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謚文獻(xiàn)。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xiàn)公”。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后,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他在文學(xué)的造詣,那也是非常的了得,而且他的一首詩,一開篇更是令世人驚嘆不已,成為了千古名句。 望月懷遠(yuǎn)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可以說是淺顯易懂,而且非常的直白,相信很多人都能夠讀出詩中的意思來,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里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xiāng)。 《望月懷遠(yuǎn)》是一首月夜懷念遠(yuǎn)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xiāng)時,望月而思念遠(yuǎn)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相信大部分的人,那都是有讀過這首詩,而且還能夠全篇背誦下來,在唐詩里,也可以說是一首非常難得的佳作。 張九齡不僅是一位非常的文學(xué)家,而且還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宰相,他對于唐朝的政治,可以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由于詩人當(dāng)時離開故鄉(xiāng)太久了,于是當(dāng)他看到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時,便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于是匆忙寫下這首流芳千古的詩作。 然而這首詩,也成為了張九齡最為重要的代表作,可能大部分的人,只要一提起張九齡,那么肯定是會想到他的這首詩。在這首詩里,詩人把自己的情感與海上升起的明月融入在了一起,使得這首詩更加富有感染力,成為了唐詩里一首描寫月色,最為得意之作。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lián)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像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yuǎn),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dá)詩人對遠(yuǎn)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 詩人以樸實(shí)而自然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邊冉冉升起,展現(xiàn)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明月深奧莫窺,遙遠(yuǎn)難測,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shè)想,遙隔天涯的遠(yuǎn)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也是對于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 這首看似寫賞月,實(shí)則寓寫懷遠(yuǎn)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人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故鄉(xiāng)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內(nèi)心最為牽掛的地方,任何一個離開故鄉(xiāng)的人,只要在某一個時刻,那都是會想起故鄉(xiāng)來,因?yàn)楣枢l(xiāng)有我們的童年,還有我們的親人,那是我們最后的歸宿,對于詩人來說,那也同樣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