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等待槍決!肖斯塔科維奇。

 尚巾555 2019-06-02

《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 來自美在高處 09:03

肖斯塔科維奇被譽為俄羅斯音樂史上,繼柴可夫斯基之后的又一座高峰。這兩位先后活躍于 19 、20 世紀的音樂大師,各自又代表了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兩端。

如果說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彌漫著詩意、憂郁,多愁善感,音樂語言精巧細膩,那么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則如曠野中的咆哮,對苦難的砥問凜冽如刀割。

Shostakovich,1906-1975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音樂家,一生卻都在斯大林紅色恐怖的暴政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存。晚年的肖斯塔科維奇向年輕的友人伏爾科夫講述往事時,說:“等待槍決是一個折磨了我一輩子的主題。”

伏爾科夫同情的看著這位蘇聯(lián)最負盛名的音樂家:圓圓的鏡片,蓬松的頭發(fā),尷尬無措的眼神中,透露著一種畏懼。這張面孔是如此意味深長,而一個時代對一顆靈魂所能造成的痛苦擠壓,在這張臉上纖毫畢現(xiàn)。

1. 當我們臟時愛我們

1934 年,肖斯塔科維奇 29 歲,已經(jīng)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是蘇聯(lián)音樂界最閃耀奪目的新星。這一年,他的歌劇《姆岑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在列寧格勒舉行首演,好評如潮,不久開始在歐美各國公演。一時間他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隱然已是蘇聯(lián)音樂第一人。

但這部紅極一時的歌劇卻惹惱了一個人。1936 年,斯大林出席觀看了該劇在莫斯科的首演,第一幕還沒結(jié)束便憤然離場。1 月 28 日,一篇題為《不是音樂是混亂》的文章出現(xiàn)在《真理報》上,對這部歌劇及其作者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所有人都知道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后是誰,風向一下轉(zhuǎn)變。各大報紙和樂評人紛紛對《真理報》利爪下的獵物口誅筆伐,各省的工人與農(nóng)民聚集在廣場上揚聲抗議。轉(zhuǎn)眼之間,肖斯塔科維奇變成了“人民的敵人”。

他是在外省巡回表演的路上讀到這篇文章的,憤怒與恥辱令他透不了氣,不久他更悲哀的發(fā)現(xiàn),昨日還對他笑臉相迎,贊不絕口的朋友們,突然一心要將他拉入地獄。

然而,就在憤怒過后,恐懼卻如潮水般襲來。這一年,蘇聯(lián)的大清洗進入高潮,2000 多萬知識分子被處決,或莫名其妙地失蹤。他很快意識到,自己或許也同樣在劫難逃。

不過所幸的是,最終他幸免于難。因為斯大林知道,這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對他的統(tǒng)治,是種有益的裝飾?!八勾罅窒矚g把一個人與死神面對面地放到一起,然后讓這個人按著自己的旋律跳舞?!彼f。

最終他選擇了屈服,公開做了檢討。一年后,作為贖罪,他完成了《第五交響樂》,將它獻給斯大林。這部作品為他贏回了一度失去的聲譽,令他正式成為蘇聯(lián)音樂界第一人。

這場風波使他后半生都惴惴不安,他時常問別人:“如果你處于我的位置,你會怎樣?”在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列比亞德金上尉詩四首》中,主人公是一個可憐蟲,被人像狗一樣殺死。他為這個人配了充滿柔情的音樂,他說:“當我們臟時愛我們,別在我們干凈時愛我們。干凈的時候人人都愛我們?!?/span>

2. 做個渺小的提琴手

他本質(zhì)上是一個蔑視強權(quán)的人,卻不幸有著小人物般怯懦的性格。他無心成為極權(quán)之下的殉道士,于是便只有與當局保持表面的妥協(xié)與合作。

和俄羅斯歷史上許多呆在暴君身邊的文藝家一樣,他選擇成為一個癲僧。這是俄羅斯民族特有的族群,類似于中國古代那些佯狂避世的智者。他們用瘋癲的行為化解暴君的猜忌,偶爾甩出一兩句尖刻銳利的話語,投進黑暗如水的專制體制之中。

在令人窒息的高壓環(huán)境中,所有人都變得卑微而膽怯。他說:“那個時候,為了說個笑話,你就得把客人帶到浴室里去。你得把水龍頭開的大大的,然后把這個笑話低聲告訴他。甚至笑也得輕輕地笑,用手捂住嘴笑。”

