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故事】 聽說過開天眼的人能見到鬼神之類的說法吧?實際上,對于真正修行的人來說,那是走了魔道。如佛經(jīng)中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相非相,既見如來。 在大部分時候,人類習慣于借助于肉眼所見的有形事物進行思考。如果對一個無形的事物進行思考,對于我們來說,就變得很困難。若能學道,悟道,如果洞察遍布一切的大道,才真是開了天眼。 可大道無形,我們的肉眼實在是無能為力??! 老子也深知這一點,因此花費了不少的語言來描繪大道,來幫助初學者來理解這個抽象的但又是離不開的神秘的力量——道。 【學經(jīng)先讀開經(jīng)偈】 太上玄深眾妙門,如影隨形難見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虛極靜篤安心魂。 【現(xiàn)在我先來把經(jīng)文誦讀一遍】 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老子在這一章中大道做了這樣一些描述。】 1、【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zhì jié,故混而為一。】這神奇的大道啊,你看它吧,卻看不見,這就叫做“夷”;你聽它吧,又聽不到,這就叫做“希”;你想觸摸它吧,卻又摸不到,這就叫做“微”。這三者的形狀無從追究,它們原本就渾然而為一。注意,老子在這里用了三個字來描述大道:第一個是夷:無色的意思。第二個是希:無聲的意思。第三個微:無形的意思。老子用“夷、希、微”這三個字來形容人的感官無法把握的“道”。 2、【其上不徼jiǎo,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它的上面既不顯得光明亮堂,這里的“徼”是清晰、光明之意;它的下面也不顯得陰暗晦澀,無頭無緒、延綿不絕卻又不可稱名,周而復始的運動,一切又都會回復到無形無象的狀態(tài)。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不見物體的形象,這就是“惚恍”。迎著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著它,也看不見它的后頭??吹竭@里,也許我們更糊涂了,這到底是什么啊?實際上,不用如此質(zhì)問,我們平時生活中就有這樣的現(xiàn)象,如空氣,我們何時離開過空氣?你能說出空氣的形狀嗎?你覺得空氣有頭有尾嗎?但你能否認空氣的存在嗎?老子所描繪的大道,也就是類似于空氣一樣的存在。只是因為超越了我們的感官能力,所有才會出現(xiàn)那樣的疑惑。 3、【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xiàn)實存在的具體事物。能認識、了解宇宙的初始,這就是認識“道”的法則。 【老子關于大道的描述,把我們帶進了一個肉眼之外的世界】 一個由肉眼看不見的神秘的力量所驅(qū)動的世界,這也就是道的世界。由此我們知道: 1、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是有形的世界,一個是無形的世界,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有形與無形的分法,實際上,這有形與無形就是一個世界??諝鉄o形,我們能把自己和空氣分開嗎?我們的思想也是無形的,可我們能讓自己的身體脫離思想嗎? 2、無形的決定著有形的:老子描述了“道”的虛無飄渺,不可感知,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然而又是確實存在,關鍵是祂造就了我們,又決定著我們的一切。 當我們明白了我們的一切由那個無形的世界決定的時候,我們又應該怎樣理解、怎么做呢? 1、我們的兩種思維: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本身就使用著兩種思維:一種是具象思維,是針對具體有形事物的思維;另一種是抽象思維,就是針對抽象的或者無形的存在的思維。只是聽老子一說這無形的大道,我們有點發(fā)懵,忘記了自己本身就是這樣思考問題的。例如,我們遇到一件事情,會去思考它的原因,而它的原因可能根本就不在眼前或者完全是抽象的東西。你看,我們這不是在對具體事物進行思考時也在運用抽象的思維嗎? 2、我們生活在知覺和渾然不覺兩種感覺中:我們看到眼前的馬路、汽車等等,但也生活在空氣和宇宙之中,前者是有知覺的,后者是渾然不覺的,而這才是我們整個覺知的完整景象。老子只是喚醒我們對那種渾然不覺的覺知而已。 3、能夠覺知的現(xiàn)象背后隱藏著決定它的力量:我們習慣于依靠認識有形的事物來過我們的生活,而對于無形的規(guī)律、說不出形狀的精神、理不清的思緒往往是重視很少的。但是,我們也知道,這些無形的力量不是虛無,而只是無形,而且還決定著我們的一切。因此,我們?nèi)タ纯茨切┯行扌?、有涵養(yǎng)、有能力、有品味的人,都是重視且不斷提升自己無形世界的人。正是他們對于決定我們的無形力量的修為高度,使得他們擁有了超越一般人的能量和能力。這就是人和人命運差異巨大的重要原因。 4、重視、加強和優(yōu)化我們的精神世界:既然真實的世界是有無形的力量決定這有形的存在,既然無形的是廣大無邊的而有形的又是有限局的,既然從源頭上說這無形的力量是決定一切的原因,我們就必須在原因上下功夫,才能在結(jié)果上有好的收獲。 明白了上述道理,也就知道了人生的所有秘密,也就懂得了我們下功夫的關鍵之處:無形的思想決定著人生的方向,無形的精神決定著人的肉體,無形的品德決定著人的成就,有形的和無形的一切當中與背后都是大道的存在載體與驅(qū)動。 明白了這些,我們也就不會一味的關注行動而忽視思想,一味地關注身體而忽視精神,一味的關注名利而忽視人的品德。也就有可能去完善我們現(xiàn)實中那個殘缺不全的精神,也就懂得了正是精神世界的扭曲,讓我們帶著亂七八糟的思想去思考、帶著迷迷糊糊的狀態(tài)去奮斗、去掙扎。也就知道和相信,正是高尚神圣的精神世界,那個與大道相合的主觀世界,才真正是我們?nèi)松闹髟?,這才是明白的人生,這才是清澈的生命狀態(tài)。 我們將老子本章的思想總結(jié)成幾句話奉獻給大家: 人生有兩個世界,一個主觀一個客觀。 兩個世界非真相,有形無形本是一體。 有形的是有限的,無形的卻是無限的。 有形的被決定著,無形才是真正主宰。 了解了道的世界,人生再也沒有秘密。 所謂人生的秘密,就是大道運行規(guī)律。 說了這么多,朋友們會問,大道如此玄深,人能夠得道嗎? 歷史上那么多修道者,悟了道又是什么樣子呢? 那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悟道者,看看他們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人好嗎? 下一講,我們一起走進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看看悟道者的風范吧。 謝謝您的聆聽與陪伴,咱們下次再見。 |
|
來自: 浴火重生生不息 > 《道德經(jīng) 齊善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