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承認儒家思想是先進的思想,提倡仁就絕對沒有錯。儒家思想講修養(yǎng),講做人,具有永恒的光輝。 至于儒家思想有沒有阻礙科技發(fā)展,這個值得探討。首先,儒家思想里有“數(shù)”這一要素,可見,儒家并沒有反對科技的發(fā)展,科技是可以接受的,但它的確不強調科技的發(fā)展,沒有大力的推崇科技的發(fā)展。它的重點不在于科技。這與墨家相比,墨家就更推崇科技,如果墨家占主導,科技的進步應該會比較大。 儒家思想被統(tǒng)治者利用,對人的思想有所禁錮,這客觀上還是有阻礙作用,但也不全是思想的問題,因為如果統(tǒng)治者重視,儒家不會反對科技的。中國古代在儒家主導下,也有科技領先的時候,比如火藥,造紙術,圓周率等等,這就說明,在本質上,它不反對。 但是西方為什么后來科技發(fā)達了呢?也不是它們聰明,應該說有一種文化推動作用,就是人們崇尚科技。如此說來,儒家思想有它的弊端,畢竟不可能全能吧。科舉制度,沒有科技方面的引導,還是對科技發(fā)展有阻礙,因為人才都在這方面了,科技就忽視了。但這還不能全怪文化,這是統(tǒng)治者沒有意識到科技的作用,清朝閉關鎖國是一個原因,文化本來就是要交流的,鎖國就是失去了一些先進的見識,就會停滯不前。如果中國古代早就加入了世界一體交流,儒家又不反對,那科技還會那么落后嗎? 綜上所述,儒家思想是先進的社會思想,但它的重點不在科技,但儒家不反對科技,科技落后與科舉制度有關,與近代閉關鎖國有關,如果中國早融入世界交流,儒家又不反對科技,中國科技就不會那么落后。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中國近代科技落后,有多種原因,但儒家思想本身不是阻礙,它的確沒有反對,所以不能把責任推在儒家思想上。 儒家精髓是優(yōu)秀文化,我們不能拋棄,只是加入科技因素,更加完美,更有助于推動社會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