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導語這是蘇東坡放逐中的最后一站——常州。他選擇在這個地方度過余生。從儋州“遇赦北歸”的途中,他走進金山寺,發(fā)現廟堂之上,十年前李公麟為自己畫的坐像還在,頓時老淚縱橫、百感交集,保留這幅畫可是要冒著殺頭的危險呵!他揮筆寫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這位曠世奇才為自己一生作了一個總結。黃州——惠州——儋州,蘇東坡的仕途正是在這條“貶”路上,灑脫地行走! 凱風網陜西頻道 供稿:余良虎 編輯:張東 仲德 ![]() 蘇東坡: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一、一代文壇宗主,皇帝皇后為他“圈粉兒”在中國的文學史上,蘇軾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后人幾乎無法超越。他的詩詞和文章,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布衣,都非常喜愛,就連宋神宗都是他的鐵桿粉絲。據《宋史》記載:“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良,稱為天下奇才?!?/p> 林雨堂在他的《蘇東坡傳》中這樣說:“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世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我們可以說,他是詩人、畫家,是散文家、書法家,是樂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這些都還不足以描繪他的全貌,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廣博,蘇東坡像一陣清風一樣度過了一生,雖飽經憂患,卻始終不失其赤子之心?!?/p> 1、少年得志,初露鋒芒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蘇軾20出頭就名滿天下了。21歲考得進士頭銜。24歲參加皇帝親自出題主考的制科考試。他以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博得皇帝的賞識,考入第三等,蘇轍考入第四等。因為一二等虛設,所以三等就是最高等級了。他成為大宋開國以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頭名狀”。年紀輕輕就進入國家高級干部序列。
《蘇東坡》劇照 有意思的是這次殿試本來他們弟兄倆都能考上第三等的,只因弟弟的心眼兒少了點,皇上給了個“差評”——僅次于東坡。試題是讓考生給朝廷挑毛病。蘇軾是有心人,先是朝廷歌頌了一番,給圣上戴高帽子,然后再挑出毛病,這樣讓皇帝容易接受些。而蘇轍開門見山直接提出批評,這讓皇帝很沒面子。好在仁宗開明大度。他說:“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棄之,天下謂我何?”給他了個四等,還算不錯。就這樣,弟兄二人占取一二名,一時間轟動了京城。 2、“以邁往之氣,行正大之言” 熙寧二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變法。蘇軾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正好趕上這個革故鼎新的時代。和很多有志青年一樣,也想抓住這個大好時機大展宏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蘇東坡》劇照 他就新政改革連續(xù)提了“豐財”、“強兵”、“擇吏”等多條意見。可是,他的漸進式溫和改良的作派與王安石激進式改革政策相左,那些改革意見一律不予采納。蘇軾很郁悶,開始對新政提出異議,由此劃到了“反對黨”的站隊。 蘇軾寫了一封“萬言書”上疏神宗批駁新政,這讓王安石很不爽,他意識到蘇軾正在成長為他的強勁政敵,就想盡辦法排擠他。還玩了個陰招:授意姻親彈劾蘇軾,說他在運父親靈柩回鄉(xiāng)時,攜帶貨物,沿途做生意,后經查實屬誣告?;实坶_始懷疑起蘇軾的人品,這讓蘇軾覺得這樣呆下去沒多大意思,就主動申請外任。 好在皇帝惜才,安排他任杭州通判。雖然當了副市長,沒權沒勢的,但他一點也沒有因此而消沉。在作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寄情山水,廣交朋友,潛心寫作。其后的八九年,歷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官員,不但政績斐然,文學創(chuàng)作也達到一定的高峰。他“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幾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羈,將心中之所感,盡情歌唱出來”。 杭州,這個美麗可愛的城市讓他心情愉悅。“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p> 3、皇帝為他的才華點贊 蘇軾哥倆參加殿試奪得一二名狀元,給宋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端问贰|坡本傳》記載:“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吾今為子孫得兩宰相矣!’”可惜他的子孫未能按先帝的遺愿辦,蘇軾與宰相之位僅一步之遙。
