槃變相碑 唐 - - 山西省博物館 常陽太尊石像 唐 山西博物院 大玉戈 商 湖北省武漢市 1974年 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 戰(zhàn)國 湖北省隨縣 1978年 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墓外棺 戰(zhàn)國 湖北省隨縣 1978年 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青銅尊盤 戰(zhàn)國 湖北省隨縣 1978年 湖北省博物館 彩漆木雕小座屏 戰(zhàn)國 湖北省江陵縣 1965年 湖北省博物館 紅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時代晚期 遼寧省凌源市 遼寧省考古研究所 鴨形玻璃注 北燕 遼寧省北票市 1965年 遼寧省博物館 青銅神樹 商 四川省廣漢市 1986年 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商 四川省廣漢市 1986年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搖錢樹 東漢 四川省綿陽市 1990年 綿陽市博物館 銅奔馬 東漢 甘肅省武威市 1969年 甘肅省博物館 銅車馬 秦 陜西省西安市 1980年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墻盤 西周 陜西省寶雞市 1967年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淳化大鼎 西周 陜西省咸陽市 1979年 陜西歷史博物館 何尊 西周早期 陜西省寶雞市 1963年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茂陵石雕 西漢 陜西省咸陽市 - 茂陵博物館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唐 陜西省西安市 1623年 西安碑林博物館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唐 陜西省西安市 1970年 陜西歷史博物館 鑲金獸首瑪瑙杯 唐 陜西省西安市 1970年 陜西歷史博物館 景云銅鐘 唐景云年間 - - 西安碑林博物館 銀花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 唐 陜西省寶雞市 1987年 法門寺博物館 八重寶函 唐 陜西省寶雞市 1987年 法門寺博物館 銅浮屠 唐 陜西省寶雞市 1987年 法門寺博物館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 東漢至魏、晉 新疆民豐縣 1995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 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戰(zhàn)國 河北省平山縣 1974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中山王鐵足銅鼎 戰(zhàn)國 河北省平山縣 1977年 河北博物院 劉勝金縷玉衣 西漢 河北省滿城縣 1968年 河北博物院 長信宮燈 西漢 河北省滿城縣 1968年 河北博物院 銅屏風(fēng)構(gòu)件5件 西漢 廣東省廣州市 1983年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角形玉杯 西漢 廣東省廣州市 1983年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人物御龍帛畫 戰(zhàn)國中晚期 湖南省長沙市 1949年 湖南省博物館 人物龍鳳帛畫 戰(zhàn)國中晚期 湖南省長沙市 1949年 湖南省博物館 直裾素紗襌衣 西漢 湖南省長沙市 1972年 湖南省博物館 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 西漢 湖南省長沙市 1972年 湖南省博物館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西漢 湖南省長沙市 1972年 湖南省博物館 紅地云珠日天錦 北朝 青海省都蘭縣 1983年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夏文佛經(jīng)《吉祥遍至口和本續(xù)》紙本 西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賀蘭縣 1991年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花釉里紅瓷倉 元 江西省景德鎮(zhèn) 1974年 江西省博物館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南朝 江蘇省南京市 1960年 南京博物院 【禁出文物】(195-1) 通過這件器物我們可以回溯二三十年代中國仰韶文化考古的歷程,去回溯中國早期群星璀璨文化的發(fā)展歷程。