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又稱艾蒿、艾、香艾等,屬于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分布廣,幾乎遍及全國,其生長周期也較長,一般從農(nóng)歷3月份開始,生長到農(nóng)歷5月份。 艾草的藥用價值很高,全草均可入藥,可以祛濕寒、理氣血、活經(jīng)絡(luò)、安胎、消炎、平喘、止血、通十二經(jīng)等功效。 什么時間的艾草藥用價值最高? 中藥材的藥用價值在于它的采摘時間,如果采摘過早,藥草過于柔嫩,成,其藥用成份還沒有完全形成,藥性就會不足;采摘晚了,藥草的藥性隨著它的生長周期會流失,藥性就沒有那么充分。 艾葉的采摘什么時間最佳? 每年,艾草的生長期也就是三個月,3月份開始,艾草開始萌芽,也是艾草的成長旺盛期;5月的中旬,艾葉的生長已達到成熟期,再往后會漸漸衰退;4月下旬的艾草,其葉纖維已完全形成,正是葉茂繁盛、新鮮肥厚期,其藥用成份已達到了頂盛,所以,在農(nóng)歷的4月下旬、5月初采摘艾草是最佳時期。 朝代 舒頔《小重山·端午》:“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p> 意思是:到處都是忙著采摘艾蒿、香蒲的繁忙景象。誰家的青年男女,都準備著過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了。 古人在門前掛艾草,即可以避邪又可驅(qū)蟲,這個風(fēng)俗一直延續(xù)至今。這也說明了農(nóng)歷五月初五之前采摘的艾蒿也恰是好艾草,這個時候的艾草也是有著最佳的藥性。 |
|
來自: 謹身節(jié)用華 > 《民間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