神宗也很愛惜蘇軾的才華。當時蘇軾貶謫黃州,患過一場重病,外界傳謠說東坡去世了。消息傳到神宗那里,皇帝放下筷子,飯也吃不下去了,連連嘆息:“人才難得,人才難得呵!”后來聽說是謠言,神宗又大喜過望。 英宗也是蘇粉。在朋黨之爭中蘇軾多次也受到他的恩典。 4、皇后也是“追星族” 歷史上,喜歡追星的皇后妃子也能數上幾個。比如發(fā)生在孔子身上的“子見南子”,還有親自為李白磨墨的楊貴妃。她們都是因為太崇拜自己的偶像才無所顧忌的。那么,崇拜蘇東坡的皇后可不是一個,而是他所在時期的歷朝皇后。宋朝很幸運,接連能出現好幾位賢德的皇后,這也是蘇軾的福氣。在這些皇后的蔭庇之下,蘇軾要么逢兇化吉,要么被提拔到重要崗位。
仁宗皇后曾救過他的命?!盀跖_詩案”,蘇軾遭到彈劾,新黨要置蘇軾于死地,太后出來求情,才免于一死。 英宗皇后攝政時,蘇軾從一個貶到最基層的七品官,短短幾個月之內連升三級,提拔到三品翰林,專為皇帝草擬詔書,這個位置已經離宰相一步之遙了。 到了人生中晚年,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攝政事,他就客死在荒蠻的海南島了。 5、百姓擁戴 蘇東坡有一次對他弟弟蘇轍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一個經常被放逐的官員卻有著最多的人緣,文人騷客、賢士大夫自不必多說,難得的是他與野老村夫、漁樵僧道,都能打成一片。每到一個地方都有朋友和仰慕的人包圍著他,帶他去游山玩水,請他題字。他都會一一滿足他們。不像現在的名人大腕,動不動還擺個譜,拉個架子。 當政時,他為民辦實事,深得民心。在徐州,他親自帶領官員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蘇堤;在廣東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飲用?;葜莸臇|坡孤兒院,海南的東坡醫(yī)療所…… 人們沒有因為他是遭貶的失意官員而另眼看待,反而喜歡他,熱愛他,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
那年,他從大庾嶺北歸沿運河自靖江到常州時,消息一傳開,數千人立于沿河兩岸,老百姓表示發(fā)乎真誠的歡迎。他體力欠佳,依然能在船里坐起,頭戴小帽,身著長袍,在炎熱的夏天,兩袖外露。他轉身向船上的別的人說:“這樣的歡迎,折煞人也!” 二、貶謫黃州,都是寫詩惹的禍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一直都處在政治的漩渦里。他屢遭貶謫,一貶再貶,一生多半時光都是在放逐中度過的。然而,面對逆境和挫折,始終保持一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縱觀他的一生,成也因詩,敗也因詩。詩給了他人生巨大的成就——文壇宗主、唐宋八大家;詩也給了他的政敵一個把柄,一個陷害的由頭。詩差點要了他的命,詩讓他飽受流放之苦。當他外調杭州啟程時,八十三歲的老臣文彥博為他送行,勸他不要再寫詩了。蘇東坡在馬上哈哈大笑,說:“我知道,我若寫詩,會有好多人準備注疏呢。” 明知再這樣下去的結果,卻還是要寫。他稱自己是“無可救藥”了。 1、“烏臺詩案”,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1079年,42歲的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例行公事,給皇上寫了一封感謝信《湖州謝表》。里面說:“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薄袄喜簧禄蚰苣琉B(yǎng)小民?!?/p> 這些話讓新黨看很不爽。于是,他們便四處收集蘇軾詩作,挑出一些他們認為隱含譏諷的句子,然后上書皇上:“蘇軾誹謗皇上,抨擊新法……”隨后新黨們紛紛上書,要求處死蘇軾。
《蘇東坡》戲劇照 神宗也十分惱怒:蘇軾原來這么壞?。”闩扇藢⑻K軾從湖州抓捕回京,下了大獄。負責審理此案的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挖空心思從蘇軾的詩文中尋找“證據”。他的罪名很重,是大逆不道的誹謗朝廷罪。認為他寫的詩詞文章中有很多是批評朝政的,矛頭甚至直接針對皇帝。在被關押的四個月又十二天里,被御史臺御史提審十一次之多,且慘遭凌辱。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當聽說皇帝要殺蘇軾時,蘇粉們急了。當朝許多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求情。王安石也說了公道話,勸神宗說:圣朝不宜誅名士。神宗遂下令對蘇軾從輕發(fā)落,貶其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副處級調研員。公文上還標明“不得簽書公事”,沒有了“一支筆”簽字權,只是一個空頭官銜。 