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在歷史上,這個城市與北魏有著密不可分的緊密聯(lián)系。從2005年起,考古人員對大同的北魏墓葬陸續(xù)開展考古挖掘。其中有一座墓葬被盜掘嚴重,基本上已經(jīng)找不到任何能夠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可是,考古人員卻還是從盜墓者遺留下來的“寶貝”,找到了揭示墓主人身份的線索。那么,這件被盜墓者遺忘的“詭異”的寶貝,到底是什么樣的東西呢?它又如何提示墓主人的身份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7號墓位于墓群的北部,坐東朝西,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組成,但卻已經(jīng)破壞嚴重,墓頂早已沒了蹤影,而且,木質葬具可以辨認的,只有幾段木棺的側板,還有棺底的一些用于防潮的木炭,在墓室的東部,考古人員找到兩段骨頭,經(jīng)過鑒定,是殉葬的牛的腿骨。除此之外,連墓主人的骨架都沒有發(fā)現(xiàn)。墓主人是男是女?是大小還是小孩子?考古人員找不到一絲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線索。照這樣看來,7號墓注定是個謎,連墓主人的身份,怕是永遠都不可能知道了。 就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考古人員卻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他們在墓室的四壁和甬道的頂、側部,發(fā)現(xiàn)了總面積達24平方米的壁畫。這些壁畫以紅線起稿,再用墨線勾勒,并涂有紅,黑和藍三種顏色。我們都知道,古人的墓室里的壁畫內(nèi)容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寫照,另一種,則表現(xiàn)了當時神靈崇拜的社會狀態(tài)。7號墓的壁畫中,在甬道的頂部,繪制了一幅伏羲女蝸圖。在這幅伏羲女蝸圖中,伏羲和女蝸頭戴著花冠,兩手各自袖于胸前。他們的下半身布滿了鱗片,并且兩條長尾還交纏在一起。這些,是典型的東方風格。可是,在一般的伏羲女蝸圖像的手中,本該是手持著“規(guī)”和“矩”,在這個古墓的壁畫上,卻變成了一種寶珠。經(jīng)過專家確認,那是摩尼寶珠。這個摩尼寶珠很有來頭,本出自佛經(jīng),是典型的非本土產(chǎn)物。僅從這一點,考古人員就能確認,墓主人不僅身份較高,而且,還是個當時的“外國人”。 考古人員乘勝追擊,又在墓室的東部,找到了一些殘留的,破損嚴重的漆皮。當年,漆器對于盜墓者來說,遠不如金銀,甚至是銅器,鐵器值錢。所以,漆器才被隨意丟棄。今天,漆器的木胎已經(jīng)糟朽,只剩下一些漆皮??脊湃藛T將這些漆皮收集,玩起了拼圖游戲。拼圖的結果 ,不僅整理出一幅夫婦并坐圖,還拼出一段墨寫的,隸書題記。這個題記共三列,文字為:元年歲次豕韋月建中呂廿一日丁未侍中主客尚書 領太子少保平西大將軍 (殘缺字數(shù)不詳)破多羅太夫人 殯于苐宅迄于仲秋八月將袝 于殯宮易以 慈顏之永住 無期欲 之德昊天 極 莫 歲月云。 這個題記,首先向我們證明了墓主人的死亡時間,是在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農(nóng)歷四月二十日,死于家中。其次,證實了墓主人的身份是破多羅太夫人。在歷史上,破多羅是一個部落,屬于鮮卑的別種,他們到武帝拓跋珪天興四年左右,就遷到了山西平城。 至此,我們已經(jīng)可以基本知道7號墓的主人,是鮮卑族破多羅部的一位太夫人。但是,因為資料有限,我們知道的也僅此而已??蛇@已經(jīng)足夠證實了考古的魅力,只有考古,才能從時間遺留的蛛絲馬跡中,找到那些已經(jīng)被淹沒的歷史,才能讓我們了解到古人的生活竟然如此的精彩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