作為195-I-1文物,這是它帶給我們的啟示! 1、陶缸是中國現(xiàn)有已知最早的成熟的繪畫作品; 2、陶缸是河南(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 3、陶缸是早期考古的代表作。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發(fā)現(xiàn)秦王寨,是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的四處仰韶文化之一。以煤山文化為參考的周邊諸多早期遺址極有可能構(gòu)成早期中國人首都圈和核心居住區(qū); 4、器物上的石斧圖騰并不是典型的仰韶斧頭造型,更像是江漢平原的斧頭造型。這有可能是中原文化與江漢文化劇烈沖突的戰(zhàn)利品或進獻品。 【禁出文物】(195-2) 陶鷹鼎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shù)珍品。 【禁出文物】(195-3) 國之重器,獨一無二的后母戊鼎!其出土地已修建“殷墟王陵遺址”供人們參觀訪問。 【禁出文物】(195-4) 刻下商周的界碑,利簋。正是這件器物,將武王伐紂的時間定義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禁出文物】(195-5) 大盂鼎。海內(nèi)三鼎,也稱海內(nèi)三寶,為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 【禁出文物】(195-6) 虢季子盤不僅是書法很漂亮,是書法的過度,也是我們研究《詩經(jīng)》的窗口。毛公鼎也是同期宣王時期的青銅器,可以放在一起做些研究。 【禁出文物】(195-7) 鳳冠是在195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極少有的明代作品。倘若書寫中國通史,這件器物是明代各種生活藝術(shù)之最大集成,也因其主人孝端皇后生前無子而引發(fā)“國本”之爭,導(dǎo)致萬歷朝成為明朝歷史上由治轉(zhuǎn)亂的轉(zhuǎn)折期。 【禁出文物】(195-8) 商代象牙雕刻中最為名貴的精品,也是在博物館中最難見到的原物之一,嵌綠松石象牙杯。 【禁出文物】(195-9) 晉侯穌鐘,被盜流失境外追回和考古發(fā)掘出土配合的經(jīng)典。其銘文記載了在西周晚期某王三十三年,晉侯蘇奉王命討伐山東的夙夷,折首執(zhí)訊,大獲全勝,周王勞師,并兩次嘉獎賞賜晉侯的史實。 銘文除記載了這次重要的史書無載的戰(zhàn)爭之外,還為我們留下了兩項難得的記錄: 一是記錄了“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方死霸”五個記時詞語。在一件器上有這么完整的時間記錄,前所未有,是我們探討西周歷法的重要材料。 二是全篇銘文用硬度超過青銅的利器刻出,且筆劃流暢規(guī)正,為我們研究西周晚期的冶金工藝提供了一個新的材料。 1992年,上海博物館從香港古玩肆中發(fā)現(xiàn)并購得晉侯穌鐘其中的14件,后山西晉侯墓考古發(fā)掘出土了此套編鐘的另外2枚。晉侯穌鐘不僅僅是追回文物的象征,編鐘本身也見證了編鐘從商鐃向甬鐘的革命(PS:寶雞市南郊竹園溝西周魚伯各墓的3件編鐘被看作是目前年代最早的一組西周編鐘)。晉侯穌鐘對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歷史研究所具有的極為重要的學(xué)術(shù)意義:它糾正了以前所謂的厲王在位二十三年的謬傳,使厲王在位三十七年的記載得到了確證。銘文還證明史記有關(guān)西周晉世家排列的定位有問題:晉侯穌不在宣王而在厲王時。 【禁出文物】(195-10) 大克鼎,上海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海內(nèi)三鼎之一。2004年2月28日,國家文物局、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曾舉辦大盂鼎和大克鼎的聯(lián)合展出,以紀(jì)念兩座大鼎曾經(jīng)的主人,捐贈人潘達于100歲華誕。 【禁出文物】(195-11) 太保鼎,收藏在國內(nèi)博物館的唯一一件“梁山七器”。 【禁出文物】(195-12) 想今日之漆器,形式多種,類型多樣,最早又是怎樣的機緣巧合讓我們的祖先使用了漆這種材料來裝飾生活呢?或許這件河姆渡朱漆碗可以給出答案。河姆渡出土朱漆碗外壁有一層朱紅色涂料(大部剝落)。經(jīng)化學(xué)分析為生漆。朱漆碗堪稱中國最早的漆器,說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們的先民已將天然漆用于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 【禁出文物】(195-13) 欣賞史前文物,就是在藝術(shù)與實用中來回切換,在自然與創(chuàng)造中尋找我們進步的每一個階段!