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楓橋畔驚鴻影,洗盡鉛華骨里馨—— 感謝各位師友的支持,昨日—宋瓷擷趣.定窯專場第一部分參展藏品的匯集一經發(fā)出后,我們便絡繹不絕的收到了各地師友的反饋與咨詢,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與贊賞,為此我們深表感謝,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功在大家,感謝前期準備環(huán)節(jié)中各位藏家的傾力支持,感謝高培芝老先生,感謝張朋川先生,楊震華女士,錢公麟先生,張照根先生,嚴衛(wèi)女士,王歌之先生等諸位老師。我們亦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更好地將民間收藏者們團結在一起,更好的將民間收藏系統(tǒng)化,規(guī)?;?,為挖掘弘揚華夏千年的燦爛文明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道勤閣古玩藏品 紀建平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這首詞娓娓道來,穿越了千年的煙雨朦朧與烽火硝煙,為我們描述著千百年前南宋都 城臨安的繁華市井生活寫照,滿城燈火,街頭邊賣力叫賣的商鋪,攢動的游人,火樹銀花,載歌載舞的歌姬,悠揚歡快的曲樂,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華盛世景象。雖然飽經北方鐵騎的戰(zhàn)火困擾,但是宋人的達觀一直支撐著這個悲慘的時代,即使如此,宋人也從不敢放棄對生活的渴望,對美的追求,對藝術的堅持,這才造就出了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的美學巔峰。今天,讓我們懷著對先輩們的敬仰,用謙恭的態(tài)度,來翻開這一頁頁畫面,去感悟宋人對美的最高詮釋。 宋定窯白釉坐獅 此件藏品可視為香薰爐蓋,亦可作為擺件,整體造型活潑生動,少獅形象孔武有力,背部肌肉線條勾勒栩栩如生,獸面描寫十分細致入微,此件藏品制作工藝復雜,采用捏,貼,鏤多種手法,胎體堅密細致,釉色瑩白,為異形瓷之精品。 宋代定窯白釉貼面圈兒爐 此爐鼓腹,爐周分別堆貼人面,圈足,爐兩側豎貼O形耳,此爐的裝飾源于佛教用品。 宋定窯白釉荷葉筆舔 此造型像一張荷葉,舔內刻用荷葉筋線,相當生動,胎骨細白,釉色純正,既是文房用器,又是一件像形器的藝術品。 宋代定窯白釉海螺 這是一件像形器,生動再現(xiàn)海螺,螺紋邊刻劃地道,正屬一種法器,據(jù)講還能吹響,實為使用,定窯在這方面也運用了上去,說明此窯工匠大膽創(chuàng)新的見證. 北宋定窯白釉橄欖瓶 此瓶為橄欖型,短頸外撇,圈足,口沿與器足分別色嵌銅扣,整體裝飾采用編織圖案來模印,釉色白中泛青,為定窯瓷器上乘之作。 宋代定窯白釉龍紋荷葉蓋罐 短頸,折肩,鼓腹,蓋呈荷葉形并裝飾有蒂鈕,上刻蓮瓣紋,罐身折肩部刻有蓮瓣紋飾,整體腹部刻有一條降龍,威猛蒼勁,氣勢浩蕩,為定窯之精品。 宋遼定窯白釉穿帶壺 此壺高32cm,底徑10.5cm,高喇叭足,并制有四個孔,直方口,橄欖形瓶身,口與肩結合處刻弧線,劃出魚頭和魚眼珠,脛與足之間堆飾連珠一周,腹部以雙面對稱刻劃出魚的鱗片紋,瓶身兩側肩部與下腹部左右各飾一個弓形孔作穿帶之用的系,通體灑白釉,釉色牙白黃,胎骨潔白輕盈,為宋代定窯貢瓷中的精品。 