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容易貪嘴,七情六欲在所難免。保護腸胃,要謹記:八成飽、勤運動、莫憂愁!尤其胃腸病患者更應如此。 一、八成飽 常說‘吃飯要吃八成飽’,那么,八成飽到底是吃多少? 這不是固定的,應參考每個人的食量、運動量相對而定的。由于每個人的食量多少不定,因此應根據(jù)自己的食量,結(jié)合年齡、學習工作、活動等情況,在保證必需的營養(yǎng)基礎上酌情調(diào)節(jié)進食量。 十成飽,就是一口都吃不進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九成飽,就是還能勉強吃進去幾口,覺得胃里已經(jīng)脹滿。 八成飽,就是胃里面感覺到滿了,但是再吃幾口也不痛苦。 七成飽,就是胃里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jīng)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明顯變慢。 進食七八分飽就夠了,進食過多會增加胃腸負擔,不易消化,容易反胃,熱量過剩還會肥胖,更是傷害全身。 對于胃輕癱、胃下垂、嚴重萎縮性胃炎患者最好是少食多餐,每餐半飽,增加餐數(shù);但對其它胃病患者,一般建議定時定量規(guī)律進食,少量多餐反而頻繁刺激胃酸,對胃病不利。 八成飽,僅指數(shù)量,但還要注意熱量不能過度,同時還要注意飲食以不損傷胃腸為度。 二、勤運動 經(jīng)常適度的運動對人體是一種生理刺激,可使各組織器官發(fā)生適應性變化,并逐漸增強其功能,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運動可加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脂肪代謝,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傳導排泄,長期運動能使固定肝、胃、脾、腸等內(nèi)臟器官的韌帶得到加強。 運動還可以防癌! 美國2.9%的癌癥與運動不足有關,運動不足對女性的影響遠大于男性。運動不足對子宮癌影響最大,占26.7%,其次是結(jié)直腸癌,占6.3%。 運動可降低結(jié)腸癌、乳腺癌、子宮內(nèi)膜癌、腎癌、膀胱癌、胃癌、食管腺癌風險。 國內(nèi)近幾年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民飲食西方化,而運動量明顯不足,胃腸疾病增多,尤其結(jié)腸癌發(fā)病率上升而且越來越年輕化,運動不足引起便秘是重要原因之一。 運動要有效,貴在長期堅持。美國運動指南建議: 成年人每周至少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慢跑);或等量的兩種運動組合。 運動也要適度,過度反而有害健康。尤其中老年人運動更要量力而行,以運動后5分鐘內(nèi)心跳、呼吸基本恢復正常,全身舒適且無疲勞感為宜。 餐后立即運動會明顯影響消化功能,對胃腸不利,餐后應休息一小時左右再去運動為宜。 三、莫憂愁 情緒與胃腸疾病關系很大,有人形象比喻胃腸是第二大腦。個性異常、焦慮、抑郁、恐懼、疑病、社會關系緊張,甚至疲勞等等都會引起胃腸蠕動功能障礙、胃酸分泌增加、消化不良,這就會誘發(fā)和加重胃腸道癥狀。反過來,胃腸道癥狀又會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緒,兩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可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長期情緒不良,會引起支配內(nèi)臟的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紊亂而導致內(nèi)臟敏感性增高,使胃腸變得相當敏感,稍有刺激就會發(fā)生明顯不適,這就是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不僅僅功能性胃腸道疾病與情緒關系行大,其實所有胃腸疾病都與情緒有關。要保養(yǎng)腸胃,平時要注意怡養(yǎng)精神、調(diào)攝情志,避免或減少憂愁、思慮、惱怒對胃腸道的影響。 柳葉刀120萬人研究揭示:每次運動30~60分鐘能有效降低心理壓力,每次運動45分鐘是最佳運動時長。 因此平時情緒不良、緊張焦慮時要適度運動,可降低壓力,有利于胃腸健康。 對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患者更要多做放松運動,鍛煉可調(diào)節(jié)患者的植物神經(jīng),有助于調(diào)整患者的情緒,減輕精神壓力,放松心情。尤其以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瑜伽等等活動為宜,活動量并不要很大,避免過度疲勞。 注意:舒緩運動,不是劇烈運動! |
|
來自: kanglanlan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