河姆渡出土陶灶是當(dāng)時發(fā)現(xiàn)最早的架釜炊煮專用設(shè)備,雖然很樸實無華,但炊具上的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有學(xué)者指出這件陶灶應(yīng)該是用于船上。灶的火門上翹,可以防止船體搖晃時灶火掉落到船上。(PS:我國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陶灶2008年出土于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順山集遺址) 【禁出文物】(195-14) 玉器是良渚遺址出土遺物中最引人關(guān)注的內(nèi)容,象征神權(quán)的琮、象征財富的璧、象征軍權(quán)的鉞為代表的大型玉禮器開始成組出現(xiàn)并使用。所有的良渚玉琮上都刻有繁簡不一的神人獸面紋,顯示良渚文化已有了相對統(tǒng)一的崇拜母體。 【禁出文物】(195-15) 著名的水晶杯,“穿越”文物代表作。 【禁出文物】(195-16) 在中國古代金屬加工工藝中,鑄造具有突出地位。其中,泥范鑄造、金屬鑄造和熔模鑄造(失蠟法)被稱為三大鑄造技術(shù)。這件銅禁是迄今所知的最早失蠟法鑄件。 【禁出文物】(195-17) 春秋時期方壺標(biāo)準(zhǔn)器,蓮鶴方壺。 【禁出文物】(195-18) 這件國內(nèi)難得的矩形銅鏡精品,關(guān)于其形制,其龍紋,都是值得研究的話題。 【禁出文物】(195-19) 鑄客大鼎可能是全國所有出土大鼎中體積最大的,也正因其碩大的體量讓它在上世紀(jì)初的文物販賣浪潮中幸免于難。 【禁出文物】(195-20) 朱然墓出土文物幾乎難以見到原件,所以也不知道圖片中的配圖是否正確。朱然墓木屐幾乎是我們目前可以見到的最古老漆木屐,而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jīng)有了木屐出現(xiàn)。唐代木屐傳至日本,明清之后木屐淡出中國人視野。 【禁出文物】(195-21) 朱然墓是迄今發(fā)掘的吳墓中等級最高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是存世唯一有斷代依據(jù)的三國時期繪畫史料。這件貴族生活圖漆盤為陪葬的盛食器。漆盤上黑、紅二色繪制貴族宴飲、出游、娛樂、梳妝情景,是三國時期漆器彩畫的代表作品。 【禁出文物】(195-22) 司馬金龍墓出土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是最難見到原件的禁出文物之一。這組文物是北朝文物中難得的精品,無論繪畫還是書法都是可以進入藝術(shù)史的標(biāo)準(zhǔn)參考。配圖為大同市博物館展出復(fù)制品。 【禁出文物】(195-23) 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關(guān)于這組壁畫就不多介紹了,社交網(wǎng)絡(luò)中已經(jīng)有大量對婁睿墓壁畫的討論,大家可以去搜索看看。 【禁出文物】(195-24) 山西猗氏縣(今臨猗縣)大云寺遺物涅槃變相碑,碑形為螭首龜趺,碑身正面中央浮雕為佛祖涅磐之時眾弟子舉哀情景。上部分雕“納棺”、“臨終遺戒”、“荼毗”、“送葬”四圖;碑額部雕眾弟子將之護持須彌山;下部為難陀供養(yǎng)圖。背面雕為母說法、焚棺和雙足顯圣、天界起塔等圖。 【禁出文物】(195-25) 常陽太尊石像收藏于山西博物院純陽宮。這是十分少見的唐代道教造像之一,其雕鑿最早始于唐開元七年(717年),是研究唐代道教、雕塑及書法藝術(shù)的珍貴資料。 【禁出文物】(195-26) 在商代玉戈中,湖北省博的這件算是同類最優(yōu)品。 【禁出文物】(195-27) 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曾侯乙編鐘,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代表了目前已知的公元前5世紀(jì)中國音樂文化的最高水平。且編鐘最大的一件都已是目前我國已出土編鐘中的最大者。編鐘上,刻有關(guān)于記事、標(biāo)音、律名關(guān)系的錯金銘文,加上鐘架簴梁(橫梁)、編懸配件上的銘文、磬銘文、磬盒銘文,是先秦樂律的重要資料。2008年北京奧運會頒獎音樂“金聲玉振”就是由曾侯乙編鐘與新制玉磬聲音交融產(chǎn)生。 【禁出文物】(195-28) 曾侯乙墓外棺棺體框架以青銅打造,棺身以梓木制作,外壁漆繪各式紋飾,堪稱銅器、木器、漆器的合體精品,是我國迄今所見器形最大、體量最重,并與金工結(jié)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禁出文物】(195-29) 曾侯乙尊盤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復(fù)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也是以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件最優(yōu)者。 |
|
來自: youxianlaozhe > 《收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