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效寺始建于唐代,現(xiàn)坐落在北京白廣路崇效胡同。這件罕見的寫在泥金紙上的草書詩卷,就是王鐸在戊子年(一六四八)與好友造訪崇效寺時,寫給靜觀方丈的珍貴書法。 泥金紙的表面光滑,往往不容易控制,留不住筆墨,而此件《泥金自書詩卷》王鐸的運用卻得心應手,顯示出高超的筆墨掌控力和感情的表現(xiàn)。王鐸敬佛,特別是在降清以后的歲月,他常常用杜詩或自作詩,寄以佛教的精神,釋放內(nèi)心的苦悶與傷痛?!皦m心因寺息”全用飛白,由“一筆書”的方式書寫完成。他的筆在紙上跳轉,使得濃黑焦墨忽然駛入“虛無縹緲”的境地,而后又神出鬼沒,在幾乎無墨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書寫。再往后的“沖夷深煉藥,渺渺下空音”、線條平靜淡然,行筆平穩(wěn)、舒緩,使得之前枯黑、多轉的線條得到了暫時的喘息。毫無疑問,王鐸所書詩文都是其內(nèi)心的寫照,反映了他命途多舛的人生中不同的感受和境遇。這件《泥金自書詩卷》,為深入地研究王鐸書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釋文 古厓多鐵瓦,漫士自樟廬。學佛身為老,為儒夢已虛。 獅坪收雪嶺,龍馬共蘧蘧。長安猶滯跡,羲洞欲思玄。 外國分峨頂,茲山有木蓮。全心因寺息,神水向天懸。 白首犍為上,繩繩萬古煙。奇象何能繪,琉璃迥未移。 陽坡榮異蕊,缺竅現(xiàn)山魑。岷水臺前沒,天河檻外卑。 笑容應至矧,祝腎返無知。 (參見《擬山園選集·詩集》第七卷一零二三——一零二四頁) 攀踐在幽岑,人間一古林。盤陀窺太始,蔥嶺割重陰。 白雪吹香籟,蒼龍隱窟心。沖夷深煉藥,渺渺下空音。 《過崇效寺》 曉日一清光,切來緣圃西。老僧初不語,野鳥為何啼。 佛供澆花水,香聞曬藥畦。去留生系戀,兵氣晚凄凄。 《歡心》 陰沙初未已,塵色滿征衣。好月何難近,高云詎不歸。 若梧云針動,灌口(饣臭)糧希。淚眼六旬叟,歡心上懶飛。 款識:戊子(一六四八)二月廿日過崇效寺,時同陰太峰、戴巖犖、衛(wèi)邰孫、張葆光,吾宗似鶴,王鐸書為靜觀老卿丈禪宗。 鈐?。和蹊I之印、覺之氏 |
|
來自: 伯樂書香小屋 > 《伯樂書法藝術館(古代館藏)》