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為什么有人不喜歡按平仄韻律創(chuàng)作詩詞呢?他們真的會寫格律詩詞嗎? 前言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詩和詞需要分開考慮。填詞的人說不喜歡按照詞譜的平仄要求填寫,你可以判斷他真得不會。 作詩的人說不喜歡平仄格律,就不一定了。 一、填詞不是填空有些人不了解填詞的要求,誤以為把字數(shù)搞對了就是填詞,這就把古人想象的太簡單了。詞,一開始被稱為倚聲填詞,要按照曲譜填詞,也有高人能夠自度曲,如柳永、姜夔、周邦彥等人,既可以作曲也可以填詞,這和今天的詞曲作者沒有什么不同。 您試想一下,不懂音樂的人,聽了一支曲子就可以填詞么? 南宋以后,很多曲譜漸漸遺失,后來明朝人開始制作詞譜,我們今天一般按照清朝政府編撰的欽定詞譜填詞。所有的詞都有詞譜依據(jù),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 李白《菩薩蠻》詞譜: 雙調(diào)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換韻,兩仄韻、兩平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 ◎●●○△ ◎○⊙●△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 ⊙●●○○ ⊙○⊙●△ 這首詞譜是明清人根據(jù)眾多的前人詞譜歸納出來的規(guī)律,后人填詞都是以詞譜為準。 如果哪位“詩人”說填詞不用考慮平仄格律,基本就是個外行。 二、詩有格律詩和非格律詩但是古體詩也有一個要求不能犯錯誤,否則也是不懂詩舊體詩分兩種,近體詩是格律詩,古體詩不是格律詩。格律詩要求嚴格,古體詩寬松一些,但是古體詩也有一個要求不能犯錯誤,否則也是不懂詩 1、格律詩 各律詩有四種基本句式(另有變格與拗句),這四種句式分別作為第一句,因此律詩也有四種組合。兩句為一聯(lián),絕句二聯(lián)四句;五、七律四聯(lián),分別叫做: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單數(shù)聯(lián)稱為上聯(lián),雙數(shù)聯(lián)為下聯(lián)。下聯(lián)必須押平聲韻。 五律《春望》杜甫
古體詩自由得多,但是古體押韻也有要求,一組韻中要么平,要么仄,否則也不是懂詩之人。 例如這位網(wǎng)友的“五言絕句”《 風(fēng)陰虐寒》
第一句押韻“枝”,第二句押韻“池”,都是平聲韻,第四句押韻是“翅”,變成了仄聲韻。(今天說詩以隋唐以后詩詞舉例,因為之前古詩里面字的發(fā)音、押韻與后來的韻書會有些不同,這里不多解釋。) 就這首詩來說,絕句只有四句,是不能換韻的。第一句要求不嚴,但是第2句和第四句的押韻絕對不能錯,不能第二句押平韻,第四句押仄韻。下面看看古人是怎么押韻的: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唐代: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住、處,2、4句押仄韻 《靜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霜、鄉(xiāng),2、4句押平韻。 結(jié)束語結(jié)束時,說一說換韻的情況。 不換韻的古體詩韻腳,平仄要一致;換韻的古體詩,一組以內(nèi),平仄也要一致。例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兩句一組,有四句一組,觀察一下每一組的韻腳,平仄都是一致的: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老街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