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 考點一:經絡的概念 經絡: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 、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 經絡分為經脈和絡脈。 經脈:經,路徑。經脈是主干,縱行于固定的路徑,行于深部。 絡脈:絡,網絡。絡脈是分支,縱橫交錯,網絡全身,深淺部皆有。 考點二: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經絡系統(tǒng)是由經脈和絡脈組成。 1.經脈 經脈可分為正經、經別和奇經三類。 (1)正經有十二正經,即手足三陽經和手足三陰經,合成“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2)奇經有八條,有任督沖帶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合稱奇經八脈,有統(tǒng)率。聯絡和調節(jié)十二經脈的作用。 (3)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別出的經脈,他們分別起自四肢,循行于體腔臟腑深部,上出于頸項淺部,陽經的經別從本經別出而循行體內后,仍回到本經;陰經的經別從本經別出而循行體內后,卻與相為表里的陽經相合。十二經別的作用,主要是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經之間的聯系。還由于它通達某些正經未循行到的器官與形體部位,因而能補正經之不足。 2.絡脈 絡脈是經脈的分支,有別絡、浮絡和孫絡之分。 (1)別絡是較大的和主要的絡脈。十二經脈與督脈、任脈各有一支別絡,再加上脾之大絡,合為“十五別絡”,別絡的主要功能是加強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之間在體表的聯系。 (2)浮絡是循行于人體淺表部位而常浮現的絡脈。 (3)孫絡是最細小的絡脈?!端貑枴庋ㄕ摗贩Q它有“溢奇邪”,“通榮衛(wèi)”的作用。 3.經筋和皮部 經筋和皮部經筋和皮部是十二經脈 與筋肉和體表的連屬部分。人體的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jié)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故稱“十二經筋”。經筋有連綴四肢百骸、主司關節(jié)運動的作用。全身的皮膚,是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經絡之氣的散布所在。所以,把全身皮膚分為十二個部分,分屬于十二經脈,稱“十二皮部”。 考點三:十一經脈的名稱、走向與交接規(guī)律、分布規(guī)律、 表里關系及流注次序 考點擊破 1.名稱 十二經脈對稱地分布于人體的兩側,分別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內側或外側,每一經脈分別屬于一個臟或一個腑,因此,十二經脈中每一經脈的名稱,包括手或足、陰或陽、臟或腑三個部分。手經行于上肢,足經行于下肢:陰經行于四肢內側,屬臟,陽經行于四肢外側,屬腑(見下表)。
注:*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經在前緣,脾經在中線;在內踝尖上八寸處交叉后,脾經在前緣,肝經在中線,在內踝尖上八寸處交叉后,脾經在前緣,肝經在中線。 2.走向、交接、分布、表里關系及流注次序 (1)走向和交接規(guī)律 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 《靈樞.逆順肥瘦》:“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胸。”即手三陰經從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陽經;手三陽經從手指末端走向頭面部,交足三陽經;足三陽經從頭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從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陰經(見圖1-1),這樣就構成一個“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靈樞 .營衛(wèi)生會》)的循環(huán)路徑。 (見圖1-1) 手三陽經止于頭部,足三陽經起于頭部,手三陽與足三陽在頭面部交接,所以說“頭為諸陽之會”。
3)在軀干部,手三陽經行于肩胛部:足三陽經則陽明經行于前(胸、腹面),太陽經行于后(背面),少陽經行于側面。手三陰經均從腋下走出,足三陰經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的順序為足少陰、足陽明、足太陰、足厭陰。
手足三陰、三陽,通過經別和別絡互相溝通,組合成六對“表里相合”關系?!端貑?/span>.血氣形志篇》說:“ 足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少陽與厥陰為表里,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是為足陰陽也。手太陽與少陰為表里,少陽與厥陰為表里,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是為手之陰陽也。”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都在四肢末端交接,都分別循行于四肢內外兩個側面的相對位置(足厥陰肝經與足太陰脾經在下肢內踝上八寸處交叉后,變換前后位置:足太陰在前緣,足厥陰在中線),分別絡屬于相為表里的臟腑( 足太陽屬膀胱絡腎,足少陰屬腎絡膀胱)。
十二經脈分布在人體內外,經脈中的氣血運行是循環(huán)貫注的,即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足厥陰肝經,再傳至手太陰肺經,首尾相貫,如環(huán)無端。其流注次序如下圖: 考題例證 1.十二經脈中循行于腹部的經脈,自內向外的順序是 A.足少陰、足陽明、足太陰、足厥陰 B.足少陰、足陽明、足厥陰、足太陰 C.足太陰、足陽明、足少陰、足厥陰 D.足陽明、足少陰、足太陰、足厥陰 E.足陽明、足太陰、足厥陰、足少陰 答案 答案與解析: A。本題旨在考查十二經脈在人體中的分布規(guī)律。 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循部位),手三陰經均從腋下走出,足三陰經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的順序為)少陰、足陽明、足大陰、足厭陰。這屬于記憶的題目。做這類題目時關鍵是要理解并記憶十二經在人體中的循行和交接規(guī)律。 2.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形式為 A.循環(huán)貫注 B.手足貫注 C左右貫注 D.上下貫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答案與解析: A。本題旨在考查十二經脈氣血流注次序。 屬記憶性的題目。 十二經脈分布在體內外,經脈中的氣血運行是循環(huán)貫注的,即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足厥陰肝經,再傳至斗大陰肺經,首尾相貫,如環(huán)無端。 3.十二正經循行中,陰經與陽經的交接部位是 A.手指端 B.胸腹中 C.頭面部 D.足趾端 答案 ▼ 答案與解析: AD。本題旨在考查十二正經循行中走向和交接規(guī)律。手三陰經從胸腔走向手才末端,交手三陽經;手三陽經從手指末端走向頭面部,交足三陽經;足三陽經從頭面部走向足趾身端,交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從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陰經的循環(huán)路徑。手三陽經止于頭部足三陽經起于頭部,手三陽與足三陽在頭面部交接, 所以說“頭為諸陽之會”。足三陰經與手三界經交于胸腹部。 4.十二經脈氣血流注,陰經和陰經的交接部位有 A.肺中 B.手指端 C.胸中 D.足趾端 答案 答案與解析: AC本題旨在考查十二正經銀行中走向和交行中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的交接部規(guī)律。足三陰經與手三陰經交于位是手指端。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交于足趾末端。 5.交接于足小趾端的兩條經脈是 A.足少陽經與足厥陰經B.足太陰經與手少陰經 C.足陽明經與足太陰經 D.足太陽經與足少陰經 答案 答案解析: D。本題旨在考查十二正經循行中走向和交接規(guī)律,足太陽經和足少陰經交接于足小趾端。 6.《素問,氣穴論》稱其具有“溢奇邪”、“通營衛(wèi)”作用的是 A.皮部 B.孫絡 C.浮絡 D.別絡 答案 答案與解析: B。本題旨在考查孫絡的作用。 孫絡是最細小的絡脈,《素問,氣穴論》稱它有“溢奇邪”、“通榮衛(wèi)”的作用。 7.絡脈是經脈的分支,其中較大的是 A.浮絡 B.經別 C.別絡 D孫絡 答案 答案與解析: C。 此題旨在考查別絡的概念。 編輯:青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