宋代定窯醬釉深腹盤 高7.6厘米,口徑12.7厘米,底徑5.8厘米,胎骨細薄而白,釉色呈正醬色,六出曲花口,俯看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花,口沿釉薄處露出一圈淡白色邊,邊下稍有些黑色的窯變現(xiàn)象,整器有金銀器的味道,完好無損,千逢難載! 宋代定窯黑釉盒 高8厘米,口徑13.8厘米,底6.5厘米,子母口,蓋面上堆塑一朵荷花,花芯正做蓋鈕,設計精巧,蓋與盒各貼一個小園上下對應切合作標記,釉色烏亮純正,胎骨白糯,為定窯黑釉器中盒之妙器。 宋金時期定窯白釉褐彩梅瓶 短頸口內翻,折肩,鼓腹,腹?jié)u收下至器底,瓶肩部飾有褐彩蓮瓣紋飾,腹部褐彩填色,正面為牦牛紋飾,反面為詩文一首,頸部飾蓮瓣紋環(huán)繞,器型周正,釉色醒目純正,為定窯少見精品。 宋定窯白釉花口折沿大盤 盤口微撇,深腹,圈足,于盤內壁剔刻有雙鴨戲水的紋飾,盤口均勻分布六瓣,造型洗練,胎骨堅致細密,釉色瑩潤,美觀大方。 宋定窯醬釉梅瓶 此瓶通體酥光,釉面瑩潤,唇口翻卷,短頸,溜肩,鼓腹并漸收至圈足,造型十分飽滿,醬釉定窯本十分稀少,故尤為珍貴。 五代宋定窯白釉塔式蓋罐 此罐總體分四組為一體,分別由壺、罐身、足托以及三層高臺足蓋折傘狀并采用印花工藝蓮瓣花。上端以蓮花狀分五瓣,頂珠似蓮芯,虛腹以鼓后下漸收直口,在直口與腹部飾草紋及如意形紋,足托以仰蓮瓣以剔花手法,剔出八朵蓮花,喇叭三層臺足并以仰覆蓮瓣紋。整器高大上,以蓮瓣紋飾貫穿整個塔罐,這與佛教有著緊密關聯(lián),是件莊重、珍貴的佛教用器。 宋代定窯白釉雙耳罐 短頸,園口略外撇,雙耳,鼓腹,足處撇,腹部滿淺剔牡丹花卉紋飾,近底部以仰蓮瓣紋裝飾,釉色白中偏黃,胎骨糯白,形制大氣,乃定窯尚作之品。 金代定窯白釉褐彩塔式罐 此罐由蓋及罐身組成,蓋由三層似塔形,每層以簡易蓮瓣紋裝飾,頂形以寶珠頂,罐以直口,溜肩并仰蓮瓣紋,腹部以鼓下漸收至脛部,整個腹部云鳳紋裝飾,連脛部以簡易蓮瓣紋一周并飾連曲片作蓮瓣,喇叭高足并三組以四個孔來裝飾,此裝飾工藝先施化裝土,施褐彩,待在未干之前劃同圖案,后剔出底子再罩上一層透明釉,在形制上它繼承唐代的造型,但在金代得以效仿,本品胎骨灰白,特別輕盈,溫度極高,保存至今,完美無損,實屬難得。 遼定窯系綠釉鳳首瓶 花口碗式盤口,頸從細到粗至肩部,在頸部橫飾一只鳳,在與頸部和肩部三條弦紋作裝飾,溜肩,鼓腹?jié)u收至底,腹部刻蓮花紋飾,釉色亮麗純正,定窯風格明顯,為定窯系之作品。 北宋當陽峪窯醬釉盤口雙耳瓶 細頸、盤口、溜肩、高足、細頸。以弦紋裝飾至盤口,并在頸部兩側分別飾象耳,腹部略顯瘦身,光素無紋,喇叭高足,釉色純正,出筋處略顯淡白色,胎骨特別的白細,底刻“官”字款,此胎好,白度唯當陽峪窯產,屬細瓷,為當陽峪窯精品瓷,乃定窯系,實屬不易。 北宋定窯白釉溫壺 此壺由溫碗和壺組成,溫碗高足外撇,為四孔四組來裝飾,碗以深腹六出花口,外壁似開光長方條形,剔刻麥浪花紋飾,整個碗似一朵盛開的花,壺以直口,弓形闊柄歪直流,壺口筒狀雙層,頂飾小狻猊,壺呈六瓜形,在肩與壺腹部同樣以剔刻花卉一周,上下響應,這是宋代裝飾的理念,胎骨灰白,釉色粉白,為定窯的成功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