2、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來到黃州,是他最落魄的日子。生活窮困潦倒,但卻保持著曠達的心胸,淡然處之。正如他在黃州寫的《定風波》那樣:“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離開了政治漩渦的中心,而得以在文學、思想上突飛猛進。開始著書立說,潛心創(chuàng)作,寫成前后兩篇《赤壁賦》和《赤壁懷古》等經典之作。在逆境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名震文壇的蓋世華章。從一個正部級干部被貶到副處級干部,到黃州當了團練,還創(chuàng)作出了“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的名句,然后游山玩水,派對去了,在黃州的時候,蘇軾的游玩都是大派對。 3、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帶著一家20多口來到黃州??筛碧幖壐刹?,工資實在太低了。“我沒法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啊。”于是他就去求見黃州太守徐君猷,“能不能幫我想個辦法?!?/p> 徐君猷也是蘇軾的粉絲。當下表態(tài):“那我把東門土坡50畝荒地給你吧!” 蘇軾一家人,開始了墾荒種糧大生產。這片坡地雖然貧瘠,但足夠大,種上糧蔬,倒也勉強可解決一家溫飽。 蘇軾萬分感激這片城東門外的土坡,于是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東坡居士。一日,蘇軾與友人劉倩叔共游南山。友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蘇軾品嘗后,舉箸慨嘆:“人間有味是清歡?!?/p>
他蓋起了房子,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平民生活。還學會了釀酒,做得一手好菜。他發(fā)明了“東坡肉”:“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時它自美?!边@句話后來也成了做紅燒肉的最高理論指導。他一生發(fā)明了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肴。 4、人生失意也盡歡 蘇東坡喜歡喝酒,有一次酒癮犯了。當時政府是不允許私人釀酒的?!暗K東坡酒蟲蠢動,就偷偷釀了酒。”不料釀酒之事很快就被衙門知道了。官員責怪:“你怎么不聽話啊?”蘇東坡回答:“余欲聽之,而口不可?!蔽夷X子已經決定聽話了,但我的嘴不聽啊。私自釀酒且不說,他還嫌沒有菜下酒。聽說一小青年家的耕牛生了重病,便鼓動說:“死了只能賤賣,不如早殺貴賣?!毙∏嗄暾姘雅=o宰了,給他送了一大塊來。老蘇就邀約一大幫朋友,在東坡上搞起了一個大party,點篝火,烤牛肉,喝私酒,不亦快哉。最后把禁酒官員都吸引來了,大醉而歸。 蘇東坡活得好瀟灑呵!
他已經習慣了這種鄉(xiāng)野村夫的生活。他的心已平,氣已和。他打算在這里定居下來,可是,朝廷又一次向他伸出橄欖枝。這一次,他登上了權力的高峰——翰林學士、經筵侍讀。他不追求政治,而為政治所追求,最終還是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三、四道圣旨下,蘇大學士成了“惠州居民”新舊黨之爭就像一出對臺戲,你方歌罷我登場。蘇軾就在新舊黨之爭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他的官位說降就降到底,從副國級一下降到副處級,說升就跟坐直升機一樣一氣上天。高太后攝政時,他從黃州團練副使,以禮部郎中七品身份入京,當月就升至六品起居舍人,還沒顧得換官服,再次跳級升四品中書舍人,這種升官速度唯有蘇東坡才會有的“東坡速度”。 曠達任性,獨具卓見的蘇東坡天生就不是一塊玩政治的料。那些投機鉆營,阿諛逢迎的作派他做不到,所以被打壓、攻擊、排擠成了“家常便飯”。
1、欽定“惠州居民” 蘇軾最后一次流放是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新黨瘋狂清洗元祐黨人,蘇軾首當其沖。他從揚州回朝做了兩個月的兵部尚書,十個月的禮部尚書,一道圣旨就被貶至定州知州。由三品大員直降六品上小官。這六品上的官帽沒戴多久,第二道圣旨就下來了,令蘇東坡以左承議郎的身份擔任英州知州,雖然還是六品,但已為六品下了。從河北定州前往廣東英州,幾乎縱貫中國南北,千里迢迢。還沒他等啟程,接到第三道圣旨:詔蘇軾合敘復日不得與敘。意思是蘇軾今后永不得升遷。這道圣旨徹底斷絕了蘇軾的仕途。 隨后,第四道圣旨接踵而至,撤銷蘇軾左承議郎的身份,由英州知州貶為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簽公事。這個官職與平民百姓沒有什么兩樣。這真是要命的節(jié)奏。 2、試問天下路短長 59歲的蘇軾到了瘴氣橫行的嶺南惠州?!八氖吣暾嬉粔?,天涯流落淚橫斜?!鼻奥访C?,難以預料。人生到了知天命的年齡,還在遭受如此折磨,難免讓他很傷感,禁不住老淚橫流。 不過,蘇軾就是蘇軾,對這種打擊早已司空見慣,“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面對這樣的處境,他飯照吃,酒照喝,太陽照常升起。許多人把流放嶺南當作不歸之路。韓愈當年被貶潮州時,就很悲觀地對前來送行的侄子說:“知汝前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被葜菹啾瘸敝葸h多了。 3、一肚子“不合時宜” 他光明磊落,剛正不阿,敢于仗義執(zhí)言。明知自己好多地方“不合時宜”,卻不想加以改變,如果真改了那就不是蘇東坡了。
