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 作者簡介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主要內(nèi)容 這部小說主要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jīng),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后到達西天、取得真經(jīng)的故事。贊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 內(nèi)容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 '如來說法'、 '觀音訪僧' 、'魏征斬龍'等幾個小故事,交代取經(jīng)緣起,起著過渡和銜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經(jīng)',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難','八十一難'中又由四十一個小故事構成,各個小故事既相對獨立又前后呼應,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jīng)。 小說主題 通過神話的形式,表現(xiàn)了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曲折地反映出現(xiàn)實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孫悟空身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反抗專制壓迫、戰(zhàn)勝邪惡和征服自然力的強烈愿望。 人物形象 孫悟空:桀驁不馴,敢做敢當,勇敢機智,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正直無私,行俠仗義,無所畏懼,敢于反抗壓迫。 豬八戒:一方面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搬弄是非、耍小聰明,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另一方面又忠勇善良,戰(zhàn)斗勇猛,知錯能改,淳樸憨厚。 沙僧:忠厚誠懇,任勞任怨,默默奉獻。 唐僧: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常考情節(jié) 01 大鬧天宮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樹起“齊天大圣”旗號。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悟空被刀砍斧剁?;馃讚?,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毫發(fā)無損,還煉成火眼金睛。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02 偷吃人參果 唐僧師徒到五莊觀投宿。兩位道童奉命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八戒慫恿悟空偷果,遭到二道童怒罵。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參果樹逃離,卻被鎮(zhèn)元大仙捉回去。最后是悟空請來觀音菩薩把凈瓶里的甘露水灑在人參果樹上,讓樹恢復了原來的模樣。鎮(zhèn)元大仙與他們師徒和好如初。 03 三打白骨精 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長生不老,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均被孫悟空識破,打死妖怪,唐僧以為濫殺無辜大怒,逐走悟空。 04 大戰(zhàn)紅孩兒 火云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抓走,并口噴三昧真火燒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請來龍王灑下雨水,反被燒傷。八戒去請觀音,被紅孩兒假扮觀音捉去,最終真觀音用蓮花寶座,降伏紅孩兒,收他做了善財童子。 05 女兒國奇遇 師徒途徑女兒國,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水懷胎。悟空取來落胎泉水,唐僧八戒飲水解胎。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唐僧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隱藏宮中的琵琶妖女,乘機把他攝入琵琶洞,悟空與八戒與妖女酣斗被刺傷。后經(jīng)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 06 真假美猴王 悟空因打死強盜被唐僧趕走,去見觀音被留。六耳獼猴乘機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搶去文牒,去西天取經(jīng),沙僧求助觀音。觀音與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惡戰(zhàn),真假難辯。如來使他現(xiàn)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觀音送悟空回唐僧處。 07 三調(diào)芭蕉扇 火焰山擋路,孫悟空一借芭蕉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一扇將他扇到九萬里外。悟空得到定風丹二借寶扇,不料卻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變做牛魔王形狀,三借得寶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騙,又拿走了扇子。悟空與天將惡戰(zhàn)牛魔王,收服牛魔王。悟空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 08 第八十一難 因九九八十—難還缺一難未滿,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龜。老龜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jīng)卷。(曬經(jīng)石:晾曬經(jīng)文時不少經(jīng)頁沾在了石上。) 藝術特色 1、塑造的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氣,又有人氣,仙氣,這些是融為一體的。比如孫悟空這個形象,他一出生就具有仙氣,他是花果山的一個仙石,迎風化為石猴,一出生就會走路爬行,兩眼露金光,射沖斗府,驚動了上天,從這些描寫就能看出仙氣,但同時他又具有魔氣。 3、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大膽夸張的手法。用幽默、諷刺的手法來抨擊現(xiàn)實,增添了故事情趣。 名著練習 1、《西游記》,長篇章回體神話小說,是神話小說中成就最高、最受喜愛的小說,但這部作品并非全無依傍,它有著歷史真實的影子,即唐貞觀年間玄奘遠出西域取經(jīng)的事件。在《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中,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 2、《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字汝中,號射陽山人,明代人。 3、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途中,機智靈活、疾惡如仇的是孫悟空;憨態(tài)可掬、好耍小聰明的是豬八戒,法名是豬悟能;忠誠老實、勤勤懇懇的是沙僧。 4、《西游記》全書共100回,孫悟空自號齊天大圣。 5、《西游記》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6、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菩提老祖,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又喚如意金箍棒,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后皈依佛門,唐僧為他取名行者。為西天取經(jīng)立下汗馬功勞,后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 7、豬八戒又叫悟能,原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獲罪下凡,誤投豬胎,曾占云棧洞為妖,后經(jīng)菩薩點化,保唐僧取經(jīng),得成正果,封為凈壇使者。 8、沙僧也叫悟凈,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被貶下界,在流沙河為妖,后保唐僧取經(jīng),得成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9、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三太子小白龍,因違逆父命被囚鷹愁澗,后化作白馬馱負唐僧取經(jīng),被封為八部天龍。后在化龍池中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10、《西游記》中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等本領,又從龍宮索取金箍棒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觀音菩薩規(guī)勸皈依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 11、《西游記》的作者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一個奇妙的神話世界,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lián)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12、《西游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3、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jié)是:大鬧天宮。 14、唐僧收徒的四個地方:五行山救孫悟空、鷹愁澗收白龍馬、高老莊收豬八戒、流沙河收沙僧。 15、吳承恩的筆下,取經(jīng)一事已大大淡化,僅僅具有象征意義。它給讀者以怎樣的啟示? 為實現(xiàn)某一崇高的目的,人們必須艱苦奮斗,長期堅持,勇敢戰(zhàn)勝一切敵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