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新視野”從2016年初就開始關(guān)注我國脫貧攻堅這一重大舉措,一直拍攝到至今。先后走訪了200多個貧困村,堅持不懈追蹤記錄貧困村“脫貧攻堅難度、力度和取得的成就”,以全紀實手法拍攝圖片,用圖片講述脫貧攻堅中涌現(xiàn)出的感人故事。 請看:“走百村·脫貧攻堅影像回眸“之068 林州市石板巖鎮(zhèn)大垴村位于太行山海拔1700米的山巔上,過去是個有名的貧困村。 乾隆五十二年,這里修通了一條馱道,對外物資交流全靠牲口馱運。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天,安陽市的一個文藝宣傳隊來該村慰問演出,可喜壞了山里人。一位老人問演員:“安陽這么遠,你們是怎么通過日本人封鎖線的?”(“上天路”似銀蛇盤繞山腰) 1986年,這里的村民在村黨支部書記許存山帶領(lǐng)下,歷時3年多時間,劈山炸石,在山崖上修出了一條路。這條路全長13.6公里,有21盤頭,人們稱是“上天路”。通車這天,村民王改桂急忙把一抱草放到汽車頭前,她問:“這么大的汽車,它每天要吃多少草呀?”(“修筑這條路真是九死一生呀!”許存山說) 2012年至2013年,由政府投資,這條“上天路”得到了硬化,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了。(“上天路”很多路段掛在懸崖上) 大垴村至今仍是貧困村,村支書許存山對甩掉窮帽子很有信心。他說:“俺村有了‘上天路’,又在打造‘旅游搭臺,林、藥唱戲’的致富路?!蹦壳埃摯逡延腥f畝松林,建起了大面積的中藥材基地,美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一片未被開發(fā)的鄉(xiāng)村旅游處女地。(村民吃米還要靠老石碾) 提起國家“精準扶貧”給山里人帶來的好處,許存山如數(shù)家珍——俺村今年擴修3公里長通往自然村的道路,建起了文體廣場,電路整修全面開工,政府還支持俺村108張床和配套被褥,農(nóng)家賓館已陸續(xù)開建……(村里全是石頭房) 村民劉東生是個貧困戶 村里有了文體小廣場 許存山帶頭把自己家改造成了小賓館 村里條件改善了,一戶農(nóng)民返村修房子 山里人做的手工面很筋道 為安全,村民壘砌了4000米長的森林防火墻 村頭建起了大型蓄水池(攝于2016年12月,王天定文/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