有一次,蘇軾指著自己的肚子問身邊的人:“你們有誰知道我這里面有些什么?” 有人說:“都是文章。”有人說:“都是見識。”只有侍妾朝云笑說:“都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軾聞言擊掌大笑,贊道:“知我者,唯朝云也?!?/p> 4、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人緣好,走到哪里都有很多朋友。貶到惠州,朋友們紛紛寫信來安慰他。他卻回信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要我低頭,門也沒有。蘇東坡就是這么逗逼。他的處世哲學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四、漂泊儋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東坡在惠州過得很自在,“報道先生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边@首“春睡”詩引起了當權者的不滿,一道圣旨,將他貶到荒僻異常的海南島——儋州。
1、打不敗的“不倒翁” 蘇東坡到儋州那年62歲,已是年過花甲的老翁了。當時的海南,是徹徹底底的蠻荒之地。當地大多是黎族人,屬于中國文化藩籬之外的地方?!笆碂o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流放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但是,蘇東坡并沒有被這個蠻夷之地所嚇倒。他到這里后,傾其所能幫這里百姓開化文明。沒有好吃的東西,他就開發(fā)了牡蠣。他給三兒子寫信說:“牡蠣這玩意太好吃了,千萬不能讓朝里士大夫知道哦,他們知道了一定要爭著來海南,那我就沒得吃了?!惫?,老頭兒真逗! 惡劣的環(huán)境他依然堅持著書論述,寫出大量的文學作品。經歷了人生的重重磨難,海南島上的東坡,他的哲學思想達到了成熟的狀態(tài)。 除了生活上的一貧如洗,他還要克服精神上的孤獨和寂寞。漂泊中,三任妻子都離他而去,身邊只有兒子蘇過陪伴。 艱苦、復雜的環(huán)境已經不足以對他精神造成影響。這種達觀令他的敵人煩惱不已,他們已經無可奈何了。 在給朋友李常的信中,他吐露自己的心聲:“吾濟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生死之際……雖懷坎憬于時,遇事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一切付與造物?!?/p> 他曾被貶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英州、惠州、儋州等12個州,這可能是歷代貶官之最。一生顛顛流離,橫跨了大半個中國,足跡何止萬里。 2、最懂生活的人 蘇東坡是中國五千年來最懂生活的人。林語堂贊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國歷史上,還找不到誰的生活能比他更豐富精彩,還找不到誰能比他更善于發(fā)掘生活的快樂。我們一直看重作為文學家的蘇東坡,而忽視了作為生活家的蘇東坡。但其實,作為生活家的蘇東坡更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因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擁有發(fā)現快樂和制造快樂的能力。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敝挥袩釔凵?,才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在儋州,蘇東坡應該是處在人生的最低谷。但是,他沒有被生活拋棄,給了這里人民深深的愛。像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一樣熱愛儋州,“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彼彩前堰@個蠻荒之地變成了“詩和遠方”。 結語在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中,最輝煌的應該是在杭州太守、禮部尚書、翰林學士任上。然而,他卻把平生功業(yè)歸于三個貶居的地方。想必在蘇東坡的心里,黃州惠州儋州,是他政治上最為失敗,生活上最為苦難,而文學創(chuàng)作上最為成功的時期。正是這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成就了他偉大的人格,超然的人生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