他的兩位好友兼保護人,蘇軍元帥圖哈切夫斯基與先鋒派導演梅耶荷爾德,都在大清洗中被處決了。梅耶荷爾德被逮捕時,后悔自己沒有成為一個普通的小提琴手。而 44 歲的元帥,在被捕前居然有著相同的心愿。

“這種巧合使我感到驚訝和可怕。一位是名導演,一位是著名的將領(lǐng)——突然都希望做一個渺小的,不受注意的人,只想坐在樂隊里拉拉小提琴。”

唯一高高在上的只有斯大林,他熱衷干預一切文藝創(chuàng)作。他被斯大林命令與另一位音樂家哈恰圖良合作,為新國歌譜曲?!斑@個主意愚蠢之至,哈恰圖良和我風格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但是我們不得不服從?!?/span>

一共有四首新曲參加了評選,評判專家們認為他與哈恰圖良的最好,但副歌需要作少許修改。斯大林問他,需要用多少時間?他想說 5 分鐘,但怕這樣會被認為過于草率,于是改口說 5 個小時。

結(jié)果斯大林還是皺起了眉頭,最終他們的曲子落選了。哈恰圖良事后責怪他,“假如你要求至少一個月的時間,也許我們就勝了……”

3. 我的交響樂多數(shù)是墓碑

《第七交響樂》是他獲得世界性聲譽的一部作品。不管是對俄國人還是對美國人來說,二戰(zhàn)時蘇聯(lián)的最高象征就是《列寧格勒交響樂》——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

1941 年到 1944 年,是蘇聯(lián)抗擊納粹德國侵略的艱苦歲月。德軍將列寧格勒團團圍住,聲言:“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要將列寧格勒從地圖上抹去。”在被圍困的 900 天中,城內(nèi)饑餓倒斃者僅官方統(tǒng)計就有 60 萬人。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肖斯塔科維奇在被圍困的最初幾個月里創(chuàng)作了這部作品。

1942 年 3 月 5 日,他出逃到大后方古比雪夫市,和莫斯科大劇院樂團一起,在空襲警報中完成了《第七交響樂》的首演。5 個月以后,樂譜被裝入戰(zhàn)斗機,飛行員冒著被擊落的風險,將它投入列寧格勒。

此時餓殍滿城的列寧格勒,已經(jīng)湊不齊一支完整的樂隊。首次排練時只來了 20 個人,一半的樂手都是被擔架抬來的,骨瘦如柴的指揮甚至揮不動指揮棒。

僅經(jīng)過一次 15 分鐘的排練后,《第七交響樂》在列寧格勒大劇場首演了,饑餓的人們從四處聚攏進來,在德軍的隆隆炮聲中,樂團完美的完成了演出,許多樂手在結(jié)束的一剎那暈厥過去。

《第七交響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對蘇聯(lián)軍民士氣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將它宣傳為反法西斯的頌歌,并得到了盟國的好評。

1942 年 7 月 19 日,數(shù)百萬美國人在電臺里第一次聽到了這首氣勢恢弘的音樂,《時代》雜志將作曲家身著消防制服、頭戴消防帽的照片登上了封面——在他留守列寧格勒的日子里,他還是一個稱職的民兵。

這也是他最富爭議的一部作品,蘇聯(lián)官方宣揚這是一部反法西斯的杰作,他自己也曾如此附和。但在他死后發(fā)表的自傳中,他推翻了這一說法:“《第七交響曲》是戰(zhàn)前設(shè)計的,所以,完全不能視為在希特勒進攻下有感而發(fā)。侵犯的主題與希特勒的進攻無關(guān)。我在創(chuàng)作這個主題時,想到的是人類的另一些敵人?!?/span>

“我毫不反對把《第七》稱為《列寧格勒交響樂》,但它描寫的不是被圍困的列寧格勒,而是被斯大林所破壞,希特勒只是把它最后毀掉的列寧格勒?!?/span>

音樂藝術(shù)本身的多義性,幫他隱藏了這個秘密。在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 15 部交響樂中,多部作品都埋藏著巨大的悲痛,包括被公認是迎合斯大林的《第五交響樂》。

官方對它的定義是充滿歡欣與光明,但與他處境近似的作協(xié)主席法捷耶夫聽出了異聲,他在私人日記中寫道:“《第五交響曲》的終曲是無可挽回的悲劇?!?/span>

