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腎小,則臟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俯仰,為狐疝。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苦常病。 【譯文】人的腎臟體積小,則臟氣安定,外邪難傷;腎臟體積大,則易患腰痛病,不能俯仰彎腰弓腰,易為外邪所傷。腎臟位置高,就會患脊背疼痛,不能彎腰弓腰;腎臟位置低,就會腰尻部疼痛,不能彎腰弓腰,且并發(fā)陰狐疝氣。腎臟堅實,就不會得腰背疼痛一類的病;腎臟脆弱,就易患消癉病且易為外邪所傷。腎臟位置端正,就會使腎氣和順通暢,外邪難傷;腎臟位置偏斜,就易生腰尻疼痛。以上五臟大小、高低、堅脆、正偏等二十五種不同變化之處,就是人經(jīng)常生病的原因。 【說明】本節(jié)論述的是腎臟的大小高下偏正厚薄問題,腰乃腎之府,夫腰脊者,身之大關(guān)節(jié)也,故腰痛背脊痛臀部痛,皆不可以俯仰;腎附于腰脊間,故病諸痛也。狐疝者,偏有大小,時上時下,善于變化而藏,睪丸上下如狐之出入,此乃腎臟之疝氣也。腎堅則不病腰脊痛,脆則苦病消癉而易受邪侵也。腎藏精,精舍志,臟體端正,則神志和利而邪難傷;腎臟偏傾,則苦腰尻痛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