他說:“我的交響樂多數(shù)是墓碑……我愿意為每個受害者寫一首樂曲,但是這不可能,因此我把我的音樂獻給他們?nèi)w?!?/span>

4. 俄羅斯的良心

1948 年, 政治再一次向他施壓。2 月,蘇共中央對他作了嚴厲批評,他已寫成的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被認為含有“形式主義的危害”而未能公演,從此他中斷交響樂寫作達八年之久。他不得不抹去自我,彎曲著身子順從權(quán)力,除了傀儡樣地代表官方露面,就是寫像“森林之歌”和“陽光照耀祖國”一類的音樂。

但他怯懦的外表下卻不時迸發(fā)出鋒利的光芒。他和馬雅可夫斯基被西方看作是斯大林的兩大御用文人,但他嘲笑這位蘇聯(lián)第一詩人:“在他的詩中,他蔑視巴黎和美國,但是他卻喜歡去巴黎買襯衫,而且,如果爬到桌子底下去才能揀到一支美國鋼筆的話,他也愿意爬的?!?/span>

終其一生,他都不愿與來蘇聯(lián)訪問的左翼知識分子們交往,不管這人是蕭伯納,還是羅曼·羅蘭。他不信任這些西方人道主義者,盡管他們宣稱喜愛他的音樂。

他真正尊敬的是那些“俄羅斯的良心”。他欣賞斯特拉文斯基,贊美他的傲慢:“斯特拉文斯基對這些偽君子(蘇聯(lián)文化官員)中的一個人,沒有伸出手讓他去握,而是向他伸出了手杖,這個偽君子只得去握手杖,證明他才是真正的奴才?!?/span>

但他始終是斯大林粉飾太平的工具。1949 年,他被派到紐約市,以蘇聯(lián)明星代表的身份,出席世界和平文化與科學會議。在會場上,一個翻譯為他代讀發(fā)言稿,既攻擊美國窮兵黷武,又對蘇聯(lián)的文藝成就大唱頌歌。

然后,表演進入高潮部分,一個蘇聯(lián)官員當眾問他:“你是否認為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反動透頂?”他的嘴角和面頰開始抽搐,沉默片刻,他說:“是?!?/span>

13 年后,“帝國主義的走狗”斯特拉文斯基,回到闊別五十多年的蘇聯(lián),立刻來看望他。兩人四目相對,卻無話可說。好一會兒,斯特拉文斯基打破了沉默:“我不喜歡普契尼。你呢?”“我也不?!彼卮?。

這是談話的開端,也是終結(jié)。就是最沒想像力的人,也不難揣測他那一刻的心情,那被人逼著向自己所敬佩的無辜者身上潑臟水的痛苦……

5. 回頭看,只有尸骨成山

晚年的他漸漸感到,束縛在自己身上的網(wǎng)越收越緊。站在蘇聯(lián)音樂界榮耀的峰巔,他卻禁不住害怕。作為一個時代的幸存者,他不怕死,但他擔心死后的形狀。

在他生命的最后 4 年,他與年輕的音樂家伏爾科夫成為密友。在伏爾科夫的鼓勵下,他決定秘密口述一部回憶錄,將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歷史告訴大眾,從而糾正那個“令人心碎的奴顏卑膝的形象”。

他為伏爾科夫提供材料,講述往事,肆意評價那些曾經(jīng)的風云人物。在伏爾科夫完成寫作后,他通讀了全書,并逐章簽名確認,同意在他死后將書稿送西方出版。

1975 年 9 月,他死于肺癌,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如他所料,他被東西方陣營各取所需,大卸八塊。蘇聯(lián)宣稱他是“國家最忠實的兒子”,西方國家則稱他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蘇維埃政權(quán)堅定的信徒。”

一切仿佛蓋棺論定,但他的幽靈卻從強權(quán)與意識形態(tài)的銅墻鐵壁中鉆了出來,并順手打了它們一記響亮的耳光——1976 年,他的回憶錄被伏爾科夫帶到了國外。幾年后,回憶錄面世,題名《見證》。

這是他一生哀樂的見證,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往事已然如煙,生靈早已涂炭,回首前塵,他的心中只剩一片悵然,就像他在生前向伏爾科夫講述往事的時候,時常忍不住說的那樣:“回頭看,除了一片廢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